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6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共 2 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2只手单纯作掌腱膜切除术 ,17只手行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对其疗效进行平均 4.6年的随访 ;并对 2 4例掌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 5 8.33 % ,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 11.76 %。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不仅仅局限在掌腱膜 ,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因此 ,对病变已侵及皮肤的病例应作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掌腱膜挛缩症5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50例78只手。其中包括取掌腱膜作病理检查的11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成形术63只手,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后行游离植皮术15只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4年,见挛缩解除,疗效肯定,无1例复发。14只手产生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皮下血肿、皮片成活不良及伤口Ⅱ期愈合等占17.8%。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为致密结缔组织增生。结论掌腱膜挛缩症国人报道较少,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屈曲挛缩已形成功能障碍时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Z”字成形术与游离植皮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旦  黄宗坚 《中国骨伤》2007,20(2):113-114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31例(46只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字成形术9例(14只手),男8例,女1例;年龄24-78岁,平均(57.2±14.6)岁。行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加游离植皮术22例(32只手),男20例,女2例;年龄23-64岁,平均(53.7±8.9)岁。结果:随访3个月-14年,平均5年8个月。单纯掌腱膜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42.9%(6/14),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12.5%(4/32),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2χ=5.275,P<0.05(P=0.02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有利于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掌腹腱膜挛缩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2例,全部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结果 19例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Tubiana’s法评价,手术后优良率为86.4%,效果良好。结论 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仔细分离皮瓣,避免皮肤坏死;避免血管神经束损伤;彻底切除挛缩腹膜,避免术后复发;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和感染;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焦建宝  王殿臣  刘勇 《中国骨伤》2001,14(3):172-172
我科自 1980~ 1998年共收治掌腱膜挛缩症 2 1例 ,均采用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2 5只手 ,男 19例 ,女 2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2 5岁 ,其中 5 0岁以上占 85 7% ;手外伤史 5例 ,家族史8例 ;双侧发病 4例 ,单侧发病中左侧 8例 ,右侧 9例。2 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止血带操纵下手术 ,根据病变程度均采取两种不同术式。掌腱膜大部切除术 16例 :以环小指明显功能受限为主者 ,行尺侧掌腱膜大部切除术 ,切口采用多“Z”字、V Y和多S型。术中切除尺侧掌腱膜、小鱼际肌及蚓状肌表面肥厚的筋膜 ,还要切除…  相似文献   

6.
掌腱膜挛缩症是以掌腱膜增生、收缩引起手指屈曲挛缩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清,治疗现多倾向于局限性切除即部分切除术为最常用。自1994年8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1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upuytren挛缩手术中手掌手指局部转移皮瓣的设计方法。方法自1997年以来,我院共治疗Dupuytren挛缩症39例48手,根据挛缩程度、部位设计改良“Z”形皮瓣,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Dupuytren挛缩症。结果应用Tubiana’s法评价,手术优良率为87.5%,效果良好。结论在行Dupuytren挛缩症手术前,需要仔细设计手掌手指皮瓣,避免血管神经束及肌腱损伤;彻底切除挛缩腱膜、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掌腱膜桡侧挛缩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目的探讨掌腱膜桡侧挛缩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因掌腱膜桡侧挛缩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8例的病变均位于虎口和大鱼际区域,表现为皮肤纠集、结节和条索,很少影响拇指的活动范围。均手术切除局部的掌腱膜条索。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1个月;1例失访。结果掌腱膜桡侧挛缩多与尺侧挛缩并发,手术治疗总体疗效较好,仅有1例复发。术后病理证实切除的组织为挛缩的掌腱膜。结论掌腱膜桡侧挛缩的发病部位集中于第一掌指关节的掌侧、大鱼际尺侧、虎口部位和大鱼际桡侧,未见累及指问关节,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掌腱膜挛缩症的免疫组化研究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志军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7):421-424,I001
目的 了解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挛缩)的病理表现。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17例病变掌腱膜及9例正常掌腱膜组织标本中的Ⅰ、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透视电镜观察病变掌腱膜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病变掌腱膜组织中I型胶原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型胶原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略高于对照组(P〉0.05);α-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方法的改进,分析其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患者9例11侧,对传统的治疗方法加以改进,以游离植皮的理念处理掌侧皮瓣.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下血肿、皮缘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平均3.3个月,无一例复发.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中以游离植皮的理念处理掌侧皮肤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823年法国Dupuytren报告掌腱膜挛缩症是由于掌腱膜挛缩而引起的手部继发性畸形。我院自1980年以来,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掌腱膜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1例,收到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19~74岁,平均53岁。工人17例,干...  相似文献   

12.
掌腱膜挛缩症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掌腱膜进行性屈曲挛缩,局部可触及串珠状、条索状结节[1].2005至2010年,我院共收治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及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术后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2~82岁,平均60岁.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附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64例,以探讨最佳术式及疗效。其中急诊行外引流术13例,术后11例行囊肿切除术,效果满意;行单纯内引流术12例,术后死亡2例,随访的5例均经常有胆道感染表现;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或肝叶切除52例,随访42例,优良率92.6%。提示:囊性扩张的胆管切除、胆道重建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最有效方法;单纯内引流术远近期并发症多,且术后可能发生癌变,无论急诊或择期手术均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12月,对8例Ⅲ期以上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通过设计连续的"Z"字皮瓣联合邻指皮瓣,切除挛缩掌腱膜,保留神经血管束,皮瓣交叉转移后修复缺损创面,邻指皮瓣供区行游离皮肤移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48个月,无一例复发,皮瓣质地及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掌腱膜挛缩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sDisease)流行于北欧及其他欧美地区,是以掌腱膜增生、收缩引起手指屈曲挛缩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早在1833年GuillaumeDupuytren在巴黎就作过一个专题报告。170多年来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的探究一直是医学界关心的热门课题。近年来,杂志上有不少专题报告介绍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技术进行掌腱膜挛缩症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HandClinics在1999年还出一期专刊,特此综述供同道们参考。1掌筋膜综合体的解剖与病理1.1解剖学研究Rayan用手术显微镜和小型关节镜对10具尸体手的掌腱膜作详尽…  相似文献   

16.
环层小体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人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挛缩)中环层小体的病理表现,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挛缩病变掌腱膜与正常掌腱膜标本进行切片和HE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测量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23侧病变掌腱膜及17例正常掌腱膜组织标本中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s)的长径、短径及层数.结果 病变掌腱膜组环层小体的长径和短径均大于正常掌腱膜对照组(P<0.01).挛缩症掌腱膜中环层小体的层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环层小体的增大可能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胰腺癌手术切除术和姑息性转流术者的疗效作一回顾性多因素分析比较。方法:1982 ̄1998年,全组共计3741例胰腺癌手术病例,其中行手术切除787例,姑息性转流术2444例,单纯剖腹探查510例,考虑到影响术后死亡率及手术切除和转流术生存诸因素,作Lgistic逐步回归和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切除术和转流术的术后死亡率分别为10%和10%(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  相似文献   

18.
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巨脾患者,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行巨脾切除术.应用超声刀分离.脾门血管分别用生物血管夹、直线切割器夹闭或结扎。结果32例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均获得成功,单纯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128min,平均出血量115ml,脾均质量1439g,术后平均住院9.1d。全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0年12月~2003年4月共收治17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现对各期手术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男15人,女2人,男女比例为7.5:1;年龄在45岁~73岁,平均为63岁。其中单手发病15例,双手同时发病2例。双手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例(12侧)重度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采用多“Z”形为主的切口,显微镜下锐性分离受累手指的神经血管柬,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彻底止血后无张力下直接缝合或“V—Y”成形闭合,对皮肤缺损者采用全厚皮片植皮。术后第3天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主被动伸屈功能锻炼.根据手指肿胀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切口愈合后应用背侧弹性支具加强伸屈功能锻炼,支具应用3个月以上。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植皮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0个月,依据TAM评定标准。优良率91.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病变组织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是治疗重度掌腱膜挛缩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