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索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将72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4周实习期间,实验组(35人)以护生为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授课主体,带教老师进行启发和督导;对照组(37人)由带教老师授课,护生自由提问.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护生临床小讲课达标率91.4%,护生对学生形式、学习效果及自我评价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可增强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学历护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护生专业认同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浙江省、上海市5所高校在读大专、本科、硕士3种学历层次的63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专业认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硕士本科;不同学历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硕士本科大专;大专、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与学业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硕士护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与学业自我效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分层次开展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尤以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为主;对于大专和本科护生,加强专业认同培养,有助于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历 《护理学杂志》2006,21(6):62-63
目的探索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将72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4周实习期间,实验组(35人)以护生为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授课主体,带教老师进行启发和督导;对照组(37人)由带教老师授课,护生自由提问。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护生临床小讲课达标率91.4%.护生对学生形式、学习效果及自我评价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可增强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多元文化与护理》课程教学效果。方法以33名涉外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元文化与护理》课程中增加15学时的外籍模拟患者教学活动,包括文化访谈、情景模拟视频拍摄等。结果教学结束后,护生课程考试成绩为(72.73±7.01)分;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感3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教学前(P0.05,P0.01),护生对增加外籍模拟患者教学活动的认同率为53.3%~83.3%。结论在本科护生《多元文化与护理》课程教学中增加外籍模拟患者活动,可有效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护生跨文化护理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为护理教学中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护患沟通能力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2005级本科及2006级专科护生共60名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护理专业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问卷对60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以上60名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护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27.30±3.50,条目均分为2.73±0.35;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总分151.60±18.91,为理论最高值210分的72.19%,以中等居多(55.00%).一般资料中影响护患沟通能力总分的因素包括性格类型、父母职业、教师评价及临床操作技能成绩(P<0.05,P<0.01).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生自我效能感及护患沟通能力中等偏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科护理学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教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018级护理专业418名护生设为模拟见习组,实施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教学,即采取真实患者和护患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017级417名设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实地见习。结果 见习后,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见习组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较见习前显著提升(均P<0.05);模拟见习组80.00%以上护生对护患联合网络见习表示满意,认为提高了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结论 护患联合网络见习可获得实地见习效果,同时能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能作为护生见习的可选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科护生自我效能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刘凤鹏  林平  李丹 《护理学杂志》2008,23(18):60-62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提高本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护患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17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自我效能评分为25.68±4.80,呈中等水平;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为162.36±18.10;2004年级与2005年级本科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护患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中的护患沟通的启动、护患沟通的结束和收集信息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在本科护生教育过程中,需注意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有效地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临床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以2011级本科护生35人为对照组,2012级本科护生42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教学模式带教。采用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实习出科考核成绩、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分别对护生与教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护理问诊、护理查体、护理诊断、健康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习平时考核成绩、出科操作成绩、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教学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154分的本科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习,实验组针对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状况,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惠沟通能力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生助教参与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96名本科护生为实验组,由研究生助教参与管理开放实验室练习;92名本科护生为对照组,按传统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法由本科护生参与管理。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实验室内部检查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83.33%以上护生认可研究生助教参与实验室管理,认为有助于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促进反思。结论研究生助教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和护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护理会诊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专家会诊的效果、不足及其对策。方法 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1月护理专家会诊中心组织的135例次护理会诊,总结护理会诊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 护理会诊能提高护理资源利用率,解决疑难护理问题,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是护理专家覆盖面不够大,会诊指导不够深入,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会诊认识不足,护理会诊管理不够完善。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专家的重视力度,完善知识结构、角色功能及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因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因组学相关的卫生保健研究也正在迅速发展。护理研究正处于共享基因组学研究前景以实现临床结局最优化的重要时机,本文结合对国外基因组护理学研究方向、研究实例、临床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将基因组学融入护理研究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等10个护理单元抽取139名护士,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调查表调查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结果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489.51±169.08)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98.20±170.03)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91.30±130.38)min;不同护理单元、不同学历和职称护士的直接护理工时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时,护理管理者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以增加直接护理工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并实施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程,评价课程改革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72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另2个班69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原教学安排常规授课;实验组采用整合课程授课:将基础护理课程与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管理三门护理人文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函询专家整合序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赵风霞 《护理学杂志》2005,20(14):11-13
目的探讨在护理实训中心对高护生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效果。方法将01级高护生设为对照组(65名),在旧实训室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02级高护生设为实验组(100名),在新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在利于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记忆和学习效果等5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0.58、6.28、15.86、6.34、6.92,P<0.01或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骨盆外测量、产前检查、接生、妇科检查、外阴擦洗和阴道灌洗及上药等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t=3.32、5.52、6.43、5.26、2.58、2.89,P<0.01或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可提高高护生《妇产科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外科护理实践课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探索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级三年制高职护生4个班共198人为实验班,在外科护理实践课开展综合性实验共7次24学时;根据教学要求,教师编辑病例,提出问题并设计临床模拟场景,护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009级护生共196人为对照班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方法.结果 两组外科护理学理论及实践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班90%以上的护生认为可提高对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护生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结论 外科护理实践课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护生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讨论,运用4M1E原因分类模式系统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的实施可从系统角度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社区护理的供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开设社区护理专业的必要性,方法 以两阶段整群抽样对上海20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33个项目)社区护理的需求。以随机整群抽样对上海108名社区护士进行与需求相同内容的社区护理供给问卷调查。结果 需求的三方面分别为71.2%,72.3%和65.9%,平均69.8%。供给的三方面分别为20.3%,21.7%和17.0%,平均19.7%;对所有项目都需求的居民为57.4%,而对所有项目都供给的影响因素有社区护士的数量少(如护士与居民之比约1:2万),学历结构低(93.5%为中等学历)。专业知识不足和培训不够。结论 社区护理的供需矛盾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数量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建议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加强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长有效护理工时,为有效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重症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抽出10名护士长,通过10名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观察5个工作日和护士长自我记录法测量护士长有效护理工时。结果不同科室护士长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不同,最多为593.80min,最小为280.00min,多以直接护理工时为主。日人均耗时最长的前3个直接护理工作项目是床边交接班49.24min、巡视病房35.01min、护理质控30.22min,分别占总有效护理工时的11.94%、8.49%、7.33%。结论护士长直接护理工时大多超出间接护理工时,且工作范围超出了护理范畴。应合理分布有效护理工时,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分级护理标准病区公示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 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