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混凝-接触氧化-气浮-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西凯利染织有限公司原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原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混凝-接触氧化-气浮-氧化工艺处理废水后,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含氟废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集成电路工厂废水种类、成分和原有废水处理工艺及原理的分析,以及对废水处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在工艺、设备、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研究,经过比较和分析,采用日本富士化水公司开发的用于处理半导体工业废水的专利技术--Heldy-F法,并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运行成本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石马河流域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处理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调查了石马河流域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治理的现状并分析了猪厂现有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该流域6家猪场的污水处理工艺均不同程度存在处理效率不高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主要是由于TP超标严重.各猪场的处理出水无一达到广东省环保标准,在对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规模化养猪场废水生态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玉忠  郭朋 《广东化工》2016,(19):135-137
分析了现有制革废水的特点和处理工艺,并结合制革废水处理站的运行状况和处理设施,提出现有制废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从预处理、水解酸化、生化处理三个主要方面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并设计合理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工艺对COD、BOD5、NH_3-N、SS的去除率分别为:92.8%,96.0%,80.7%,95.0%,出水pH在7.0左右,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表2中间接排放现值。  相似文献   

5.
就某化工企业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装置原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处理设施基础上,对原处理工艺进行改造,提出兼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处理新工艺,并新建A/O池,出水COD可达《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6-200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制革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武  李中和  李亚卿 《广东化工》2006,33(12):70-72
通过对制革废水几种常用处理工艺的分析,针对不同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此方案可以减少制革废水处理的投资成本,提高废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使制革废水经过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达到回用。  相似文献   

7.
在两座焦化废水处理站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基础上,利用活性炭过滤装置进行深度处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改变了原设计中的操作方法,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延长了活性炭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湘潭某纺织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改造后采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砂滤-生物活性炭"新工艺处理该厂废水,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可以全部回收利用,废水处理成本下降1/3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一工业园印染废水处理厂为例,分析说明了污水厂运行过程中存在出水氨氮偏高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建议意见。文章以实际运行的印染废水处理厂为实例,对目前大部分采用活性污泥法法处理印染废水的企业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炼焦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型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在国内已不罕见.由于焦化废水中存在有害有毒物质,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很难使COD和氨氮达到排放标准.介绍了包钢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及运行情况.该厂采用A/O2法处理焦化废水,通过调整进水碳氮比、利用共代谢作用和采用延时曝气,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中的一级标准.同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厂出水TN超标问题,对工业园区和污水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源头冲击管控、推流器角度改造、进水余氯控制、跌水富氧控制、回流硝化液DO控制、外加碳源优选的6大优化措施.采取以上措施进行改造后,污水厂出水TN稳定达标,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安全,提高江西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出水指标,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A/O+臭氧氧化+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实际运行结果表明,COD、NH3-N去除率能分别达到80.2%、78.6%,出水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20、1 mg/L,各水质指标能够到达DB 36/852-2015中的"高效集约发展区"标准,废水的处理成本为4.43元/m3。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化工园区废水水质变化大、污染物种类多、难生物降解、处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UASB-A/O联合工艺处理该化工园区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该联合工艺对CODCr、NH3-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3.0%、74.5%、93.1%,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UASB厌氧反应器的进一步水解酸化作用,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UASB与A/O工艺联合,提高了系统对CODCr、NH3-N、TP的去除效果,有利于该工艺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季猛猛 《广东化工》2011,38(6):155-156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成分复杂,不易降解,任意排放,会对环境严重的影响。应用微电解与生化混合工艺处理合成类制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经该法处理后,出水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广州市污水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原工艺处理出水不达标的问题,对现有水质水量、原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处理-强化水解酸化-氧化沟-臭氧高级氧化-BAF的组合处理改造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工艺处理出水COD_(Cr)质量浓度低于70 mg/L,NH_3-N质量浓度低于5 mg/L,TP质量浓度低于0.5 mg/L,三者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出水水质稳定达到DB 32/939—2006《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的进水水质波动大、出水标准高、进水TN高等问题,是提标改造中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生化系统改造的难点。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差、出水标准高,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困难,其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采用了"七段式"生化组合工艺+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除ρ(TN)≤15 mg/L、ρ(SS)≤10 mg/L外,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IV类水排放标准,"七段式"生化组合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此类进水水质下生化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工程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煤化工产业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水质特征;推荐了不同的煤气化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处理工艺;介绍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工程设计实例,并就"零排放"技术在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尾水同级排入是指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高要求的功能水域中,为保证用水安全和补充水源,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过深度处理,使其水质指标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标准后排入水体,是一种缓解水危机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国内外同级排入对水质的要求以及相关的工程实例,总结得出工程实例中主要采用的深度处理技术是膜分离技术,并分析其技术特征和存在问题,指出了活性炭吸附、人工湿地等高效深度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与集成对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潭  付乐  尹炜 《净水技术》2020,39(4):121-125
长江大保护下通过对长江嘉鱼、武汉保留区段进行水环境容量分析,介绍长江武汉开发区段现状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结果表明,长江嘉鱼、武汉保留区段无富余的水环境容量,该区段新设排污口排放标准拟定在自身区域内减量置换。新建沌口第二污水处理厂、汉南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提标改造的纱帽污水处理厂出水CODCr、NH3-N、TP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个别指标执行地表水IV类标准,TN≤10 mg/L。达到该标准采取的技术路线为预处理-生物工艺单元组合模式-深度处理单元组合模式,保证单元为深度处理单元,其采用的工艺为高效沉淀池+深床滤池+臭氧氧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电解-UASB-AO组合工艺处理某化学合成制药类废水,研究了微电解HRT及污染物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电解HRT为10 h,UASB进水CODCr负荷为1.25~1.50 kg/(m~3·d),AO进水CODCr、NH_3-N、TN负荷分别为0.6、0.05和0.1 kg/(m~3·d)时,系统运行效果最佳,出水CODCr、NH_3-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00、2、50 mg/L,出水水质达到了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