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郑州市不同失能程度居家老年人生活护理项目获得状况和老年人对服务项目的需求,为增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靶向性提供依据。方法自行编制郑州市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项目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郑州市3个行政区,再随机从3个行政区中抽取6个社区中符合纳入条件的老年人300名进行入户调查,了解不同失能程度居家老年人生活护理现状和服务项目需求,比较差异。结果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已获得生活护理项目和需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理老年人需求项目多集中在清洁护理、物品准备及整理用物;轻度失能者需求项目偏重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活动护理及清洁护理;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对本研究所设五个维度项目均有需求。结论不同失能程度居家老年人对生活护理项目需求不同,相关部门应关注老年人的个体化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有针对性地开展居家养老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需求现状,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编制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人员对105名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生活状况、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走访调查.结果76.20%的社区老年人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其中社区老年人对于Et常医疗护理需求最高.结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对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社区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探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适宜项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专家护工的咨询编制老年居家护理需求评估表,随机抽取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256人,进行健康状况及居家护理需求入户调套。结果:60.2%的居家老人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居家老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及自理能力。结论:可以通过明确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项目和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护理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的居家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玲  郭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90-1292
为促进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居家护理的运行模式,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居家护理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居家护理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居家护理发展的几点建议明确护士在老年居家护理中的职责,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居家护理病历,完善居家护理操作常规;在逐步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拓展护理内容;与相关部门协作,确保居家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20,(2):102-106
[目的]分析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影响因素方面的观察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2月31日,用RevMan 5.2与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有需求组3 882例,无需求组13 837例,样本量共计17 7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罹患慢性疾病数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与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密切相关(P<0.01),而性别、居住方式、医疗支付方式、原工作单位性质与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罹患慢性疾病数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是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约有30%的人跌倒1次及以上,并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多数跌倒不至于造成即刻的严重损伤,但有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损害,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痛苦,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影响医疗机构信誉度[1].因此,了解心内科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进一步探索影响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相关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居家老人的照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滨州市 465 名农村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自理能力较好,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需求中主要的是测量血压、健康讲座与咨询、静脉注射。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收入水平、医保类型、自理能力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对护理需求存在差异。结论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年人有护理服务需求者比例较高,收入偏低,政府应针对居家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建立合适的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年来,淮北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广覆盖和“签而不约”矛盾突出,与之相反的是老年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研究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结构特点,精准施策,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准确识别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结构层次,为精准提供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淮北地区2 139例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应用Kano模型对调查项目要素进行需求层次和质量属性分类。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24份(90.03%)。淮北地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5大类21项需求项目中,15项(生理指标检测服务、定期体检服务、专家义诊服务、家庭访视服务、健康档案服务、健康咨询服务、预防知识服务、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知识讲座、上门看病、突发疾病救治、卧床护理服务、协助就医、配送药服务)为魅力属性,其中,老年人对定期体检服务的期待性最高,对突发疾病救治服务的依赖性最高;6项(临终关怀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租赁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政策宣传服务)为无差异需求。结论 淮北地区老年人对护理服务需求整体偏低,对居家护理服务认知与体验不足,潜在需求未得到有效释放。应准确识别不同地区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层次,精准施策,使国家相关政策效应得到最大释放,以保障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高效匹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照顾需求。方法:利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衡阳市区463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的照顾需求进行调查。结果:89.0%的老人倾向居家养老方式,76%的老人选择靠近子女居住;100%的城镇老人认为有必要为居家养老提供各种照顾服务。94.0%的老人认为居家养老需要护理技术服务,85.5%的老人认为需要健康教育与指导,68.7%的老人认为需要基础护理,42.5%老人认为需要居家康复照顾。不同性别、年龄、自理能力老人对“护理技术服务”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健康教育与指导”、“基础护理”、“康复照顾”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政府和有关部门需根据不同老人的居家养老照顾服务需求内容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刘景利  邹红雁 《吉林医学》2013,(8):1545-1546
目的:探讨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127例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后可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结论:正确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和环境状况,加强对老年人群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工作,帮助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人意外跌倒也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2]。住院老年人由于疾病或体质的特点,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加之住院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发生跌倒。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3]。因住院患者跌倒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康复支付,不仅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也为患者造成负担。因此,在住院期间对老年人群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需求的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的189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最高的项目是“老年人服务热线”105人(55.6%),需求最少的项目是“托老所”7人(3.7%)。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项目有10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日托站、托老所和法律援助7个项目的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P<0.01);对服务热线需求率,60~70岁组老年人最高(P<0.01),其次为≥80岁组(P<0.01),70~80岁组最低(P<0.01);对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对上门做家务需求率,70~80岁组高于其他2组(P<0.05)。不同职业性质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有7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上门看病、老年人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5个项目的需求率,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P<0.01);对聊天解闷和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脑力劳动组低于体力劳动组(P<0.05和P<0.01)。与子女居住情况不同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影响的为5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和服务热线5个项目的需求率,同村/社区和同城组老年人的需求率高于其他地区组(P<0.05~P<0.01)。结论: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有不同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3.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护理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跌倒的概念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在平地行走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另一种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带来严重的后果。跌倒是老年人意外受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跌倒不仅使人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躯体上受到严重损伤,影响到功能自主性,增加了治疗的需要。在我国,目前有老年人约1.3亿,每年有2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2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鉴于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列的研究,认为老年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目前临床护理安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据Hnetli等研究指出,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30%的跌倒发生。现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并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跌倒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 .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因而,脑血管病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敏感指标构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病人居家防跌倒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收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收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髋关节居家跌倒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居家环境改善率、跌倒效能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出院后1个月,除衣服和鞋子评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其余各项居家环境改善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出院时跌倒效能、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2组跌倒效能、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随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跌倒效能、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髋关节居家跌倒敏感指标构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病人居家安全环境,提高病人跌倒效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戴路 《大家健康》2013,(5):62-63
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据统计每年有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跌倒事件,跌倒后产生的不良后果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为了减少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率,做好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李莉  金梅  张继如 《安徽医学》2021,42(7):821-823
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对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居家防跌倒的认知情况,为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2月对六安市某三甲医院14名在骨科工作5年及以上且护理过100例以上THA患者的护理人员就初次行THA的患者术后居家防跌倒的认知(居家防跌倒的重要性、居家防跌倒实施中的障碍因素及骨科护士在居家防跌倒中的作用)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14名受访对象对初次行THA的患者术后居家防跌倒的重要性予以肯定,其中8名认为实施中存在困难;实践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健康指导不到位,患者存在跌倒恐惧心理,患者个人文化素质、认知、依从性及自身体质差,患者家庭经济能力差,家庭成员支持关心不足,社区医护人员不能发挥对初次行THA患者管理的作用等;14名受访者认为护士承担了教育者、执行者、督导者作用.结论 骨科护士对初次行THA患者术后居家防跌倒重要性的认知是肯定的,但是认为实施过程中存在多种客观障碍因素;骨科护士在初次行THA患者术后居家防跌倒工作中承担了教育者、执行者、督导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年龄≥65岁的城市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老年人在1年内跌倒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8.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脑梗死、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症、年龄、跌倒恐惧及服用多种药物等.结论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跌倒.对老年人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19.
卢莹 《华夏医学》2012,25(6):916-918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在我国,跌倒位于住院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2].老年人一旦跌倒极易发生骨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及负担,也会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造成护理纠纷.因此,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3].笔者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有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跌倒事件[1]。住院病人由于病情或体质特殊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跌倒事件,从而给病人造成身心损害。尽管每年有很多预防跌倒的研究成果,但住院病人跌倒仍然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因而引起了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