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止咳先祛痰。咳嗽本身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咳嗽排出痰液,可以把肺或气管内导致炎症的物质,如灰尘、细菌、病毒等,连同痰液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咳嗽时不能一味镇咳,而导致痰液滞留在体内无法排出。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但如长期频繁咳嗽,影响工作与休息,则属病理现象。咳痰是借助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因此,剧烈咳嗽或咳嗽无力,痰液潴留,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鼓励和帮助患者咳嗽、排痰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1 咳嗽、咳痰的原因1.1 呼吸道疾病 从鼻咽部至小支气管整个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时,均可引起咳嗽,刺激效应以喉部构状间腔和气管分叉部最为敏感。1.2 胸膜疾病 咳嗽可见于胸膜炎或胸膜受刺激时,如自发性…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但咳嗽也是病理性的反应,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当鼻、咽喉、支气管、肺及胸膜等脏器受到炎症、瘀血、物理、化学或过敏等刺激时,就会引起咳嗽。剧烈咳嗽常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因此,对于咳嗽应予以积极的治疗。而选好止咳药对于治疗咳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萍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6):438-440,404
施萍: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占儿科就诊主诉的30%左右。 一般来说,咳嗽是反射性的,这种反射由咳嗽感受器引发并受脑干咳嗽中枢调节,但有时可被随意地启动或压抑。咳嗽感受器主要集中分布于气管后壁、隆突、大气道分叉处及咽部、喉、鼻旁窦、外耳道和胃等等,因此诊疗咳嗽时要注意不仅仅要考虑是什么疾病,还要考虑是什么相关感受器所在部位引发的咳嗽。咳嗽可被热的、化学的、机械的或炎性的刺激所诱发,随之而来产生快速呼气,因为快速呼气可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所以治疗时常常会想要止咳。  相似文献   

5.
汪崇峻 《大家健康》2008,(12):52-52
咳嗽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感冒、咽炎、喉炎、哮喘和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等都会引起咳嗽。从生理功能而言,它又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活动,能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与通畅,有利于健康。因此,轻度偶发的咳嗽,会随着痰液排出而自然缓解,可不必服用止咳药。但对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则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助咳嗽动作可将呼吸道内异物和分泌物排出体外。痰液黏稠时不易咳出,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为病人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减轻呼吸系统的感染,有效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为病人有效排痰是临床护理人员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咳,不可忽视     
“医师怕治嗽”。这句俗语,道出止咳之困难;据临床统计,咳嗽是门诊十大主诉病的第一名,可见咳嗽之扰人了选而对于病者,咳嗽不只由感冒引起,也可能是过敏引起,或是严重疾病的征兆,不可轻视。人为什么会咳嗽芽咳嗽其实是身体防御能力中的正常反射作用。当支气管或呼吸道有异物进入时,支气管内的纤毛为了将侵袭的异物,如痰、粉尘等排出,就会以咳嗽的方式来捍卫呼吸的功能,恢复正常的呼吸作用。因此,当一些不由自主的咳嗽发生时,就是体内自动地在将呼吸道异物排出。另外,咳嗽也是一种警示讯号,告诉人体有不明物入侵了,特别是一些与呼吸道有关的…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但咳嗽也是病理性的反应,当鼻、咽喉、支气管、肺及胸膜等脏器受到炎症、瘀血、物理、化学或过敏等刺激时,就会引起咳嗽。剧烈咳嗽常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因此  相似文献   

9.
纪申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24):19-19
咳嗽是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人的一种生理保护性的反射活动。因气管内膜表面有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纤毛,在不断地向口咽部摆动,以清除混入的灰尘、细菌病毒和炎症分泌物(即痰液)等,它们先被纤毛送到气管,然后刺激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而导致咳嗽,将痰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与清洁,有利于健康。然而,3岁以下的小儿,他们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加上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故一般轻微咳嗽不必服用止咳药。反之,一见小儿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然暂时停止了,但气…  相似文献   

10.
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咳嗽作为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吸入的致病物及异物。从生理功能角度看,咳嗽是有益的。因此,抑制咳嗽反射可能是有害甚至是致命的。但当咳嗽频繁时,便成为一种症状,影响患者的呼吸、睡眠和日常工作。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是指咳嗽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它是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与通畅,所以说咳嗽本身并不是坏事。当孩子出现咳嗽症状时,家长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先来大致了解一下止咳化痰药,然后再对症用药。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末梢性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通过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起到镇咳作用;而末梢性镇咳药则是通过抑制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中的任一环节而起镇咳作用。中枢性镇咳药多用于无痰的干咳。它可分为成瘾性和非成瘾性两类…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内的炎症、异物或刺激性气体等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便会引起咳嗽。咳嗽是一种反射性的动作,也是保护性的动作,借以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停留在呼吸道的痰液排出。  相似文献   

13.
1病情观察及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昏迷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分泌物排出。鼓励病人尽量咳嗽使痰液排出,对不能咳出的病人,定时帮助病人翻身,1-2小时1次。为使痰液易于排出,帮助病人拍背和胸部,使痰液易于排出;仍不能排出者,口服祛痰剂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昏迷病人采取吸引器吸痰,压力要小,吸痰前后均应充分吸氧,以防吸痰时缺氧加重或发生窒息。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发于老年人的肺部疾患,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咳痰伴喘息加重的呼吸困难。病人年龄大,病程长,体质消耗,咳嗽无力,使痰液无法排出,危机患者生命。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通过改变病人体位、拍背、震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效咳嗽等物理手段,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  相似文献   

15.
刘秀芳  姜红霞  朱琳  石俪 《新疆医学》2009,39(10):18-20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助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从外界进人呼吸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但如为频繁、剧烈或刺激性咳嗽可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失去其保护意义^[1]。长期以来,经多种抗菌药物和镇咳药、中药等治疗,咳嗽症状迁延不愈,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儿童慢性咳嗽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16.
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咳出吸入的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咳痰是指借助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时的气流冲动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口腔的动作.咳痰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引起咳嗽、咳痰的病因很多,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包括胸膜、膈肌疾病等.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与病情密切相关,早期轻症肺结核可无咳嗽或仅为轻微千咳或伴有少量白黏痰;病变活动、空洞形成、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时,则咳嗽剧烈并伴有多量白黏痰,有时为血痰;继发感染时则有脓性痰.  相似文献   

17.
咳嗽     
1 基础。定义:咳嗽是各种潜在疾病的一种症状,它是由一种复杂的反射现象引起的,这种反射由咳嗽感受器引发并受脑干咳嗽中枢的调节。这些感受器位于整个与媒质大面积接触的呼吸道(不包括下呼吸道)、咽部、鼻旁窦、外耳道和胃,并且可被热的、化学的、机械的或炎性的刺激所兴奋,随之而来的快速呼气(快速呼气可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一般来说,咳嗽是反射性的,但有时可被随意地启动或压抑。  相似文献   

18.
肺癌术后创伤较大,病人无力咳嗽、创口疼痛使病人不敢咳嗽、术前预备不充分,禁烟时间较短,呼吸道痰液较多、粘稠不易排出,发生呼吸道堵塞现象,常须气管切开。现将气管切开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迎  邓志峰 《广西医学》2004,26(3):422-422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4岁 ,广西汉族人 ,驻桂某部士官 ,自诉曾吃生猪肉、生鱼片 ,于 2 0 0 2年 4月开始 ,解大便时发现有“面条样”白色虫体排出 ,最多一次排出 5条 ,最长有一米 ,可自行爬出。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无发热、畏寒、无头痛、咳嗽、胸痛 ,曾自服用左旋咪唑、肠虫清等其它药物 ,排出大量虫体 ,以后不断有虫体排出。患者于 2 0 0 3年 2月 1 1日在我院门诊就诊 ,留取大便常规检查时 ,连涂数片显微镜镜检均未发现虫卵 ,也未发现大便中有白色节片 ,嘱咐患者次日留取排出的虫体送检。 2月 1 2日 ,患者留取数段白色节片送检 ,…  相似文献   

20.
心肺脑复苏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勇  胡家胜 《安徽医学》2000,21(6):67-68
现代心肺复苏术 (CPR)有三大要素 :即体外除颤、口对口呼吸、胸外按压。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 ,而应达到恢复智能。故应为心肺脑复苏 (CPCR)。一、作用机制进行心肺复苏以来 ,起初认为CPR时形成的前向血流是由挤压心脏而使血流前进 ,即心泵学说。近年来研究又提出了胸泵学说 ,认为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是胸腔内外的压力差 ,其最好的证明是冠脉造影过程中发生室颤时医生让病人持续咳嗽 ,咳嗽时胸腔内升高的压力把血从心脏挤出 ,在深吸气准备下一次咳嗽时 ,胸内负压把静脉血吸入胸腔进入心脏 ,再次咳嗽时便可排出 ,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