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加社会活动和锻炼对新兴工业化农村社区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114例在我院就医、属三角镇户籍常住人口的冠心病(CHD)患者进行Zung量表(SDS量表)检测,同时调查其经济状况、健康习惯、参加社会活动和锻炼情况等。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发生率37.7%,女性44.3%(27/61)高于男性30.2%(16/53)。70岁以上者47.6%(30/63)高于70岁以下者25.5%(13/51)。缺少社会活动(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缺少锻炼(几乎不锻炼身体)都抑郁发生率高,可能是冠心病并发抑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适度参加社会活动和锻炼对CHD患者并发抑郁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冠心病(CHD)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与家庭关怀的关系。方法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对182例住院C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CHD患者总体健康功能损失得分为(25.285±8.577)分,躯体功能损失得分为(18.925±10.203)分,社会心理功能损失得分为(28.286±9.59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心功能、疾病程度、家庭关怀,其OR值分别为1.278、10.839、25.874、0.380;患者家庭功能障碍者占47.2%,健康功能损失程度与家庭关怀呈负相关(r=-0.355,P<0.05)。结论住院CHD患者健康功能与家庭关怀密切相关,提高家庭关怀度对维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健康功能状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在非糖尿病冠心病(CHD)患者中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0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HbA_(1c)水平筛选非糖尿病CHD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UAP组患者HbA_(1c)水平明显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5,P0.05);当HbA_(1c)6.5%,非糖尿病CHD发生率为92.7%;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HbA_(1c)是影响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HbA_(1c)在非糖尿病CHD患者水平显著增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医生在诊断CHD疾病时,应重视对非糖尿病患者HbA_(1c)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37-13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7例,分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药物治疗态度调查问卷(DAI)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自知力和药物治疗的态度;使用家庭负担访谈问卷(FEIS)评估其家庭负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结果 163例患者及照料者完成量表评估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自知力水平及药物治疗态度是其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性地对患者及照料者进行干预以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病情特点及治疗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或家属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调查371例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165例,占44.47%;女性206例,占55.53%。服药依从者208例,占56.06%;服药不依从者163例,占43.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鉴定残疾(OR=2.815,95%CI:1.596~4.964)、自知力完全(OR=5.294,95%CI:2.817~9.948)、住过院(OR=2.574,95%CI:1.182~5.606)是服药依从性的促进因素;以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为参照,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OR=3.275,95%CI:1.831~5.858)是服药依从性的促进因素,其他药物(安定)(OR=0.039,95%CI:0.039~0.931)是服药依从性的阻碍因素;年龄60岁及以上(OR=0.052,95%CI:0.006~0.487)、参加工作(OR=0.445,95%CI:0.229~0.866)是服药依从性的阻碍因素。结论年龄、鉴定残疾、自知力、住院情况、药物类型和参加工作是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CHD)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大于75岁CHD房颤患者125例,对其危险因素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多见,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21例(16.8%),应用阿司匹林者68例(54.4%),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6例(20.8%),未应用抗血栓药物者10例(8.0%).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口服药剂量为每天75~100mg.结论:大于75岁老年CHD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高,但用药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四川省医务人员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对HPV疫苗接种态度的影响,为HPV疫苗在四川省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 - 2019年在四川省参加全国宫颈癌预防医师培训项目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培训前后对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对HPV疫苗态度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是否愿意主动推荐HPV疫苗人群中,HPV相关知识平均得分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培训前、后有效问卷分别为485、459份。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PV及其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HPV疫苗安全(χ2 = 27.881,P<0.001)、有效(χ2 = 24.943,P<0.001)以及愿意主动推荐HPV疫苗(χ2 = 24.010,P<0.001)的医务人员占比与培训前相比均有提升。培训前(t = 5.328,P<0.001)及培训后(t = 3.090,P<0.05)愿意主动推荐疫苗组的HPV相关知识平均分均高于不愿意主动推荐疫苗组。医务人员不愿意主动推荐HPV疫苗的原因主要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31.5%)、价格过高(22.6%)以及对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存疑(22.6%)。结论 应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HPV相关知识水平及HPV疫苗推广态度,从而提高人们对HPV疫苗的接受度,为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人群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城市女性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接受障碍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女性宫颈癌筛查的策略与建议。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3月随机抽取的重庆市内8家医院就诊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接受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1 965(98.9%)份,16.77%受访者不愿意接受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接受障碍前3位原因为"认为没有必要,相信自己没有问题"占44.44%,"不愿意或害怕妇科检查"占30.39%,"不知道筛查的意义"占1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越不愿意接受筛查;无业、未生育和生产次数≥3者,没有听说过宫颈癌、不知道宫颈癌筛查目的者均不愿意接受筛查。结论缺乏健康意识为筛查接受障碍的主要原因,建议增强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传播及认知,重点在青年女性、低学历、无业及未生育者、不了解宫颈癌及筛查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部健康人群对高血压相关疾病家庭健康史的风险认知、影响因素和采集意愿,为发挥家庭健康史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部体检诊断为非高血压的373名现役军人的人口学资料、家庭健康史等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0人(32.2%)报告有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家庭健康史信息报告人群多集中在女性、有婚史、年长、受过高等教育或高收入群体;居民对家庭健康史与疾病风险认知率较低,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学历是唯一影响其认知的因素,且为保护因素;220人(59.0%)愿意接受家庭健康史采集;不愿意参加家庭健康史采集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了解和信息安全性.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应注重家庭健康史相关知识宣传,同时重视责任医师在家庭健康史信息的传播和采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北京某康复医院治疗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时由康复科医师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行为进行指导,并在出院后6个月时由研究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康复行为依从性的跟踪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院6个月时完成随访2115例。患者中男性占55.08%。平均年龄为(55.32±1.52)岁,最小38岁,最大72岁。心脏康复行为中完全依从者821例,部分依从者921例,不依从者373例,分别占38.82%、43.55%、17.64%,总体依从率为82.3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高中(OR=2.543)、大专及以上(OR=4.274)、月收入3000~4999(OR=3.304)、月收入≥5000元(OR=2.785)、抑郁(OR=0.301)、心脏康复认知评分≥17(OR=6.475)、冠心病健康信念评分≥101分(OR=11.100)、社会支持评分≥36分(OR=8.836)、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62分(OR=12.417)、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修订(IPQ-R)评分≥131分(OR=6.412)均为CHD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地区CHD患者的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对较差,与文化程度、月收入情况、抑郁、疾病感知、心脏康复认知水平、冠心病健康信念、社会支持、自我管理效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对健康干预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1-12月,选取曾参与2015年广东省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的广州市越秀区300户家庭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饮食和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改变情况、接受干预的意愿3部分。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居民健康干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46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92人,占41.56%,女性270人,占58.44%,年龄为(52±15)岁。针对膳食行为和其他生活方式的健康干预,152名20~44岁和310名≥45岁年龄段调查对象中,表示愿意接受的分别有79人(51.97%)和146人(47.10%),最愿意接受的干预方式均为微信推送,分别占33.71%和28.57%。对居民健康干预意愿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周外出吃饭次数增加的居民接受健康干预的意愿是不愿意的2.35倍(95%CI 1.12~4.92),次数减少者接受干预的意愿为不愿意的2.19倍(95%CI 1.33~3.63);每日身体活动减少者接受干预的意愿为不愿意的1.99倍(95%CI 0.99~4.01);每日静坐时间增加者对健康干预持无所谓态度的为不愿意的0.35倍(95%CI 0.13~0.97)。结论 2017年广州越秀区成年居民接受健康干预的意愿较高,在进行干预时,应优先选择时间不受限制,较为灵活的微信干预方式。内容选择上,侧重营养膳食搭配和简单易行、对时间空间低要求的健身方式的推送,以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Gen’s-Ⅱ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0例CHD患者(其中心绞痛组(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以及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两组不同类型CHD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PLT呈负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结论监测CH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CHD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的措施。方法以1536例体检对象中检出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项CHD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是CHD首要的危险因素,CHD疾病危险因素集聚≥3以上占42.48%。结论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CHD多种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严重影响CHD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多种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CHD预防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其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2例CH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24h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组24h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D患者HRV降低提示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5.
罗敏  钟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51-155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4例CHD患者作为实验组,并将其分为三个亚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CY的含量.结果 CHD组HCY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各亚组间HCY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CHD具有相关性,对CHD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育龄期妇女对风疹及含风疹成分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5—6月对义乌市的334名育龄妇女(19~45岁)入户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风疹及含风疹成分疫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完成有效调查332人,有效率为99.40%。其中听说过风疹的育龄妇女仅有72人,知晓率为21.6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教育程度(F=17.621,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F=7.484,P0.01)和职业(F=14.661,P0.01)的育龄妇女风疹知识、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风疹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因素(OR1,P0.05),教育程度为正面影响因素(OR=2.587,P0.01)。仅有28人(48.28%)愿意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周围没有人接种(33.33%)及担心疫苗安全(20.00%);仅有5人(1.51%)接种了含风疹成分疫苗,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为不知道去哪里接种(18.87%)和担心疫苗安全(13.21%)。在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方面,最感兴趣的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受青睐的宣传形式为微信等新媒体。【结论】义乌市育龄妇女对风疹及含风疹成分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不足,教育程度和职业是育龄妇女风疹知识、态度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结合调查结果,采用微信公众号及社区宣讲等形式,积极做好对城市农村重点人群的风疹及含风疹成分疫苗的认知干预,加强孕前自我防护意识,预防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对待疾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态度与饮食依从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营养门诊经过健康教育并给予过个体化饮食处方后复诊的GDM孕妇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量表、糖尿病综合量表(ATT-19)和个人糖尿病问卷中的饮食障碍子量表。结果 200例GDM孕妇的平均态度得分为(63.64±9.37)分,其中态度消极孕妇154例,占77.0%(态度得分≤7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态度积极组和态度消极组的教育水平与家庭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家庭月收入是GDM孕妇态度消极的独立危险因素。态度消极孕妇"在家人或朋友引诱我,或不太支持我的情况下"、"需要在外就餐"、"在没有取得良好疗效的情况下"、"忙于家务、工作或其他事务"而不能依从饮食处方的比例明显高于态度积极的孕妇(P0.05)。结论大部分GDM孕妇对待疾病态度消极,特别是较低收入人群。健康教育者应给予GDM孕妇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其形成积极稳定的糖尿病态度,从而减少患者的饮食障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山东省农村妇女参加生育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愿意参加各种水平生育保险的占52.2%,没拿定主意的高达30.7%。影响参保意愿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母婴安康保险、居住地理类型、孩子数、第一次产前检查月份、是否发生产后感染及是否到医院诊治过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铜川市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双向转诊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是否接受过双向转诊以及接受过双向转诊患者对双向转诊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1 300例就诊患者就诊时首选社区进行治疗的患者为155人,仅占11.92%。曾经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为150例,占11.54%。1 300例就诊患者中,有560人知晓双向转诊服务,知晓率为43.08%,主要知晓途径是医院(19.08%)、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3%);患者中愿意接受上转的为1 253人,占96.38%,患者愿意接受上转主要原因是上级医疗技术更好(96.38%)、上级医院药品齐全(84.92%)、上级医药辅助检查设备更齐全(88.62%)、通过转诊可预约专家(32.92%);愿意在病情稳定后下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共918人,占70.62%。患者愿意接受下转的原因主要是距离近(70.62%)、医保报销比例更高(70.62%)、价格便宜(64.31%)、下转后上级医师仍可指导(61.15%)、有家庭医生(57.69%);不愿意接受下转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社区医疗水平(29.38%)、转诊程序复杂(27.23%)、医保报销差距不大(25.31%)、社区无家庭病床服务(23.54%)等;150例曾经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接诊及时性调查中,满意者占73.33%,一般者占22.67%,不满意者占4.00%;对双向转诊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中,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者分别占66.00%、26.00%和8.00%。结论铜川市居民首诊去社区的比例较低,医院和社区是城市居民获得双向转诊认知的主要渠道,接受过双向转诊患者双向转诊的及时性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双向转诊实施力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与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丽水市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寻解决方案,以推动MI后一级预防植入ICD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 092例急性MI患者中符合一级预防植入ICD指征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ICD的认知情况和接受情况。此外,选取心血管专科医师及全科医师26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文化程度、接受心血管专科进修培训情况、对ICD植入指征的掌握程度、主动对患者进行ICD宣教并提供植入建议等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次研究共回收MI患者问卷165份,其中仅有3例(1.8%)患者在1年内接受了一级预防ICD植入治疗。在162名未接受ICD植入的患者中,62.3%的患者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而拒绝植入。如果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134例(81.2%)患者不愿意植入ICD,其中66.4%的患者对ICD电击存在恐惧,53.0%的患者对ICD植入后的随访表示担忧,50.7%的患者担心ICD电池耗竭后的更换问题,38.8%的患者对ICD的疗效表示不确信。愿意接受ICD植入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不愿意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高于不愿意接受者,对ICD有基本认识的比例高于不愿意接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推荐植入ICD的医师中,三甲医院医师、硕士及以上学历、有过心血管专科进修培训经历、年收治心肌梗死患者超过50人次、主动进行ICD植入指征学习及主动进行健康宣教者的比例高于未推荐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丽水地区针对急性MI患者开展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比例很低。应注重医患双方素质的提升,共同推动MI后一级预防植入ICD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