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今年我已经八十有三,在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局过着打门球、拍照片、写博客"三部曲"的退休生活,偶尔会出去讲讲课。在新闻培训班上以及和外地朋友交流时,我最愿意谈的,就是军旅生涯和两栖生涯。41年战友情我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由湖南常德市省立四中参军到空军的学生兵,原是六航校飞行连学员,辗转到校宣传科和空六军宣传处当新闻干事。采访典型,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新闻报道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视,大多设立了相应的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新闻报道,称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为新闻干事,报社则称之为通讯员.笔者就职于杭州市环保局宣教中心,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虚假新闻,捏造事实,欺骗公众,人皆痛恶。对它喊打,实不为过。"玩"媒体和公众于股掌之间的"新闻",虽然罕见,性质尤为恶劣。且看一个这样的案例:"五一"过后,贵州茅台厂集团总经理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开始见诸报端。如此敏感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作为一本新闻类周刊,贵刊最应突出的特色应该是新闻性。但我认为,目前贵刊的新闻性相对较弱。 所谓“新闻性”,从狭义上说,是指时效性强。而贵刊的“时效性”总是慢半拍。最明显的例子是去年11月刊出的“台湾核爆”一组文章,当那一期《新闻周刊》面市时,“核爆”已过去数周。今年1月“七问洛阳大火”一文,也比《南方周末》的“追问洛阳大火”晚出好几天。试想,把别人已经报过的东西翻出来再炒,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吗?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新闻记者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报道方法,如何才能适应这场变革,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报道质量,河北日报最近召集部分记者在沧州市举行了新闻业务理论研讨会,这里发表的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刚刚推出了长篇新作<古炉>,再加上涉及"文革"这一敏感题材,一时成为文坛乃至社会关注热点.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的领导考虑能否联系采访贾平凹,为大众日报<周末人物>栏目提供一篇稿件. 这件事原本看上去希望不大,因为贾平凹早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发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参加形形色色的饭局.  相似文献   

8.
9.
以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故事。它要求:新时代的记者应该以深厚扎实的新闻素养,以最快的速度去甄别新闻源的真假和轻重,去发现其他媒体很难发现的新闻线索及其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0.
潘勇  项盈 《青年记者》2005,(11):45-46
近两年来,学界和业界对“公共新闻”的观念及其在国外的实践反响热烈,见诸报刊的章也不在少数.在笔看来,这些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对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的介绍(包括历史和实践状况);针对国内的“公共新闻”发展情况进行论述.对于前,这是在进行有益的推介;而对于后,在多数情况下是难以苟同的--比如公共新闻在我国对于公共领域形成的作用、几个民生新闻电视栏目在走公共新闻之路等等.本拟针对公共新闻的真实状况以及误读做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11.
李慎波 《青年记者》2004,(10):66-67
一何谓“黄色新闻”?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  相似文献   

12.
1月22日,文汇报“近距离”专刊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独家专访《金庸剑桥论剑》。这篇专访是我今年1月16日在香港与金庸先生直接对话的成果。然而,有几家媒体的采编人员却不顾新闻职业道德,在未经文汇报和作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表从文汇报上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新闻爱好者。电视台、电台播送、报纸刊登的新闻我经常听、看,因为从新闻节目中能知道国内外大事,了解全国各条战线在改革中的新变化,新形势,新成就。在新闻节目改革上,我觉得1984年11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开了个好头。在三十五分钟里,播送新闻五十条之多,这些新闻新、短、快、活,有观点,有事例,有数字,有经验,内容丰富多彩,看后令人耳目一新。相比之下,有些电台、报纸播送、刊登的新闻,不仅充满了“最近”,“不久”,“前不久”,“近来”,“近日来”  相似文献   

14.
一说到经济新闻,人们多与专业、枯燥、宏观政策、产业经济等联系在一起,但在笔者看来,经济新闻早已改变了过去的呆板面孔.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经济新闻应更多地将视角转向与百姓衣食住行相关联的各类事件、现象,以百姓视角看“经济”.  相似文献   

15.
倪桓 《现代传播》2001,(3):33-38
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洪涛 《青年记者》2006,(15):14-16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反映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重大题材的大众日报2005年9月4日一版版面(以下简称抗战版面),被评为仅有的两个二等奖之一。客观地说,这个版面获奖不是偶然的。2004年3月,大众日报明确提出将“引领经济、政治、文化走向,影响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群,办成山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影响力与其产业化进程呈正比关系.十几年来,无论从传播学角度还是从媒体产业化角度,中国的媒体都已成为左右社会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之一.当今的媒体涉及社会领域之广,涉及社会问题之深,与过去判若云泥.而这种影响力又与媒体的市场化生存息息相关,市场化促使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自媒体)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必然有意无意地去迎合读者的口味.这就使得媒体偏爱报导负面新闻(或信息)的倾向日益严重.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媒体具有天然的话语权和传播优势,这种偏爱负面新闻的倾向不仅会带来相应的负面作用,而且会将这种负面作用以几何级数放大,最终对社会造成诸多隐性伤害.在贫富差距较大,各种社会矛盾相对突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媒体从业者更应当警惕负面新闻对社会的隐性伤害,尽量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10月31日起,中国电力报要闻版一直刊登热线电话、热线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编。在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开通“新闻监督热线”,以进一步做好电力宣传工作,可谓“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似文献   

19.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我们在考察一个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离开上层建筑的变化去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一个非经济的视角多加审视,这种非经济视角包括政治、政策、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也就是广义的社会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经济报道不仅要重视研究和直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而且应该由此延伸开去,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改变经济报道那种单一的、垂直的、生产的、流通分配等纯经济的角度,以主体的、横向的、多元的社会视角,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作社会视角的扫描,以满足新闻受众理性思考的新要求。 换言之,记者要用经济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从杜会的角度考察经济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角度互换”,这样才能够将问题看透彻。  相似文献   

20.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文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作为事件的“在场者”,我们也揭开采访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