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光学遥感受云雨天气的影响,并存在植被指数饱和、穿透性差而难以到达森林冠层以下等问题,不能有效反映植被垂直结构信息,难以准确地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以大光斑激光雷达GLAS数据、Landsat TM光学遥感影像数据以及野外实测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江西省森林的平均冠层高度模型和森林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GLAS数据提取出波形特征参数、ASTER GDEM数据提取出地形特征参数与实测树高数据建立森林冠层高度模型,获取离散的林冠高度,可以较好消除地形对GLAS波形的影响;通过建立Landsat TM数据计算的NDVI与离散林冠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大尺度连续森林冠层高度的制图;并利用林冠高度与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幂函数关系估算森林生物量。因此,大光斑激光雷达GLAS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联合,能充分发挥多源遥感的优势,实现连续冠层高度和森林生物量的反演。  相似文献   

2.
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是表征植被群体冠层结构及光能利用的地球表层下垫面参量,国内外对叶面积指数的遥感反演有较多的研究与应用,但对消光系数的遥感反演尚不多见。我国南方少见单一大面积的均匀植被分布。为更好地匹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用于估算消光系数)的实测数据,反映植被混交和疏密不均的状态,以Landsat ETM作为遥感信息源,通过HSV、Brovey和Gram-Schmidt(GS)3种图像融合方法的比较,选取效果最佳的图像融合方法,将ETM融合成空间分辨率为15 m的多光谱数据。以鄱阳湖源头梅江流域为研究区,在实测优势植被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基础上,利用植被指数法经验公式法反演流域的叶面积指数,并根据Beer-Lambert定律,建立了流域优势植被冠层消光系数的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反演了流域植被冠层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的空间分布,为SWAT植物生长模式的修正提供输入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森林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构建及区域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eCognition面向对象分类算法及校正后的TM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同时在ArcGIS平台下,提取遥感影像6个波段反射率及RVI、NDVI、SLAVI、EVI、VII、MSR、NDVIc、BI、GVI和WI等10个植被指数,并辅助于DEM、ASPECT、SLOPE等地形信息,在与植物冠层分析仪(TRAC)实测各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表明:相对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偏最小二乘法能够更好地把握各森林类型LAI动态变化,而后结合研究区森林覆被信息进行区域估算。  相似文献   

4.
植被含水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也是衡量植被生理状态和形态结构的重要参数。应用遥感技术定量估测植被含水量,对于农业旱情监测、作物产量估计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期间获得的6景ASTER遥感数据和同步观测的研究区生物量观测数据集,选取NDVI、RVI、SAVI和MSAVI 4种植被指数分别与单位面积内植被含水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不同植被指数的植被含水量反演模型,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被指数均与实测的植被含水量有较高的相关性(R20.846),利用MSAVI反演的植被含水量精度略优于其他3种指数,其均方根误差(RMSE)在0.794kg/m2内。模型较为可靠,可以为大范围获取植被含水量信息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定量获取地表植被高精度时序及空间覆盖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是生态监测及农业生产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使用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冠层多角度观测MOD09GA数据及叶面积指数MOD15A2数据,发展了一种参数化的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方法并完成了必要的检验分析。研究使用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RossThick LiSparse Reciprocal(RTLSR)核驱动模型及Scattering by Arbitrarily Inclined Leaves with Hotspot(SAILH)模型进行植被冠层辐射特征的提取,使用Anisotropic Index (ANIX)异质性指数作为指示植被冠层二向反射分布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的辅助特征信息,发展了基于数据机理(Data-Based Mechanistic, DBM)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建模和估算方法。通过必要的林地、农作物、草地植被实验区反演及数值分析可得知:①时间序列多角度遥感观测数据结合数据机理的叶面积指数估算方法,可实现模型参数的时序动态更新,改进叶面积指数估算结果的时序完整性及精度。②异质性指数可以用做指示植被冠层二向反射分布特征信息,可降低因观测数据几何条件差异所导致的反演结果不确定情况,同时能够补充植被时序生长过程表现的植被结构变化等动态特征。经研究实践,可将算法应用于时空尺度的叶面积指数估算,并能够为生态、农业应用提供植被的高精度遥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宽波段和窄波段植被指数的草地LAI反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指数是一个重要的植被生理生态参数,为探讨不同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的可行性,基于同空间分辨率不同光谱分辨率的HJ\|1B CCD1和Hyperion遥感影像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斯克腾旗贡格尔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几种常见宽波段植被指数和高光谱窄波段植被指数并结合4种常用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全部植被指数而言,PVI、MSAVI等综合考虑了土壤、环境等因素的植被指数较传统植被指数NDVI、RVI反演草地LAI精度更高。通过对比发现,在反演草地LAI方面,窄波段植被指数比宽波段植被指数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窄波段垂直植被指数PVI验证模型的确定性系数R2为0.65,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说明实测LAI和模拟LAI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变化一致性。最后基于Hyperion影像和窄波段垂直植被指数PVI的估算模型生成研究区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丰宁县植被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POT5遥感影像数据和同期获得的野外调查样地数据,基于按植被类型分类估测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植被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技术。研究结果显示,SPOT5影像的4个波段反射率和中红外植被指数(VI3)结合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用于森林生物量的遥感估测,估测的R2值达0.540,说明中红外波段信息提高森林生物量的估测精度有一定作用;通过分析样地生物量与多种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发现,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的指数回归模型是灌丛生物量估测的最佳模型,估测的R2值达0.711,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为估测草地生物量的最佳模型,R2值达0.790。利用2008年的全覆盖SPOT5影像,获得了丰宁县2008年植被地上生物量分布图,除农田植被外,全县地上生物总量为3.706×107 t,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为51.223t/hm2,其中,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3.578×107 t,灌丛植被总生物量为1.048×106 t,草地植被总生物量为2.277×105 t。  相似文献   

8.
不同辐射校正水平下水稻植被指数监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长势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获取准确的植被指数对揭示植被长势变化等定量遥感分析至关重要。基于不同辐射校正水平(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分别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灰度值(DN)、表观(TOA)反射率与地表(Surface)反射率计算相应NDVI,并根据鄱阳湖区野外定点观测数据,从农田、景观尺度揭示不同辐射校正水平下水稻生育期内NDVI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据DN、TOA反射率与Surface反射率提取的NDVI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年内水稻不同熟制种植信息变化特征,即移栽期NDVI处于谷值,孕穗抽穗期NDVI达到峰值。但相应NDVI逐渐增加,且波动范围逐渐增大。就不同熟制水稻生育期而言,根据DN值计算并构建的NDVI曲线差异较小,而根据TOA反射率与Surface反射率反演的NDVI曲线差异明显。在植被定量遥感研究中,通过大气校正反演地表反射率计算植被指数相对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在水文和生态变量与参数反演、估算和模型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在水文变量遥感方面,利用车载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黑河上游和中游分别开展了高精度降水观测,获取了后向散射系数和极化信息与降水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综合利用多源观测信息,改进和发展蒸散发估算模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发展了利用K和Ka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山区积雪深度的方法。针对SAR观测数据反演土壤水分中地表粗糙度的显著干扰,发展了消除粗糙度影响的反演方法。在生态过程遥感参量估算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的高精度地物信息分类方法。发展了从高光谱航空遥感提取植被自然光照下的荧光,并与NDVI结合的C3/C4植被分类方法。发展和改进了使用多角度、多光谱观测反演叶面积指数的方法,挖掘了激光雷达在植被垂直结构探测上的潜力,探索了叶面积指数遥感中的尺度转换规律。发展了利用高光谱数据中的荧光信息反演光能利用率的新方法;建立了考虑土壤反射率、冠层结构等因素的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比率反演模型;改进了利用遥感估计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型。发展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梁守真  施平  周迪 《遥感信息》2011,(1):22-26,86
NDVI是植被遥感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植被指数,建立NDVI与其他冠层参数模型必须考虑其方向性问题.本文基于SAILH模型讨论了连续植被冠层NDVI的二向性特征,并分析了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分布、热点参数以及太阳天顶角和相对方位角对NDVI的影响.研究表明冠层NDVI在主平面观测方向存在一个明显的负热点,前向散射方向的NDV...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结构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对植被空间结构和地形的探测能力较强,在植被参数定量测量和反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利用野外调查并结合高分辨率Geoeye-1影像数据,对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植被类型进行分类,提取研究区森林分布,然后结合0.5m×0.5m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对森林结构参数(树高、冠幅、胸径和叶面积指数)进行反演,最后利用实际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能够精确地反演森林结构参数,树高、冠幅、胸径和叶面积指数的实测值与估测值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84、0.57和0.73。本研究获得流域森林覆盖区域高精度树冠高度和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图,同时分析了冠层高度和叶面积指数随高度的变化。本研究的结果为该流域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输入参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估算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不仅需要大量地面LAI观测及其数据统计,且在植被NDVI饱和时难以估算LAI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LAI遥感估算方法。该方法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从有限的数据中挖掘和发现有用的信息,排除人为干扰,提高模型构建效率和精度。文中以安徽滁州地区杨树林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杨树林展叶期和花果期的HJ-CDD遥感影像,利用LAI-2000同步测量杨树林LAI;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并基于杨树林展叶期和花果期估算的LAI值,通过筛选优化构建了杨树林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稳定期的LAI估算模型,并结合叶面积稳定期实测的LAI值验证表明该模型用于杨树林叶面积稳定期LAI估算的可靠性,为植被NDVI饱和时的LAI遥感估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星HSI影像的草地叶面积指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定量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HJ\|1A卫星HSI数据,利用野外实测LAI值,探讨利用HJ1A星HSI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的可行性。选用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改良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3种植被指数,与实测叶面积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提取的RVI、NDVI和MSAVI 3种植被指数均与叶面积指数有较好的定量关系。其中,MSAVI的拟合结果最优,其回归确定性系数为0.622。验证模型的确定性系数为0.547,均方根误差RMSE为0.202,说明实测和模拟LAI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变化一致性。最后基于HJ1A星HSI影像和MSAVI的估测模型生成研究区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
利用HJ星遥感进行水稻抽穗期长势分级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长势进行遥感分级监测,制作能够直观反映水稻长势等级的遥感专题图,便于农业技术人员及时制定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达到增产的目的。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利用HJ-A/B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水稻的种植面积并分析抽穗期水稻的长势情况。在利用GPS实地取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进行HJ-A/B卫星影像校正,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并将GPS样点数据校验贯穿到整个分类过程中,面积信息解译精度在90%以上。最后,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叶面积指数(LAI)数据信息,依据LAI数据进行水稻长势分级,制作了泰兴市水稻抽穗期长势分级遥感监测专题图。  相似文献   

15.
植被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由于不同土壤背景的混入干扰,导致利用NDVI信息对作物长势监测等应用的有效性降低。以安徽省来安县小麦农田为研究区,以2种土壤类型(水稻土和黄褐土)背景下拔节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小麦冠层光谱及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利用传统的照相法求算植被覆盖度,基于混合光谱理论,提出2种NDVI土壤背景影响去除模型(NDVIT),对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可去除一定的土壤背景影响;采用信噪比的分析方法定量研究2种模型抵抗土壤噪声影响的能力,分析发现NDVI1T提取植被信息抗土壤噪声能力更佳;2种土壤背景影响去除模型和NDVI的拟合关系良好,相关关系R~2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6.
森林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与空间尺度转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省黎平县为研究区,着重研究森林叶面积指数(LAI)的ETM遥感信息反演和向1km空间尺度转换算法.通过LAI-2000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等植被类型的LAI实地观测,建立实测LAI与ETM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并进行LAI遥感制图,并在陆地覆盖类型遥感分类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发展了针叶林、混交林和空旷地三种地表类型LAI的向上空间尺度转换算法,以对粗分辨MODIS遥感数据的LAI产品实现LAI算法的转换与校正,并通过示例应用显示了本研究空间尺度转换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植被指数的叶绿素密度遥感反演建模与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叶绿素密度是对作物长势进行评估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实测冬小麦和夏玉米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光谱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数据,收集了14种光谱指数,分析各种光谱指数的叶绿素密度遥感模型的精度.优选了其中的8种植被光谱指数,建立了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密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利用不同生育期小麦数据和玉米数据对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评价它们对不同生育期、不同作物类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利用SRI、RVI I、R-M和MTCI 4种植被指数所建模型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数据适用性较好,各生育期冠层叶绿素密度反演相对误差优于27%.其中,MTCI模型对不同作物类型的适用性最好,冠层叶绿素密度反演相对误差优于35%.  相似文献   

18.
基于NDVI与LAI的水稻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水稻反射光谱特性与水稻生物参数关系的支持下,以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镇为研究区,探讨了一条基于TM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面观测数据叶面积指数(LAI)的水稻生长状况的研究途径,并利用NDVI和LAI对该区2000年和2001年的水稻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植被指数反演不同生长期、不同冠层结构特征下玉米冠层含水量的序列性研究较少,冠层含水量反演较低等问题,优选不同生长期玉米冠层含水量反演最佳植被指数,完成玉米冠层含水量高精度提取。初步选择4种可靠性强的水分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1、归一化水体指数2、水协迫指数,分别基于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三期实测冠层含水量及同步Landsat-8OLI数据,模拟分析4种植被指数与冠层含水量的关系,优选不同生长期玉米最佳水分指数,实现玉米冠层含水量快速精确反演。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分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1可作为植被冠层含水量反演的最佳指数且反演精度随着植被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玉米生长初期,中误差为0.13kg/m~2,在生长中后期,中误差达到0.582kg/m~2,满足生长初期玉米冠层含水量快速反演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植被冠层含水量反演中水分指数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为稀疏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是描述植被结构以及冠层-大气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从能量守恒的原理出发,结合非线性混合像元模型,分析了太阳入射能量中的植被冠层反射、土壤吸收分量的光谱反演方法,建立了简化的FPAR遥感反演模型(FPEB)。分别应用2011和2013年西藏自冶区那曲实验数据\,2011年西藏自冶区当雄实验数据和2013年内蒙古自冶区海拉尔的实验数据,对建立的FPAR遥感反演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将FPEB模型反演结果与传统的植被指数统计模型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PEB模型的FPAR反演精度优于NDVI统计模型,且与其他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提出的反演FPAR的模型相比具有输入参数少,模型简单的优势,在空间区域和时间上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