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从1979年11月至1985年9月,根据筛选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指征:先天畸型、智力低下和皮纹脊图型异常,以及性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特征,对33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18%,4例常染色体异常,2例性染色体异常.对4例常染色体异常病人进行5年的染色体分析的随访,发现患者体内异常细胞系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孙岩海 《当代医学》2016,(23):163-164
目的:分析2015年吉林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吉林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全市范围内所有接种单位均积极开展异常反应监测,一但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全部按照统一个案调查表完成,调查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报系统实行网络报告。结果全市中共涉及接种点33个,2015年1月~2015年6月共19个接种点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情况上报,报告单位的覆盖率为57.6%;2015年报告的10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中,64例为一般反应,31例异常反应,偶合症5例,分别占总数的64%、31%、5%。结论加强建设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保证疫苗接种监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遗传咨询的780例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80例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0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8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新生儿表现异常、生长发育异常和不孕不育中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不良孕产史中以染色体结构异常为主。结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染色体病导致的新生儿表现异常、生长发育异常、不孕不育和不良孕产史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十堰市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为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十堰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72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237人检出异常项目,异常率为30.7%;其中91人目标性疾病筛查项目异常,异常率为11.8%,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较常见;非目标性疾病异常人数为160人,异常率为20.7%;二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目标性疾病异常率高于其他机构。结论应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重点加强二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1年11月至1983年7月对广西境内京、毛难、苗、仫佬及侗族异常血红蛋白进行了研究,在上述5个民族中共普查15,694人所发现的异常Hb全部进行了Hb化学结构分析。共发现26个家系,其检出率为0,165%,异常Hb类型有Hb New York,HbE,一例文献未见报道新型双重杂合子:Hb New York复合HbE,一例为国内首次发现的Hb G waimanalo。从1949年发现镰刀状细胞贫血以来,迄今已有360多种异常Hb,国内自1964年开始进行异常Hb调查和1980年首次报道异常Hb化学结构分析以来,已发现有32种异常Hb,其中8种类型为世界上首次发现,其余24种为国内首次报道,本文是广西5个数少民族异常Hb的研究结果,报道异常Hb的发生率和类型,一例是世文献界上未见报道的新型双重杂合子Hb New Yark复合HbE,一例为国内首次发现的Hb G Waimanalo。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诊断男性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332例临床有生育异常病史的男性,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固定、制片、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在1332例有生育异常病史的男性中,异常染色体315例,占受检者的23.65%,包括常染色体异常233例,性染色体异常82例.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58例,结构异常76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结构异常10例,染色体多态性改变141例,分别占异常核型18.41%、24.13%、9.52%、3.18%、44.76%.结论 基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及时发现生育期男性染色体异常,对于提升优生优育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异常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因心脏异常疾病死亡者占有较大比例。据报道,我国患心脏异常疾病的患者人口已逾亿之多,每年递增300万。现已公认,导致心脏异常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本文分析了我县于2008年-2010年期间年共完成体检人数7824例,以探讨我县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脏异常的关系,为预防心脏异常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放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12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放射工龄组间脂肪肝发病率、肾脏功能异常发生率、GGT(γ-谷氨酸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发生率差异显著。脂肪肝发病率、肾脏功能异常发生率峰值均分布在放射工龄30年以上。ALT对射线比较敏感,其异常发生率峰值分布在放射工龄前10年,而GGT其异常发生率峰值分布在放射工龄20~30年。结论肝及肾脏功能的异常发生率与放射工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在胎儿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产前诊断胎儿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发现胎儿异常的144例孕妇的超声及磁共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的胎儿异常144例,其中侧脑室扩张91例,颅后窝异常24例,消化系统异常7例,泌尿系统异常14例,其他异常8例。结果磁共振检查相对于超声,补充诊断率为56.94%(82例),符合诊断率为43.06%(62例)。其中磁共振诊断脑室扩张(脑积水)中合并其他异常占14.29%(13例),颅后窝扩大中合并其他异常占87.50%(21例)。结论MRI是超声发现胎儿异常的重要验证和补充诊断手段,在产前诊断胎儿缺陷中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牟县人民医院接受产检的380例妊娠中晚期产妇的临床资料。全部产妇超声检查下均显示存在软指标异常但无明显结构异常,对产前诊断效果及胎儿染色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0例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中,包括单项软指标异常胎儿369例,2项软指标异常胎儿9例,3项及以上软指标异常胎儿2例。380例胎儿:55例接受了无创基因检查,结果显示,高风险胎儿2例;372例接受了唐筛,结果显示,5例为临界风险,2例为高风险。胎儿染色体异常11例。≥2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单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部位超声软组织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超声检查示软指标2项及以上异常的胎儿容易出现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 (亚临床病人 )病程与神经传导速度 (NCV)的关系。方法 选择DM伴典型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有症状组 ) 5 7例 (病程 5年以下 2 2例 ,5年以上 35例 )及DM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病人 (无症状组 ) 15 3例 (病程 5年以下 12 0例 ,5年以上 33例 ) ,分别测定主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 ,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10例DM病人 ,12 6例NCV异常 ,异常率 6 0 %。有症状组异常 4 9例 ,异常率 85 96 %。无症状组异常 77例 ,异常率 5 0 33%。有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与 5年以上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上异常率高于病程 5年以下 (P <0 .0 5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异常率以前者为高 (P <0 0 5 )。病程 5年以上异常率二组相似 (P >0 0 5 )。二组病例异常以SCV为多 ,尤以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显著 (P <0 0 1)。结论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 ,随病程延长 ,NCV异常率也越高。为减少DM亚临床神经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 ,及早发现DM ,严格控制血糖 ,动态观察NCV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初孕人工流产后再孕胎盘异常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孕人工流产对再孕胎盘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方法:将我院1996年2月至1999年3月间分娩的健康初产妇中,人流的次数及初孕人工流产后距再孕的不同时间发生胎盘异常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人流史的初产妇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为3.2%,有1次人流史的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为18.69%,2次以上人流史的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为61.22%,人流后1年以上时间再孕者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为10.97%,半年至1年内再孕者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为25%,半年内再孕者其发生率为54.39%,经检验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初孕人流次数越多,人流距再孕时间越短,胎盘异常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学习困难患者脑电图是否有特征性改变。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97例学习困难儿童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67.0%,有广泛性异常或局限性异常。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的脑电图存在异常,但无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96~2006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变化趋势和模式.方法 采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1996~2006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及其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比例、死因别死亡率及构成比,同时探讨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全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由1996年的412.0/10~5下降至2006年的342.2/10~5,下降了16.9%.除农村和边远地区外,城市、沿海、内地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亦呈下降趋势,2003~2006年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沿海和内地地区.全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神经管畸形死亡率由1996年的94.2/10~5下降到11.3/10~5,降幅达70.0%,其他异常死亡率未见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先天异常所占比例则由1996年的9.2%上升至2006年的14.4%(上升了5.2个百分点),城市、农村亦有上升.结论 先天异常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我们应继续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进一步减少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  相似文献   

15.
在职公务员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近两年在职公务员群体健康体检时发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收集2007年6~7月和2008年6~7月在职公务员在我院健康体检时检测的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并根据年龄分为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60岁),比较两年间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年间同一年龄组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同年中不同年龄组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2008年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2007年,按照年龄分组后,同一年龄组之间2008年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2007年。2)2007年不同年龄组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均不相同,P〈0.0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加;2008年不同年龄组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除了超重或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三个指标C组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在职公务员群体中存在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血压异常、血脂血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3):222-223
<正>近年来,受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产妇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异常妊娠产妇数量呈明显增多趋势~([1]),而胎位不正、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均为常见异常妊娠~([2]).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给予61例异常妊娠产妇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122例异常妊娠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999年1月 ̄1999年12月174例脐带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脐带异常患儿174例,比较脐带正常与脐带异常在分娩方式、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以及脐带异常在胎心监护和彩色B超监测的预测值与准确率。结果:脐带异常发生率为18.20%,其中脐带缠绕发生最多(87.93%)。初产妇、过期妊娠脐带异常发生率最高。脐带异常发生羊水污染、剖宫产及新生儿低评分均明显高于脐带正常者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引起肢体疼痛的器质性病变.其中1型糖尿病4例, 2型糖尿病26例,年龄30~69(52.8±6.6)岁.糖尿病病程最短5年,最长16年,双下肢痛觉异常16例,单下肢痛觉异常7例,双上肢痛觉异常3例,四肢痛觉异常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双胎妊娠中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双胎妊娠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86例双胎妊娠中,胎儿异常的29例,双胎妊娠中胎儿异常的发病率约6%。结论超声检查在异常双胎妊娠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类型和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笔者医院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及精液分析的2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根据精液分析结果分为精液质量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检出的异常核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精液质量异常组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0例(18.87%),正常对照组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例(4.84%),比较两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子症组患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0%,性染色体异常为该组主要异常类型。结论 对不育症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分析病因,对辅助生殖、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