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工程应用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铭  熊巨华 《山西建筑》2008,34(15):13-14
采用有限单元软件Plaxis,建立了平面应变非线性弹性有限单元模型,对双排桩围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桩间止水帷幕、被动区土体搅拌桩加固、前后排桩排距对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得到了双排桩式围护结构设计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
双排桩支护结构是基坑围护结构的一种形式,但目前的分析方法无法考虑其与土体的共同作用。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软粘土地基基坑开挖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性状,重点分析了桩土界面特性、前后排桩间距等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双排桩排距过小时,围护结构类似于悬臂式单排桩性质;当排距过大时,后排桩对前排桩起到类似拉锚桩的作用;只有当排间距为4d左右时,双排桩围护结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双排灌注桩支护结构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坑支护型式和技术。双排灌注桩支护结构本质上为一悬臂超静定结构,这种形式的围护结构尚缺乏合理的计算模型和方法。文章借助有限元软件Plaxis,采用平面应变非线性塑性有限元法,分析和研究双排灌注桩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特征,探讨了双排灌注桩不同结点处理方式以及前后排桩间距对双排灌注桩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文辉 《江西建材》2023,(9):244-245+248
双排桩式围护结构常应用于周边环境复杂且场地狭小的深基坑项目,而围护结构变形是深基坑常发的事故,因此,研究深基坑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支护施工技术尤为必要。文中设计了一种梅花式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在钻孔内灌注混凝土浆液冷凝成桩,完成深基坑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支护施工。结果表明,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水平侧移最大值为15.31mm,未超过设计预警值,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对某双排桩支护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采用Duncan-Chang模型模拟土体,能较好地反映围护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内力;双排桩类似于刚性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发生在桩顶;落深区的开挖进一步削弱了坑边土体对支护桩的嵌固作用,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开挖深度建议按落深区基底标高确定。  相似文献   

6.
门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排桩及桩顶冠梁共同作用的空间组合围护结构,这种围护结构主要是发挥组合桩的整体刚度和空间效应及桩土的协同作用,其三维空间效应显著.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种围护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从而分析门架式双排桩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简化模型及内力计算方法,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平面应变模型,对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前后排桩排距、桩身刚度等因素对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及桩身内力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前、后排桩与桩间土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双排支护桩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有效地限制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影响较大,当排距为3~8倍桩径时,前后排桩可较好地发挥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合理选择排距可获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应用实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笔者近年来在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中所作的几个典型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监测情况,由此探讨了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得到了该形式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双排门架桩加锚杆支护体系在杭州某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实践.对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变形的监测表明,该支护形式可显著减小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支护工程安全可靠,满足基坑稳定和变形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春地区基坑工程进行双排桩支护,采用理正软件对基坑断面的位移、内力进行计算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理正软件能较好地反映出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双排桩有冠梁,本次工程桩身最大变形仍发生在桩顶,对今后长春地区双排桩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排桩支护排距的有限元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双排桩的排距对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体两侧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出双排桩排距最经济合理的取值范围,为双排桩设计、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 pit excavation,cement is introduced into ground by deep mixing method to form an improved soil raft below final formation level to diminish deflection of retaining wall and effect on surrounding structure.Owning to complicated site conditions and improper workmanship,there are always some regions left untreated in the embedded improved soil raft.In this work,Several schemes of cement-soil mixed piles arrangement are modele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ement-soil reinforced regions on protection for adjacent running tunnels.Finite element results show that:when lateral regions above tunnels are not enhanced by cement-soil mixed piles,effect of enlarging vertical enhanced regions around tunnels on diminishing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unnel is really small;enhancing the lateral regions next to retaining wall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deflection of tunnel and retaining wall;uplifting of tunnel under the middle pit mainly depends on lateral reinforced regions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s of retaining wall;as cement-soil mixed piles near retaining wall in east pit are removed during east pit excavation,effect of cement-soil mixed piles in east pit on reducing the final wall deflection can be neglected;upward shaft resistances are exerted along left side of diaphragm wall during excavation,which helps to reduce the wall deflection;positive effect of single-head cement-soil mixed piles in east pit is to decreasing the uplifting of soil inside east pit.Double-head cement-soil mixed piles arranged in"T"shape decrease the effect of east pit excavation on tunnels under middle pit apparently.  相似文献   

13.
阶梯断面组合排桩支护结构常用于基坑工程中场地高差较大区域支护,前后排桩的桩间土加固范围直接影响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土体卸载条件下的HS(hardening-soil)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桩间土加固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间土加固存在最优加固深度,当加固深度小于该深度时,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与周边地表沉降均有明显的减小,当加固深度超过该值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和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基本趋于稳定。同时支护结构内力在最优加固深度时达到最小值,这对保障基坑安全及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矩形布置的集约式微型桩群支护体系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进行水平荷载原型试验及数值计算,研究滑坡推力作用下集约式微型桩群抗滑作用机制,并分析桩间土体参数、桩身强度、桩排间距等设计参数变化对桩群水平承载性能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在滑体介质为粉质黏土的地层中,当滑坡推力超过某一定值时前排桩才会发挥支挡作用,桩群前方土压力峰值的位置深于桩群内部,微型桩群与土体水平荷载分担比约为7:3;控制最佳排间距,相比优化其他设计参数对提高集约式微型桩群水平承载力、减小桩顶位移效果明显。试验成果为深入分析集约式微型桩群的抗滑机制和优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森林公园站南基坑工程为依托,根据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结合该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围护方案对其进行了包括坡顶竖向及水平位移、围护桩桩身内力及桩体变形、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内容的监测系统设计,给出了监测信息的反馈程序及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能量法原理计算基坑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并通过比较普通配筋支护桩与应用组合技术后支护桩的水平位移量大小,阐述GFRP筋与预应力钢绞线组合技术在减小基坑支护水平位移方面的可行性,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与新增支护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该特殊支挡结构承载机理和破坏模式,以及既有-新增支护桩排间距、长度比等参数对基坑安全系数和支挡结构受力分担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排间距减小,基坑安全系数不断增大,新增支护桩由主动区土置换体转变为主要受荷结构,双层支挡结构产生整体倾覆破坏;排间距较大时,既有支护桩单独发生倾覆破坏,土体滑移面被限制于排间土体,而新增支护桩及其桩背土体受影响较小。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新增支护桩桩长的增加可明显提升基坑安全系数及其受力分担效果,且排间距越小其作用越明显。通过对新增-既有两级支护桩的弯矩最大值差值、总和及支护安全系数的综合评价,得到新增支护桩布置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8.
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是近年来在基坑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新型支护形式,为研究其受力变形机理,在工程案例分析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分步开挖工况,对排桩侧移、坑后地表竖向沉降、坑底土体隆起变形、土钉轴力及桩身弯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起着“弱锚杆”作用,相对于纯排桩支护结构,改变了排桩的变形和受力性状;相对于纯土钉支护结构,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轴力峰值较小且靠近基坑侧壁,土钉受排桩-面层系统的拉拔作用,钉头处轴力较大。研究成果可为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杭州地铁秋涛路车站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杭州地铁秋涛路车站深基坑工程东区施工中围护桩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实测表明:桩体水平位移能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是评价围护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桩体的侧向变形主要是由土方开挖所引起,与开挖后墙面暴露时间长短相关;钢支撑的轴力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其大小变化与开挖方式、开挖速度、气温以及下层支撑的拆除有关;基坑东侧的地表沉降曲线呈抛物线形分布,基坑南侧的地表沉降曲线呈三角形分布;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可反映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军  王植林  江强 《特种结构》2010,27(4):51-54,50
沿河岸边铺设的污水管道井体经常会遇到一侧临河另一侧靠近建筑物的情况;基坑支护结构一方面存在坑外有土坑内无土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井体两侧荷载不均匀,还会发生整体侧移,给结构的受力增加了很不利的因素。为了减少支护桩的内力和位移,某污水管道井基坑支护设计采用了逆作法施工方案,计算中考虑了整体侧移对支护桩的影响,考虑了逆作法井体在施工阶段对支护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