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指标8-iso-PGF2α、GSH-P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发病机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作为内异症不孕组,并分为内异症不孕A组(内异症I、Ⅱ期)和内异症不孕B组(内异症Ⅲ、Ⅳ期);同时选择30例腹腔镜监护手术盆腔解剖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腹腔液中8-iso-PGF2α、GSH-PX水平。8-iso-PGF2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GSH-PX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内异症不孕组8-iso-PGF2α血清中为(210.656±21.013)ng/ml、腹腔液中值为(42.23+4.316)ng/ml,二者较对照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内异症不孕组GSH-PX血清值为(251.076±21.1)U、腹腔液值为(154.843±30.224)U,二者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内异症不孕B组与A组相比,B组的8-iso-PGF2α血清表达量(220.496±18.201)ng/ml、腹腔液表达量(45.257±2.84)ng/ml显著升高(P0.01);GSH-PX腹腔液表达量(137.543±26.36)U、血清表达量(240.382±16.977)U显著降低(P0.01)。结论:8-iso-PGF2α、GSH-PX在内异症不孕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8-iso-PGF2α是评价内异症伴不孕症氧化应激最可行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异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表达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42例患者并进行分期,其中早期(Ⅰ期、Ⅱ期)20例,晚期(Ⅲ期、Ⅳ期)22例;并选择同期无月经改变、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集上肢静脉血,术中采集腹腔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液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水平,并对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内异症早期组、晚期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②内异症晚期组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内异症早期组明显增高(P〈0.05);③内异症组血清与腹腔液6-k-PGF1α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80,P=0.008)。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明显增高,后者可作为评判内异症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与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水平,从而探讨它们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59例正常生育期的妇女及54例各期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别检测其腹腔液中TNF-a、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TNF-α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且Ⅲ~Ⅳ期腹腔液中TNF-α值远远高于Ⅰ~Ⅱ期(P<0.01)。而EMAb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Ⅲ~Ⅳ期腹腔液中EMAb值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TNF-α与EMAb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输卵管绝育术不当可以引起盆腔静脉瘀血症,是绝育术后长期慢性盆腔痛的原因之一。为探讨此症与腹腔液中前列腺素的关系,本文测定16例盆腔静脉瘀血症患者及10例正常盆腔妇女腹腔液中前列腺素水平。其结果:瘀血症组腹腔液中的6-酮-PGF_1。水平与6-酮-PGF_(1α)/TXB_2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瘀血症组腹腔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与腹腔液中6-酮-PGF_(1α)/TXB_2呈正相关。提示:腹腔液中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与盆腔瘀血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用抑制前列腺素药物治疗该症,可望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瘦素与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内异症患者和50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瘦素及VEGF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异症患者腹腔液瘦素及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Ⅰ~Ⅱ期与Ⅲ~Ⅳ期内异症患者腹腔液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液中VEGF水平在不同分期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腹腔液中瘦素及VEG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4(P<0.001)。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瘦素及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腹腔液中VEGF水平与内异症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二者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相互关联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女性腹腔液的菌群构成,分析TNF-α和IL-3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女性腹腔液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发生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合并不孕或不育的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已生育且行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腹腔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菌群构成,检测并对比TNF-α和IL-37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中的作用。结果两组均发现多种菌群存在,其中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各菌门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腔液中的TNF-α和IL-3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TNF-α水平远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TNF-α和IL-37存在正相关关系(r=0.621,P0.001),对照组中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r=-0.217,P=0.62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女性腹腔液中存在多种菌群,但腹腔液菌群存在的微环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中并无重要作用,而腹腔液中TNF-α和IL-37关系密切,且两者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和30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OX-2的含量。结果:EM患者腹腔液中COX-2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及非EM患者(P<0.01),Ⅲ~Ⅳ期EM患者腹腔液COX-2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COX-2在EM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瘦素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42例内异症患者和36例非内异症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瘦素及其受体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内异症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内异症组患者血清瘦素及其受体水平、体重指数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中瘦素及其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病变轻度及重度患者腹腔液瘦素及其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异症患者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组比较瘦素及其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瘦素及其受体水平在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明显升高,并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降低,局部瘦素系统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与多种盆腔病理改变有关 ,如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等 ,但也常有些患者缺乏明显的盆腔病变。目前 ,慢性盆腔疼痛的致痛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文献报道 ,盆腔恶性肿瘤 ,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 IL— 6浓度常升高 ,但 IL— 6浓度升高与疼痛症状常无明显相关性。该资料对盆腔粘连、内异症及无盆腔病变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腹腔液 IL— 6浓度进行检测 ,探讨 IL—6与慢性盆腔疼痛的关系。研究对象为不孕症并慢性盆腔疼痛而行腹腔镜检查的育龄妇女。患者术前均作慢性盆腔疼痛问卷式记录 ,诊断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37例轻度内异症不孕患者(内异组)、28例输卵管性不孕组(管性组)和20例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的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管性组和内异组腹腔液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F/F0分别为(1.1298±0.039251)、(1.136317±0.05875)和(1.205783±0.043172),内异组腹腔液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和管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性组和内异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F/F0分别为(1.143167±0.045557)、(1.1334±0.026565)和(1.12725±0.0497),3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液NO水平变化可能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讨论TNF-α、TNF-β和MMP-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Ⅰ~Ⅱ期20例,Ⅲ~Ⅳ期30例)和32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患者(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的TNF-α、TNF-β、MMP-3水平。结果 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TNF-α、TNF-β、MMP-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47、t=2.375、t=2.312、t=2.408、t=2.601、t=2.135、t=2.243、t=2.104、t=2.23、t=2.304、t=2.144、t=2.345,P<0.05)。Ⅲ~Ⅳ期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各因子的表达略高于Ⅰ~Ⅱ期患者。结论 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TNF-α、TNF-β、MMP-3水平明显升高,有随疾病发展表达增高的趋势,可以作为评估内异症诊断及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卫红  谭文举  李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29-4032
目的:探讨蠲痛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腹腔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0[以及异位内膜ICAM-1表达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自体移植建立EMS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蠲痛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丹那唑组6组,持续用药28天,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含量以及S-P法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腹腔液和血清IL-1β、TNF-α含量以及异位内膜ICAM-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蠲痛饮能显著减低内异症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IL-1β、TNF-α含量和减少异位内膜组织ICAM-1表达(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以及异位内膜ICAM-1异常表达有关.蠲痛饮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改善全身和局部免疫水平,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黏附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孙燕  陈佩  钟莉娉  苏琳  袁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40-3943
目的:测定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中TNF-α、IL-6水平,探讨TNF-α和IL-6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Q RT-PCR)方法测定6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两者水平呈负相关性(r=-0.433,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TNF-α水平,IL-6水平、流产次数与正常早孕妇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和IL-6可能参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8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21例非子宫内膜并位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及血清中IL-8的水平,并比较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结果①内异症组腹腔液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月经周期中两组患者腹腔液IL-8水平在分泌期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P〈0.05);而内异症组腹腔液IL-8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腹腔液中水平(P〈0.05)。结论①腹腔液中IL-8的水平明显升高,导致腹腔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分泌期IL-8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孕激素桔抗剂及IL-8拮抗剂治疗有可能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9例外科腹腔感染和24例非腹腔感染患者,依据腹腔感染范围不同,分为无感染组24例,局部感染组38例和弥漫性感染组31例,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第3天的体温(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血清PCT、TNF-α、CRP和IL-6的水平,分析其与WBC的相关性。结果弥漫性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入院时T、WBC、N%、CRP、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弥漫性腹腔感染组TNF-α和IL-6表达高于局部感染组;弥漫性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PCT表达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3天后,两组感染患者T、WBC、N%、CRP、TNF-α、PCT和IL-6表达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弥漫性感染组TNF-α、PCT和IL-6水平仍高于局部感染组。PCT、TNF-α、CRP、IL-6与WBC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与CRP和WBC相比,PCT、TNF-α和IL-6检测更有助于评估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不孕妇女与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不孕患者血清、宫颈粘液,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2、TNF-α的表达。结果:支原体阳性组与支原体阴性组宫颈粘液的细胞因子比较,IL-2、TNF-α有显著差异(P<0.05);支原体阳性组与支原体阴性组外周血的细胞因子比较,IL-2、TNF-α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分泌的IL-2、TNF-α与支原体感染不孕妇女有相关性,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激活可能是支原体感染不孕妇女的重要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16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0表达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HPV型别分布,比较不同型别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表达水平差异,比较HPV16感染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300例患者共检出6种高危型别,其中HPV16型别117例,占39.0%;不同HPV型别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例HPV16感染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49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3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21例和宫颈癌组8例。四组患者TNF-α、IL-10、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0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呈正相关(r=0.243,P=0.041),IL-12、IL-12/IL-10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呈负相关(r=-0.281,-0.429,P=0.038,0.025)。结论不同HPV型别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IL-12/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HPV16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12、IL-10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BNP、TNF-α及IL-6监测在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病情预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住院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设为心衰组,并根据NYHA分级将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Ⅰ级19例、Ⅱ级16例、Ⅲ级15例和Ⅳ级1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2名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BNP、TNF-α和IL-6水平,并研究BNP、TNF-α和IL-6与患者病情关系。结果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不同NYHA分级心衰组及对照组BNP、TNF-α和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TNF-α和IL-6与NYHA心功能分级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3、0.445和0.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BNP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BNP、TNF-α和IL-6水平在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液中明显升高,同时BNP、TNF-α和IL-6水平高低反应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心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指标在检测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医院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TNF-α、IL-6、BNP表达水平,并对研究组不同心功能患者间血清TNF-α、IL-6、BNP水平进行分析。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TNF-α、IL-6、BNP指标与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IL-6、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间血清TNF-α、IL-6、BN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6、BNP指标与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均显示正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6、BNP表达水平均升高,且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作为临床检测心力衰竭合并感染、判定心功能分级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 EM组为EM患者74例(其中Ⅰ~Ⅱ期26例,Ⅲ~Ⅳ期48例),对照组为卵巢良性畸胎瘤或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4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IL-15的水平.结果 EM组腹腔液和血清IL-6[(1017.81±361.98)ng/L和(455.47±161.52)ng/L]均高于对照组[(284.63±70.50)ng/L和(149.37±43.09)ng/L],EM组Ⅲ~Ⅳ期腹腔液和血清IL-6[(1253.44±189.63)ng/L和(556.50±93.34)ng/L]较Ⅰ~Ⅱ期[(582.81±107.75)ng/L和(268.96±63.48)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液和血清IL-6呈正相关(r=0.950,P=0.01).EM组腹腔液IL-15[(333.45±63.94)ng/L]较对照组[(203.85±70.52)n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组和对照组血清IL-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Ⅲ~Ⅳ期腹腔液和血清IL-15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液IL-6、IL-15的改变可能与EM的发病机制有关,血清IL-6可能成为诊断EM并评估其分期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