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2例,通过观察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利用CRP水平变化,预测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危险程度评估和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71例UAP患者的CRP进行检测,分成高CRP组(CRP≥10 mg/L)和低CRP组(CRP<10 mg/L),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血中的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RP组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RP组.结论 UAP患者CRP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CRP对UAP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近研究认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在脂质沉积的基础上合并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1],炎症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是一项敏感的炎性指标, CRP检测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2].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CRP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82例,通过观察其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利用CRP水平变化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危险程度评估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小秋  吴赟  赵微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3014-301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 依照CRP和ET是否升高,将130例患者分为二者均升高、二者之一升高、二者均不升高三组,并对三组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采用Gemini积分定量分析各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CRP和ET均升高组中双支及三支冠脉病变比例和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UAP患者血浆CRP和ET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正相关;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典型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UAP是AMI的前期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是UAP和AMI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有研究指出:慢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选取30例UAP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UAP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以作为识别和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29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的水平以及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29例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C反应蛋白也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炎症急性期标志物对不稳型性心绞痛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并同时检测了肌酸磷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入院后第1日所有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醇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均正常;61.5%患者的C反应蛋白≥5.0 mg/L,其中15例发生心绞痛,1例猝死,9例需冠脉再通。在10名C反应蛋白<5.0mg/L的患者中,未发生猝死及心肌梗塞,仅1名需冠脉再通。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预后不良,并提示炎症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1例,不使用美托洛尔组(B组)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入院即刻、24h、出院前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1)A组和B组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血清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血清IL-6水平入院时即刻、24hB组较A组明显升高.出院时IL-6水平在这两组相似。结论炎症反应在心绞痛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RP的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中生 《海峡药学》2012,24(4):199-20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 VS 71.2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hs-CRP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4d,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比较比较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及不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MS合并UA 70例,单纯UA 64例,单纯MS 6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比较以上各组间hs-CRP水平,并对hs-CRP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UA(P<0.01)、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561、0.31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总胆固醇(P<0.05),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75、0.226。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评定不同危险度分级的患者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程度与hs-CR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检测的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66-136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产褥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产褥感染患者(观察组)和150例正常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产后CRP和白细胞(WRC)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后CRP(3.56±0.46)mg/L,产后3 d WRC(10.13±3.42)×109/L,对照组CRP(1.23±0.27) mg/L,WRC(5.69±1.22)×109/L,两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3 dWRC比较观察组明显升高.产褥感染以急性外阴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多见.结论 动态监测CRP水平对产褥感染的早期临床判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氟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健康组)2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30d后血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氟伐他汀治疗30d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明显下降。结论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调整血脂,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具有抗炎和稳定冠状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1—12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安全有效,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产后产褥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产褥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孕妇3800例,其中采用阴道分娩方式1710例(A组),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2090例(B组)。监测两组产前1d及产后7d内白细胞计数(WBC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48h体温变化。对两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产褥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产褥感染病例及无感染病例产后1、3、5、7d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加以监测。结果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以及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水平显著高于产前水平阴道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为1.42%(24例),而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高达6.96%(136例),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高于阴道方式分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无产褥感染病例比较,产褥感染病例在产后1dC反应蛋白水平开始迅速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5~7d后开始降低,但都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剖宫产分娩可增加孕妇产后产褥感染率,在产褥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对孕妇产后产褥感染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9+82-79,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85例U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的8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者CRP水平。同时将观察组中CRP水平超过10mg/L患者作为A组,反之,作为B组,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近期患心脏事件概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CRP浓度高低对UAP严重程度及后期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