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十八胺(C18NH2)/正丁醇/正庚烷/HAuCl4(aq)W/O型微乳液体系,在常温的碱促进条件下由正丁醇原位还原氯金酸合成了具有高度单分散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由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探讨了微乳液体系各组分对形成金纳米粒子形貌、尺寸和单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十八胺/氯金酸摩尔比的增加,金粒子的尺寸逐渐减小而单分散性逐渐提高。在正丁醇原位慢还原氯金酸的过程中,实验所选W/O型微乳液模板和表面活性剂十八胺分子对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仍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莹  李恒恒  沈明  李亮  徐桂英 《化学学报》2010,68(18):1813-1820
利用新型表面活性剂4-十二烷氧基苄胺(C12OBA)构成的C12OBA/正庚烷/正丁醇/HAuCl4/NaOH(aq.) W/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 通过微波辐射加热的正丁醇原位还原法制备了C12OBA包裹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接触角(CA)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结果显示, C12OBA既可参与形成稳定的W/O型微乳液, 又可作为金粒子的良好保护剂. 微乳液内核中碱度的增加能增强位于膜相的正丁醇分子的还原能力. 在固定氯金酸用量时, C12OBA/金的物质的量比增加有利于获得小尺寸、高单分散性的憎水性纳米金颗粒, 而体系的极性增加则导致金粒子的尺寸增大、单分散性下降. 通过本实验方法可方便快速地合成尺寸约为5 nm的具有高度单分散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3.
自行设计合成了新颖的苄胺型双链表面活性剂3,4-双十二烷氧基苄胺(DDOBA). 利用DDOBA/正丁醇/正庚烷/甲酸/HAuCl4·4H2O自发形成的水/油(W/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 通过微波辐射下的甲酸还原法成功制备了DDOBA保护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并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结果显示, DDOBA既可参与形成稳定的W/O型(油包水型)微乳液, 又可作为金纳米粒子的良好保护剂. 在合适的微乳液体系组成范围内, 用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高单分散性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并能在空气/水界面上自动形成大面积短程有序的纳米金二维自组装膜.  相似文献   

4.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八胺(C18NH2)/正庚烷/乙醇/HAuC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中,利用简单的加热手段通过乙醇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憎水性金纳米材料。由CTAB或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用混合表面活性剂(CTAB/C18NH2)替代单一表面活性剂(CTAB)可以削弱CTAB对金纳米晶体生长的导向作用并提高粒子的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arlipal O13/50、水、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Pd微粒, 考察了化学破乳剂作用下纳米Pd微粒的沉积过程. 结果表明, 不同化学破乳剂使纳米Pd微粒沉积的速率顺序为1,4-二噁烷跃四氢呋喃跃甲醇跃乙醇跃正丁醇. 研究了化学破乳剂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两亲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乳液结构的破坏是界面张力增大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亲性降低而向Lifschitz线逐渐靠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表面活性剂,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物为油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AgCl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了AgCl/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并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气化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子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油酸-正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可形成微乳液.由于体系中无传统表面活性剂,故所形成的微乳液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区,固定正丙醇/油酸体积比(RP/O)为3∶5、1∶1和2∶1,考察了体系电导率(κ)随分散相体积分数(φd)的变化,结果表明κ随φd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大,符合渗滤特...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柴油/复合表面活性剂/正戊醇/MnCl2盐水五元微乳液;研究了MnCl2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正戊醇浓度对五元微乳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鱼尾相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nCl2扫描时形成的中相微乳液范围较窄;在鱼尾相图中,当复合表面活性剂D0821(双(C8-10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AEO-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4∶6时,形成单相微乳液的表面活性剂效率最高,最佳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8.3%.  相似文献   

9.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碘化铅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b(NO3)2和KI为反应物, 在水溶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得了碘化铅纳米棒. 研究了ω0(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并用TEM和XRD等技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氯化钙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为水相,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为表面活性剂,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油相配制了反相微乳液。并通过向其中通入CO 2气体制备微/纳米碳酸钙,得到了铁饼状的微米碳酸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米碳酸钙的形貌和晶型结构。初步探讨了铁饼状微米碳酸钙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酸异丁酯(I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丙烯酸羟乙酯(HEA)作为聚合单体,利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纳米胶粒P(DMAEMA-co-IBA)/P(IBA-co-HEA);采用红外光谱仪、动态激光光散射仪、透射电镜分析了所得胶粒的结构和形貌;将叶酸成功嵌入聚合物胶粒,得到直径约293nm的球形载药胶粒,利用药物体外释放测定了药物运载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纳米胶粒呈球形,直径约275nm,粒径分布较窄,并具有核-壳结构;其对药物具有缓释性和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Polyol合成法,以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的Fe3O4/Au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证实了Fe3O4/Au的核壳型纳米结构,确定了其粒径和分布;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的光学活性和荧光特性,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其磁化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Au纳米粒子具有光学活性和荧光特性,以及优异的磁性.  相似文献   

13.
陈霞  翟翠萍 《化学研究》2014,(1):20-23,32
以氯金酸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和硼氢化钠分别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相转移法制备了单分散的金纳米粒子.将金纳米粒子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金/聚苯乙烯复合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纳米金和纳米金/聚苯乙烯复合粒子的光吸收特性,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产物的组成、晶体结构、形貌、以及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为粒径分布较窄的球形,其中的金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结构.热失重分析(TGA)说明制备的纳米金/聚苯乙烯复合粒子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罐纳米乳液法,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PEO-PPO-PEO)三嵌段共聚物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还原前驱体乙酰丙酮镍、乙酰丙酮铁(Ⅱ)和醋酸金,成功制备了NiFeAu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NiFeAu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三嵌段共聚物在NiFeAu纳米颗粒表面的覆盖情况;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纳米粒子的光学和磁学特性.结果表明,三嵌段共聚物成功地结合于NiFeAu纳米颗粒表面;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结晶性能良好,并兼具光学和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醋酸锌和氯化锡为原料,以聚甲基丙烯酸钠(PMA)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偏锡酸锌(ZnSnO3)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分析了ZnSnO3纳米微粒的晶相、表面组成、形貌;并测定了ZnSnO3纳米微粒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所得ZnSnO3纳米微粒粒径约为20nm,表面存在羧基;其对pH=2的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甲基橙的初始浓度越低,降解效果越明显;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降解效率逐渐增大.此外,循环催化试验结果表明ZnSnO3纳米微粒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Nanometer-sized Bi4Ti3O12 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chemical reaction of bismuth nitrate pentahydrate, titanium sulfate and ammonia solution in a reverse microemuls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water, OP (P-octyl polyethylene glycol phenylether, non-ionic surfactant), n-butanol (co-surfactant), and cyclohexane (oil). Precursor hydroxides precipitated in the droplets of water-in-oil (w/o) microemulsion were calcined at 800 °C for 4 h to form Bi4Ti3O12 nanoparticles.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FT-IR) and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UV–v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s-prepared Bi4Ti3O12 nanoparticles had small particle sizes (35 nm), high crystallinity,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s and strong light absorption properties not only in the ultraviolet light but also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  相似文献   

17.
在CTAB/正己烷/正丁醇/水(W/O)四元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原位聚合制备了铜掺杂氧化锌/聚吡咯(CZ/PPy)纳米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分别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谱学性能;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测试菌株研究了样品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PPy包覆在CZ粒子表面形成了核-壳结构的CZ/PPy复合物,PPy链与CZ纳米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抗菌性能优于CZ,且抗菌活性随着CZ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王伟力  王桂清 《化学研究》2012,23(4):70-73,77
在常温下以硫酸铜(CuSO4.5H2O)为铜源,硫化钠(Na2S.9H2O)为硫源,六偏磷酸钠(NaPO3)6为稳定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沉淀法成功合成了硫化铜纳米晶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温度、反应物浓度、稳定剂用量等对产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此外,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及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产物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产物为纯六方相的硫化铜;其颗粒呈不规则球型、椭球型、棒状,平均粒径约为37nm.产物在200~230nm波长范围内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用383nm的光激发,分别在440nm和486nm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与常规硫化铜相比发生明显的蓝移.此外,产物具有良好的红外光透过率;反应体系的pH对产物的带隙能Eg和光致发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氧化石墨烯(GO)掺入钛酸溶胶中,以导电玻璃(ITO)为基底,经浸渍-涂覆-煅烧得到GO/TiO2复合薄膜;采用电沉积技术在GO/TiO2薄膜表面沉积Se纳米微粒,得到Se/GO/TiO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了其光谱学性质,利用光电转换实验测定了其光电转换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e/GO/TiO2复合薄膜各组分分布均匀,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颗粒粒径为20nm,与TiO2结合的GO具有分散片层结构,薄膜中的Se颗粒粒径为60~80nm.与此同时,在Se和GO的共同作用下,Se/GO/TiO2复合薄膜对可见光有很好的光电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张佳美  闫瑞  刘小强 《化学研究》2014,(1):41-44,48
采用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TNTs),然后以12-磷钨杂多酸(PTA)作为交联剂,运用光催化方法在TiO2纳米管表面负载金纳米颗粒(GNPs),从而得到新型复合纳米材料——TNTs-PTA-GNPs;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及形貌,并利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GNPs均匀分布在TNTs表面,从而大幅度改善纳米材料的导电性;但复合纳米材料中无游离的金纳米颗粒.与此同时,TNTs-PTA-GNPs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促进酶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