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近年耐药谱的变迁。方法 对我院5年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药耐药率最高,对泰能,舒普森敏感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产ESBLs逐渐上升,泰能,舒普森等。可用于产酶株治疗,三代头孢可用于非产酶株引起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临床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占阳性分离株的10%左右,特别是ESBLs株出现且逐渐上升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过敏3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一般资料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1例在青霉素皮试后约2分钟出现胸闷、气短、全身不适、言语不清;2例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其中1例在青霉素静滴过程中突发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出现休克,另1例在输完青霉素返回营区途中突然昏倒在医院门诊楼前,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四肢冰凉。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间青霉素、先锋霉素皮试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霉素、先锋霉素在临床抗感感染广泛应用,一致认为是疗效高,毒性低,价格低廉的抗生素。由于易出现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皮内试验,为了合理使用青霉素,先锋霉素,我们于1997年2月-2001年2月,对5847例次青霉素皮试的病人,1823例次行锋霉素皮试的病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霉素皮试在不同时间操作有不同的结果,11:00-13:00阳性主高,先锋霉素无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翟赴考 《现代护理》2005,11(3):218-218
多年来,青霉素因其毒性低而被临床普遍应用。但1次用量过大或持续大剂量应用时,也会对患者产生神经系统损害,称为青霉素脑病,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科学准确实施婴幼儿青霉素皮试的方法。方法:对256例接受青霉素皮试的婴幼儿中的56例可疑阳性进行对照试验,分析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结果:影响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结果的因素依次为生理特点、皮肤消毒剂、操作因素等,通过采用规范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判断标准及操作方法、对照试验等方法,使婴幼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由文献报道的16.2%下降到5.4%。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采用正确的皮试方法,可有效减少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有关青霉素皮肤试验(简称皮试)的效期究竞是多长时间,陈新谦等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小儿在3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此段话很清楚的表示:青霉素皮试效期的最短时间为72h。但在刘巧男等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人,停药3天(江苏省各医院执行24h)以上必须重做过敏试验。由此给临床护理实践带来混乱,为此我们对青霉素皮试效期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自问世以来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挽救了数以万计重危患者,久用不衰。但在临床用药中有不少医护人员对青霉素过敏试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就目前关于青霉素试敏问题述评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皮试200例结果观察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能够对青霉素皮试结果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青霉素。方法对200例青霉素皮试结果进行认真的观察,按照判断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结果阳性率下降,大部分病人能按医嘱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结论青霉素虽然有引起过敏反应的不良作用,但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病人还是能够得到青霉素的有效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杜伟  周丕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48-1048
病例1,患儿男,8岁。因发热、咳嗽、喘憋4d,于2002年5月23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选用青霉素治疗,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即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连用4d无不适感觉,体温降至正常,第5d静脉滴注青霉素(批号同前)20min时,患突然喘憋加剧,咳嗽,随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弱,心率130次/min,血压50/30mmHg,诊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青霉素,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吸氧,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非那根25mg肌内注射,同时加用升压药,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35min后患喘憋、呼吸困难症状减轻,面色转红润,1h后测血压90/60mmHg,其它症状相继消失,病情转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氦-氖激光分不同时间照射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液体后,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实验分两组。实验组采用氦-氖激光直接照射分别稀释成128,64,32,16,8,4,2,1,0.5,0.25单位的青霉素液体,每一种浓度的青霉素液体分别照射10,15,20,25,30分钟。结果,经不同时间照射后的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液体的抑菌作用均比对照组明显,说明氦-氖激光照射青霉素液体后提高了青霉素对细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标本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17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临床标本分离到的52株肺炎链球菌.用美国DADE—BEHRING公司的MICro STREP Plus链球菌药敏测定板检测肺炎链球菌对17种不同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52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心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71.2%,5株对青霉素耐药(9.6%),18株对青霉素低度耐药(34.6%),29株对青霉素敏感(55.8%),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63.5%。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加替沙星的耐药率为0.00%。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头孢克洛、头孢峡辛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敏感株。结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和凹环素耐药率高。对青霉素以低度耐药为主,喹喏酮类药物和阿莫西林,棒酸对肺炎链球菌抗菌活性较高,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俞林华  赵娟 《现代护理》2005,11(17):1382-1383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注射时疼痛,减少局部产生硬结。方法通过对48例病人的574次长效青霉素注射采用了两种不同注射方法进行两种效果比较。结果改进注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方法,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且疼痛不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法注射长效青霉素摒弃了注射针头粗、长、溶媒量大,多次注射的缺点,且减轻了注射局部疼痛,减轻了病人的心理恐惧和组织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较高的原因。以达到正确判断皮试结果,从而较安全地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方法:通过对241例行青霉素皮试的婴幼儿,按照标准,判断为阳性及弱阳性的。给予作对照试验,对判断为假阳性的患儿。在做好抢救准备的前提下,给予青霉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婴幼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弱阳性率及阳性、弱阳性患者的假阳性率均较高。对假阳性患儿。选用青霉素治疗。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对皮试假阳性的患儿,在急救用品备齐及密切观察的前提下,仍可选用青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3岁,2004年10月28日因左脚外伤而就诊,在门诊予以清创缝合,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当用药至20分钟左右时,患者突感头昏、眩晕、大汗淋漓、唇及四肢末端麻木感、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眼前发黑。诊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肌注肾上腺素,给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再皮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00例院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儿进行再皮试,同时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结果98%为阴性,经应用青霉素治疗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提示对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进行再皮试和对照试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集的2 880株病原菌监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880株病原菌中排名前5的依次包括:大肠埃希菌(23.26%)、肺炎克雷伯菌(16.15%)、铜绿假单胞菌(10.35%)、金黄色葡萄球菌(8.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MRSA)计90株,甲氧西林敏感(MSSA)计16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MRCNS)计147株,甲氧西林敏感(MSCNS)计54株。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耐药性首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环丙沙星(57.9%);肺炎克雷伯菌-环丙沙星(50.1%);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呋辛(81.2%);MRSA-青霉素(100.0%);MSSA-青霉素(81.1%);MRCNS-青霉素(98.6%);MSCNS-青霉素(70.4%)。结论 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有利于检出病原菌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以咳嗽为首发症状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3岁。因咽喉肿痛,咳嗽,于2001-09-16来我所诊治,诊断为“急性咽喉炎”,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青霉素等过敏史,青霉素皮试呈阴性,给予青霉素8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5月17日10时行常规治疗,当液体滴入约100ml左右时,患者由间断性咳嗽转为阵发性痉挛性剧咳,伴干呕,值班人员发现症状异常,疑为青霉素过敏所致,立即停止液体输入,给予5%葡萄糖250ml维持通道,严密观察病情,约5分钟后,患者自诉胸闷、气促、心慌,继之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冰冷,  相似文献   

18.
卫文革  贾大红 《护理研究》2006,20(7):1896-1896
氨苄青霉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我科于2005年10月收治1例应用氨苄青霉素后2h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药物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根据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各种青霉素过敏在正常人群中占0.7%~10%,青霉素严重过敏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为0.002%。皮肤过敏试验(皮试)主要是检测机体是否对某种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其基本原理为过敏原与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后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而出现红晕、风团等,是一种便捷、有效预测过敏反应的方法,近年来,为了用药安全,护理界同行对青霉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静脉滴注液合理配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青霉素在溶液中降解产物青霉烯酸为观察指标,探讨了在20℃时不同剂量青霉素在不同溶媒、不同pH、不同配置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对青霉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了最佳方案,供护理人员参考。结果表明:现配现用的青霉素给药原则只适用于皮试和肌内注射,不适用于加入溶液中静脉滴注,可改用静脉推注。为了保证青霉素的有效浓度,合理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原则应根据溶媒的pH值、种类和配制后放置时间而定。0.9%氯化钠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pH值分别为5.7、7.8)可提前1~2h配制,2h内滴完,青霉素稳定性不受影响;不宜将青霉素加入pH为3.6~4.2的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只宜从茂菲氏管中一次或分次滴入。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合理使用青霉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