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13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临床怀疑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腹部CT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充分引流、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9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发生胰瘘31例,胰瘘发生率为22.6%,其中19例合并腹腔内感染,感染率为13.9%;137例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6例次,包括单一菌感染12例、混合感染7例;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粪肠球菌11株占42.3%,大肠埃希菌8株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11.5%,18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死亡l例.结论 对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保持充分引流和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刺治疗与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经皮穿刺治疗,共74例,B组行手术治疗,共74例。结果:经皮穿刺组患者死亡2例,手术治疗组2例死亡。经皮穿刺组并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1例,胆瘘1例。手术组并发伤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经皮穿刺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均较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引流或经皮穿刺胃管引流,方法简单,避免了手术、麻醉危险,不污染腹腔,患者易接受,疗效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LC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行ERCP.其中8例经ENBD治疗获得成功,1例因胆总管横断伤,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ERCP是LC后胆漏患者理想的诊断方法,ENBD结合腹腔引流治疗LC后胆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多次超声介入穿刺治疗后复发的盆腹腔包裹性积液患者施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56例既往曾行多次超声介入穿刺治疗后复发的盆腹腔包裹性积液患者施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并随访1~2年.结果 56例患者中有54例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分离粘连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因重度盆腹腔粘连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中转开腹.术后治愈率为92.86%(52/56),总有效率为98.21%(55/56),复发1例(占1.79%).结论 对既往曾行多次超声介入穿刺治疗后复发的盆腹腔包裹性积液患者施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且复发率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制腹腔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感染病灶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双套管广泛应用于腹部各类手术,不仅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各种消化道瘘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预防术后并发腹腔内感染、瘘、积液的有效方法.腹腔积液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往常用的方法是腹腔穿刺或术中放置多枚引流管引流,鉴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的影响,笔者采用穿刺放置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积液取得良好效果,于2009年2月-2010年8月,共治疗手术后腹腔积液患者41例,效果确切,其中20例术中放置双套管,11例术后超声引导下放置双套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5例SAP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内科综合治疗,B超或CT提示腹腔大量渗液有腹腔高压或出现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采用经皮穿刺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治疗,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和引流液的性状选择相应的引流管。结果 25例患者共经皮放置腹腔引流管55例次,引流时间1063(20.35±5.56)d;引流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0例次,其中由于引流管堵塞25例次、扭曲18例次、滑脱7例次,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腹腔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腹腔感染是SAP的严重并发症,加强对经皮穿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行胆肠内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在该院外科行胆道再手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胆肠内引流术,对照组8例采用胆道外引流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28例胆道再手术患者中,治愈24例,治愈率85.7%,死亡4例,死亡率14.3%。其中观察组14例中,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总治疗有效率为93.9%。对照组14例中,治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均死于肝功能衰竭),总治疗有效率为78.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4.3%),其中胆肠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药物对症处理后获痊愈。对照组14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35.7%),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肠粘连不全性梗阻1例,均经药物对症处理后获痊愈。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6年,2组患者均恢复效果良好,无结石再发或肿瘤复发病例。结论相较于胆道外引流术,胆道再手术行胆肠内引流术具有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患者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对胆道再手术患者予以胆肠内引流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疗,无出血、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细菌性肝脓肿采用超声或CT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风险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5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占85.7%)行Ⅰ期切除吻合术,6例(占10.7%)切除后行肠造瘘Ⅱ期吻合术,2例(占3.5%)因肿瘤晚期行双腔造瘘术 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占14.3%),其中切口感染5例(占8.9%)、肺部感染2例(占3.5%)、腹腔感染1例(1.8%).结论 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但必须注意术中肠道灌洗和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喉癌术后咽瘘细菌谱特点、药敏试验结果,为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总结保守治疗咽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86例喉切除术中发生咽瘘8例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咽瘘的细菌谱及保守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86例喉癌喉切除术中发生咽瘘8例,咽瘘发生率为9.3%;8份标本中7份有细菌生长,阳性率87.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株,占71.4%,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气味沙雷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占28.6%,为链球菌属2株;各菌属均对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敏感,5株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咽瘘发生时间为术后7~14 d,8例经抗感染、扩创引流、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措施后,12~31 d治愈。结论敏感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控制感染、预防咽瘘形成的关键,配合扩创引流、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措施可以治愈咽瘘。  相似文献   

11.
朱先明 《现代保健》2011,(25):53-54
目的对50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0例胰腺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诊疗。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45例(9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5例(10%)。50例胰腺损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31例(62%),有效18例(36%),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术后出现腹腔脓肿1例,并发胰瘘2例,胰腺假件囊肿1例,伤口感染1例,肺感染2例,1例V级胰腺损伤病例,合并肺感染及腹腔脓肿,于术后26d死亡。结论应把握好各级胰腺损伤的处理原则,在彻底止血、清创的前提下,充分引流,一般多条腹腔负压引流,根据损伤分级施行相应术式,并加强抗感染、营养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源性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胆源性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A组)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对照组(B组)比较。结果:两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61.6±14.4岁,A组患者年龄70.9±9.9岁;胆道结石和胆道肿瘤的发生率较高(P〈0.05);行胆道引流术较少(P〈0.05)、病死率较高(P〈0.05)。结论:患者年龄、胆道结石和胆道肿瘤可能是胆源性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亲体肝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7-2008年行亲体肝移植术的55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亲体肝移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25.45%),18例次(32.73%);检出病原菌48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32株,66.6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9株,18.75%)、真菌(7株,14.58%)。感染部位:肺部感染6例次,腹腔、胆道、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次,菌血症2例次,急性胃肠炎1例次。医院感染组住重症监护室(ICU)、术前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天数均显著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该院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包括长时间住ICU和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而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时间长是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侵入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在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不明原因的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患者148例,100例患者行胸腔穿刺术及胸水常规、生化,胸水找结核杆菌、脱落细胞等化验;48例患者给予闭式胸膜活检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组织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术后第1天引流量不超过600mL,之后不超过1000mL。结果:胸水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21例,其中找到癌细胞21例,0例找到结核杆菌,阳性率为21.00%;闭性胸膜活检明确诊断32例,其中18例诊断为结核,12例诊断为肺癌,2例为间皮瘤,阳性率为66.67%,两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胸水消失时间为分别为(9.8±3.1)d、(4.9±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3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小于30%,给予吸氧、卧床休息等治疗后治愈。5例出现阻管,给予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冲管后均通畅;未出现脱管的病例。结论:闭式胸膜活检可以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而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快速地引流胸腔积液,两者联合既能诊断又能治疗,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并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792例胆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胆道疾病类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4例胆道感染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9.4%(154/792)。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2.3%)、真菌(7.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6.3%)、肺炎克雷伯菌(19.0%)所占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9%)、表皮葡萄球菌(6.1%)所占比例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83.0%)、环丙沙星(70.2%)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79.4%)、头孢他啶(67.6%)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75.0%)、红霉素(62.5%)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81.8%)、氨苄西林(63.6%)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替考拉宁(0.0%)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14)、恶性胆道疾病(OR=2.37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OR=3.979)、胆道手术史(OR=2.912)为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病原学特点,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治疗药物。胆道感染有患者年龄大、恶性胆道疾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多种危险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14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感染(P=0.00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4)、血清肌酐(P=0.043)、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1)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0R=3.729,95%C11.332~6.363,P=0.040)、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OR=0.513,95%CI0.375~1.276,P:0.018)及术后抗肿瘤治疗(OR=0.668,95%CI0.210~2.026,P=0.038)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PTCD)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对40例梗阻性黄疽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成功率达95.0%,二次成功率达100%,并发症2例(5.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成为PTCD术的首选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阴性法胆道成像(N-CTC)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MSCT联合N-CTC技术检查并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7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共81段梗阻性病变,以胰头至十二指肠壶腹水平梗阻较多见,共计44段(54.3%,44/81);216段胆道中,MSCT联合N-CTC梗阻漏诊率9.9%(8/81),梗阻误诊率4.4%(6/135),MSCT联合N-CTC技术在胆道梗阻定位诊断中,与手术或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N-CTC容易漏诊较小的低密度结石.结论 MSCT联合N-CTC可对胆道梗阻明确定位、定性,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好,实用、无创,可作为疑诊胆道梗阻的首选检查手段,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难治性脑脊液漏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纽;对照组:选择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常规腰大池引流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纱布绷带头部加压包扎;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措施外,腰大池引流导管从3~4腰椎穿刺点水平方向从腰部延伸出来固定在腹部。导管接防返流引流瓶,头部加压包扎用自粘式绷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脱管率及感染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脑脊液漏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的患者,改变腰大池引流导管的固定方法.使用防返流引流瓶,头部加压包扎用自粘式绷带等方式.脱管率减少.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静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策略。方法对2004-09/2010-01收治的35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3例(37.14%),术中确诊19例(54.28%),漏诊3例(8.57%);治愈31例(88.57%),死亡4例(11.42%);并发十二指肠瘘11例(31.43%)。结论掌握好探查指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恰当的术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