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范畴,其不同发展阶段病机不同,多呈"心气虚—阳虚—阳虚厥脱"演变过程,薛一涛教授认为心衰病程一般较长,晚期多以心肾阳虚型为主,遂自拟复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  相似文献   

2.
交泰丸合磁朱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证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利  王新志 《光明中医》2010,25(4):593-595
顽固性失眠是一种重症睡眠障碍,主要指长年间断发生失眠,一般西药安眠药及常规中医辨治无效。严重的不寐、彻夜不眠者,属中医"不寐""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范畴。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心肾不交,治疗以磁朱丸,交泰丸加减交通心肾。  相似文献   

3.
前葡萄膜炎又称虹膜睫状体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眼病,本病属中医"瞳神紧小""瞳神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等范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的经验。干老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寄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开窍于耳,心火上炎、肾阴不足、心肾不交都与耳鸣密切相关,提出"泻心火""补肾阴""交通心肾"的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本文对项凤梅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心得体会,为今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是常见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脘痛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历代文献中所谓"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脘痛。其临床发病率较高,中医  相似文献   

7.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悸""心痛"等范畴,其致病因素多样,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及其他神志方面的异常,本文根据"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理论,从活血安神的角度探讨冠心病的治法,为冠心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00-1202
广泛性焦虑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郁证""惊悸""百合病"等情志病范畴。历代医家大多从心、肝、胆入手,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文章将孙庆教授运用"疏肝行气,调神解郁"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关五脏病机的论述之一,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以该病机为总则,基于中医学"心主血脉""心为阳脏""血虚风燥"等观点,结合西医学技术,对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为广大同仁提供新的临证视角。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临床观察显示,热瘀互结、毒损心营是引发ACS的重要机制之一。故确立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为基本治法,应用丹参通络解毒汤为主方,并据证灵活化裁,疗效甚验,可为临床治疗AC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女性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衰竭,阴阳失衡而致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等身心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证",即西医"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中医心身疾病治疗经验丰富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教授认为,经断前后诸证属中医"虚损""脏躁""郁证"等范畴,临床以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常见,并运用其独创的刚柔辨证理论治疗该证,疗效显著。笔者跟随赵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益匪浅。兹将赵师对  相似文献   

13.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伤寒明理论>云:"不外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一者扶正,如桂枝甘草汤;一者祛饮,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介绍了谢健教授辨治老年汗证的诊治思路及临证经验。通过对五脏与汗证相关性探析,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汗,非独心也。心失所养、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封藏,皆可导致汗出异常。谢健教授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将"养心""敛肺""疏肝""健脾""滋肾"为法运用其内,审明病因,病证结合,调和五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的"肺胀""、咳嗽""、喘证""、痰饮""、哮病"等病范畴。沈其霖教授认为本病为久病肺虚,复感外邪为病因,痰瘀互阻、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痰浊与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临床上运用李孔定经验方金水交泰汤温阳益气、化痰活血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称为消渴脑病,属"健忘""痴呆"等范畴。目前,中医多从心、脾、肾、脑论治,但在临床上消渴脑病属肝阳虚所致的上热下寒证亦不少见,但鲜有论述,笔者针对此证,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疗效颇佳,遂将机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其他脏腑的传变。"知肝传脾"只是先辈给出的一个法式、一个举例,故以"知肝传脾"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及"余脏准此"的范例,探讨"知脾传肾""知肾传心""知心传肺""知肺传肝"及其临床运用,期望学者能深刻地认识到五脏传变对于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章浩军主任医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多属中医"吐酸"范畴,可从六经辨治,将其分为"太阴厥阴寒证""阳明少阳热证"两大证,运用经方并结合外治法治疗,临床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失眠是现代社会常见病之一,属中医的"不寐""不眠""不得卧""目不暝"等范畴。李艳主任巧妙运用经方"补中益气汤"治疗顽固性失眠,同时配合外治疗法,见效颇丰。  相似文献   

20.
多汗症系指多种病因导致的自发性多汗,为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家在多汗症的辨治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传统医学发挥"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对多汗症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中医"阳加于阴谓之汗""汗血同源""心为汗之液"理论,临床以调和阴阳、补益心脾为基本大法,运用敛汗方针灸治疗多汗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