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为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8个城市83所养老服务机构的648名养老护理员,针对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制约因素、职业发展及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平均年龄(43.0±2.3)岁,工作年限为(5.6±0.3)年,日平均工作时间9.2h,专科及以上学历占47.2%,月均收入2 000元以下占62.0%,具有养老护理员资质者仅占22.3%,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和工资福利待遇低。主要制约因素是社会相关保障制度不到位(67.6%)、福利待遇低(41.7%)、工作环境差(25.0%)。结论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年龄偏大、学历及待遇均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校企合作有效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的方法。方法方便抽取宁波市3家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152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人。对照组由养老机构不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主题培训或将养老护理员送到专业机构培训;观察组由医学院校护理教师团队深入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培训。结果观察组理论及4项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47.37%~75.00%养老护理员对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模式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由高校教师深入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上门服务式职业素质培训,能有效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可作为养老护理国家职业鉴定培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实践导向的认知症照护培训方案对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认知症照护胜任感和照护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所养老机构内承担认知症照护工作的护理员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机构分为两组各30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干预组接受3周实践导向式认知症照护培训。培训前后收集护理员认知症照护胜任感,并采用神经精神量表评估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1个月认知症专区老年人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培训后干预组护理员认知症照护胜任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知症专区老年人的神经精神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养老机构护理员进行实践导向式认知症照护培训,能提高其认知症照护胜任感,提高认知症照护质量,并有效提升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31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度总分(358.82±35.15)分,工作投入条目均分(3.43±0.67)分。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工作投入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工作投入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紧张问题,加强对护理人员个体应对资源的培训和教育,减轻职业紧张水平,使护理人员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以维持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核心能力的需求状况,为长期照护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浙江省165所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及1 107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6项是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岗位工作,生活照料、职业道德等13项内容是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效沟通能力等8项能力是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对其知识及核心能力的要求评分均>4.0分.结论 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能力有特异性需求,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需以岗位需求及知识、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及培养,以适应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养老机构护理员对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过程中的体验及应对方式,为养老机构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长沙市3家养老机构20名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中的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①身体约束实施对象;②护理员对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的情感体验,包括内疚自责、矛盾、同情、认为对老年人有益;③应对方式,包括补偿性行为、内心合理化、自我释放、同事间相互倾诉、获取领导支持。结论 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的情感体验以负性体验为主,能一定程度上合理应对;养老机构管理者应通过提升养老护理员身体约束知识与技能水平、积极寻求约束替代方案和创造支持性工作环境等方式帮助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内科护士职业紧张、工作投入及职业生命质量现状,探讨职业紧张与工作投入及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职业生命质量量表对7所医院的122名心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职业紧张的职业任务得分为(2.16±0.59)分,个人紧张反应得分为(2.39±0.68)分,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为(3.10±0.62)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71±0.56)分;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为(3.52±0.47)分。护士职业紧张的职业任务及个体紧张反应与其工作投入及职业生命质量呈负相关,而个体应对资源与其工作投入及职业生命质量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心内科护士职业紧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投入中等,职业生命质量中等偏上;缓解心内科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投入及职业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再就业养老护理员的初期职业体验,为再就业养老护理员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选取16名再就业养老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感恩就业帮扶培训政策,帮助再就业谋生;职业安全感欠缺,工作信心不足;社会支持不足,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家庭冲突大,缺少自我实现规划;家中有赡养老人,对老人共情力更强。结论 充分运用再就业养老护理员的感恩心理,以及对老人共情力更强的照护优势,提升其从业意愿和工作信心;政府、社会、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员四方协作,提升再就业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ICU护士工作投入现状,探讨护士工作投入与职业价值观、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工作压力量表对25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工作投入总分为23.27±10.81,职业价值观总分为92.00±13.82,工作压力总分为94.04±15.61.护士工作投入及各维度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P<0.05);护士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有明显预测作用(P<0.01).结论 ICU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理管理者需注重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减轻工作压力,促进护士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四川省养老护理人员离职意愿和心理契约现状,分析二者关系,为促进养老护理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心理契约问卷,对四川省195所养老机构的1 046名养老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四川省养老护理人员离职意愿条目均分为(2.17±0.61)分,心理契约条目均分为(4.11±0.46)分,员工责任得分高于组织责任得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规范责任、组织人际责任、组织发展责任能负向预测养老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能解释其离职意愿23.5%的变异。结论四川省养老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较强,心理契约是影响其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比较分析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认知,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13所护理学院的69名科学学位和56名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效果的认可度为49.28%,专业学位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75.36%)认为临床教学能力是临床实践中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55.36%)则认为是临床科研能力;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相比,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认为临床教学能力、临床专业技能更为重要(均P<0.01);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均更愿意成为护理教育者.结论 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认可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及就业方向存在偏差,应规范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加强专业学位培养定位教育,改善认知,以达到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液净化中心不同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及护理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血液净化中心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30人,参与24h待命)和非CRRT组(30人,不参与24h待命)进行调查。结果60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总分160.02±20.12;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另3个维度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家庭维度得分CRRT组显著低于非CRRT组(P0.05)。1年内离职率CRRT组显著高于非CRRT组(P0.05);是否加入CRRT组影响工作家庭维度得分(β′=-0.281,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偏低,CRRT组工作模式影响护士工作家庭平衡,频繁轮值夜班可导致其离职;建议管理者高度重视此类问题,改进工作机制,从而改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工作绩效水平及其相关性,为提高管理绩效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330名护理管理者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得分分别为3.95±0.37、5.10±0.60,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以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6.
实习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与其职业态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CLE)的评价与其职业态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所医学院校本科实习护生219名,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及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CLE总评分为137.84±20.81,职业态度总评分为85.89±10.32;护生对CLE评价与其职业态度呈正相关(P<0.01);学生参与性、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对护生职业态度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CLE可影响护生职业态度,护生对CLE评价与其职业态度显著相关,学生参与性、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是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JB智能型全自动护理床在介护老人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将244例巴氏评分〈45分的介护老人分为A、B、C三组,A组(68例)使用普通医疗床、B组(67例)使用JB-1代智能型全自动护理床、C组(109例)使用J睁2代智能型全自动护理床,比较养老护理员处理三组大小便的时间,发现老人排泄后的时间,以及不同护理床所需耗材费用。结果三组处理大小便操作时间、老人排泄后到护理员发现时间、月耗材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最优,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JB-2代智能型全自动护理床在护理介护老人时可快速祛除排泄物,及时报警,并缩短养老护理员处理大小便的时间,降低感染率,减轻护理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耗材成本,减少护理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探讨其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为提升本科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安徽省2所护理院校已完成临床实习的437名全日制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186.78±15.58)分,处于低水平;利他行为得分(113.66±11.09)分。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利他行为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及利他行为各因子对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P0.01)。结论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高,利他行为可显著影响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可通过培养本科护生利他行为意识促进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的未满足状况,分析影响需求未满足率的因素。方法便利抽取南京市11所养老机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功能活动调查表筛查出258名失能老人,依据2个量表编制未满足需求评估表调查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的未满足状况。结果养老机构失能老人ADL需求未满足率较高的是:平地行走(71.70%)、上下楼梯(59.41%)、坐车出行(69.05%)、娱乐爱好(76.47%)和社会交往(62.64%)。11所机构未满足率为32.28%~65.52%,中位数为41.25%。影响养老机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的因素有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文化水平、每月医疗照护支出、失能时长以及机构照顾者的年龄和每月收入(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在远距离离床活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需求未满足率较高。养老机构服务成效参差不齐。聘用年龄较低的照顾者及提高照顾者的收入水平有助于降低机构失能老人ADL需求的未满足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