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隐匿性胰胆返流(OPR/OPBR)是指胰胆返流(PBR)发生在胰胆合流正常(NPBJ)患者中的一种病理过程。研究发现OPR与诸多胆道系统疾病,特别是胆囊癌关系密切。然而,OPR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对OPR的了解及进一步研究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OPR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胆返流与胆道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与胆囊吻合,B组胰管开口段上十二指肠与胆囊吻合;C组空肠与胆囊吻合。三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处死病检。结果A、B组术后胆汁淀粉酶明显比术前高(P>0.01);C组术前后胆汁淀粉酶变化不大(P>0.05)。说明A、B组有胰液流入胆囊内。A、B组5条犬胆囊内有胆泥,C组无胆泥。A、B组胆囊粘膜上皮增生明显,3只形成腺肌瘤,2只呈腺瘤样增生,大部分有粘液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胆分流术(endoscopic pancreaticobiliary separation,EPBS)治疗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接受EPBS治疗的31例OPB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行EPBS,术后胆汁淀粉酶均恢复正常,术后胆汁淀粉酶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38,66)U/L vs 1 091(276,2 400)U/L,P<0.05]。31例患者中1例出现术后胰腺炎,10例患者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无胆漏、胆道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3年,3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例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再次行ERCP取石;术后无胆囊结石复发,未发生胆囊癌、胆管癌。结论 EPBS是治疗OPBR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患者的胆囊结石微观结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139例胆囊...  相似文献   

5.
胰,胆管压力变化及胆胰返流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胰、胆管压力变化及胆胰返流的原因.方法:向犬胰管和胆管分别插管,测定静息时和恶心、呕吐或腹压增加时的胰管压和胆管压.结果:腹压增加造成胆管压升幅大于胰管压升幅(P<0.05),胆管压最终高于胰管压(P<0.05).结论:临床上胆石性胰腺炎患者频繁的恶心、呕吐可以造成胆汁反复脉冲式地向胰管内返流,促使AP向SAP转化.恶心、呕吐不仅是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还可能是一种促使其向重症胰腺炎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胆胰合流部解剖特点与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更深入探讨胆胰返流产生的解剖学原因。方法 对23例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实验及解剖学观察。结果与结论 (1)正常人中红87%(20/23)胰管开口处和胆管之间菲薄的壶腹隔膜,有“活瓣”的作用,可能是防止胆胰返流的重要结构,该活瓣构造不全者占8%(2/23)。(2)共同通道越长,则胆、胰管汇合位置越高,角度越大、造成“活瓣”样隔膜构造不全的可能性越大,容易产生胆胰返流。这可能是共同通道过长者易发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4年8月,对21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探察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资料. 结果①腹腔镜探查见胆囊与大网膜或周围脏器粘连16例(76.2%).②21例LC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9.2±8.3)min,术中出血量(22.9±11.2)ml,无手术并发症.③病理:慢性胆囊炎21例, 其中伴发胆固醇结晶3例(14.3%), 炎性息肉1例(4.8%),胆固醇沉着病3例(14.3%).④随访20例,时间(27.2±18.3)月,13例症状消失(65.0%),4例症状明显缓解(20.0%),2例症状有所缓解(10.0%),1例症状无缓解(5.0%). 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及LC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策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本文对28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8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1-2年,症状缓解率可达96.4%。结论 我们认为:有长期“胆石症”或“慢性胃炎”的症状,但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无结石的患者,应该选择口服胆囊造影、纤维胃镜和胃肠钡餐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排除胃、十二指肠等疾病。症状轻、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疾患者,应选择非手术治疗;症状发作较为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过严密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34例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保胆组)及同期3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切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在保胆组明显延长(124.56 min vs 78.50 min,P<0.01);平均住院费用在保胆组明显增加(10 970.85元vs 8 666.72元,P<0.01);保胆组术后发生腹泻或腹胀的患者例数少于切胆组,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vs6例,P =0.26);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内出血例数、术后胆漏例数及术后切口感染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过程中,保胆组有1例患者结石复发,在切胆组未出现再患胆总管结石患者.结论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有医疗保险的患者.然而,这种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并且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胆胰结合部的解剖变异和多种病变与胰腺炎关系密切,胆胰反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对胆胰反流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技术和影像学检查,其引起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对胰胆管汇合异常(PBM)、胰胆管高位汇合(HCPBD)和胆石症等多种病因下胆胰反流与胰腺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胆胰反流的治疗有多种手段,内镜手术的优势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处理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都是胆囊的急性炎症,它们在病理学及细菌学方面并无区别。都是因胆汁潴留继发细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其感染的细菌也多为埃希大肠杆菌和克雷白菌。根据炎症波及胆囊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5月间的手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1±0.3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组由术前疼痛评分9.2逐步降至0.3(P<0.00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由术前疼痛评分8.4逐步降至0.1(P<0.001)。两组在疼痛变化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1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及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右上腹胆绞痛无明显缓解。结论手术治疗慢性手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方面具有相类似的疗效,手术对于缓解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胆绞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由于受到手术创伤大、切口长、术后切口疼痛较重、恢复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多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临床上对手术指征的掌握就相对比较严格,主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有急性发作史、长期间歇发作的消化道功能紊乱、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以及胆囊丧失功能等情况。然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其所具有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可早日恢复工作以及手术安全可靠的特点已经被广大临床医生和病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胰胆反流(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PBR)常见于胆胰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胰酶原被胆汁激活后损伤胆管及胰管黏膜,引起急慢性炎症、结石和肿瘤等胆胰疾病。此外,胆胰合流正常的患者也存在PBR,称之为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其病理改变与PBM一致。我们以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为基础,综合PBR的影像学、内镜及胆汁淀粉酶等诊断标准,将PBR分为高位胆胰合流异常(high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HPBM)、低位胆胰合流异常(low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LPBM)及OPBR三种类型,并对其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为PBR的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硅橡胶指套式抗返流装置在胆肠内引流术中的应用李祖怡,薛志祥,杜宽航我们研制一种硅橡胶指套状瓣膜,术中安置在引流肠管或导管上,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良好。此抗肠内容返流瓣膜的原材料是美国Dowcorning公司生产的国际医用级双组份硫化Q7-4780号硅橡胶...  相似文献   

16.
硅橡胶指套式抗返流装置在胆肠内引流术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外科(200011)李祖怡,薛志祥,杜宽航胆道肠管内引流手术在胆、胰疾患中应用广泛,为防止术后肠内容返流感染,曾报导过多种抗返流术式,尚存在不同缺陷,如血供障碍、通畅不良、失...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2002年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隐性胰胆逆流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06月~2011年04月经术中证实胰胆合流正常的86例胆囊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术中胆汁淀粉酶水平,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测定随机抽取同期56例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胆汁淀粉酶及22例行PTCD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胆汁淀粉酶水平。结果〓本组86例胆囊癌患者,胆汁淀粉酶测定值为752.6±341.8 U/L,其中61例(70.1%)胆汁淀粉酶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上限。胆囊结石患者胆汁淀粉酶测定值为76.7±68.3.8 U/L。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未发现胰胆逆流。结论〓胆囊癌中隐性胰胆逆流的发生率较高,胰胆逆流在胆囊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返流矩形瓣原为Roux-Y胆肠吻合设计。Y的两升支并拢缝合前,先切除胆道支邻侧的浆肌层,则使缝合后的共同肠壁被压迫偏向胆道侧而形成矩形瓣。不但能防止肠膨胀引起的返流,也能防止肠蠕动引起的返流。此瓣原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胆道闭锁,现在也用于其它防返流手术,如胃食管返流的Nissen胃底折迭术,结肠代食道,肠梗阻短路侧吻合,及可控性回肠造口。详细介绍了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几种胆肠内引流术抗返流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