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该文建立了同步测定延胡索中盐酸黄连碱、海罂粟碱、脱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5种生物碱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紫外检测法测定延胡索中上述5种成分的化学值,然后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 建立、优化模型,采用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 、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对校正模型进行评价。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中盐酸黄连碱、海罂粟碱、脱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的r分别为0.941 0,0.972 7,0.964 3, 0.978 1,0.979 9; RMSEC分别为0.006 7,0.003 5,0.005 9,0.002 8,0.005 9; RMSECV 分别为0.015,0.011,0.020,0.010,0.022。预测模型中上述5种成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6 6, 0.942 9,0.943 6,0.916 7,0.914 5; RMSEP 分别为0.009,0.006 6,0.007 5,0.006 9,0.011。该研究所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性较好,预测结果较准确,可望用于延胡索药材中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同步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1,(10)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延胡索醋制前后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生、醋延胡索潜在特征差异性成分,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特征差异性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预测生、醋延胡索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鉴定出生、醋延胡索主要特征差异性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特征差异性成分与延胡索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结论确定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可作为生、醋延胡索潜在质量标志物,对延胡索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鲜品直接干燥、煮后及蒸后干燥的共有干燥模型,测定其干燥动力学参数,研究其有效成分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10种(Page、Wang and Singh、Two-term exponential、Newton、Logarithmic、Aghbashlo、Two-term、Midilli、Diffusion approach、Weibull)薄层干燥模型对50、60、70、80 ℃条件下3种不同加工方式的延胡索药材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采用决定系数(R2)、卡方(χ2)及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判断拟合方程的优劣;根据Fick扩散定律求算干燥动力学参数;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研究有效成分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确定了3种不同加工方式的延胡索中药材干燥的共有模型(Midilli模型),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延胡索药材的有效扩散系数(effective diffusivity,Deff)值(7.09×10-9~4.66×10-8 m2/s)及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Ea)值(1.52~1.82 kJ/mol),多糖、黄连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总生物碱(原阿片碱、海罂粟碱、黄连碱、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紫堇碱等8种生物碱含量的和)的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规律,这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生品与煮品、蒸品的干燥效率在较低温度时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这种差异逐渐缩小,蒸、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干燥;干燥过程对延胡索品质有较大影响;为延胡索药材干燥方法提供参考,对指导延胡索实际生产和提高其质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志超  王冬梅  李国成  伍俊妍 《中草药》2014,45(11):1526-1531
目的 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岩黄连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维汀(1)、刺罂粟碱(2)、氢化小檗碱(3)、四氢巴马汀(4)、碎叶紫堇碱(5)、斯氏紫堇碱(6)、原阿片碱(7)、去氢碎叶紫堇碱(8)、脱氢异阿朴卡维汀(9)、小檗碱(10)、去氢分离木瓣树胺(11)、白屈菜红碱(12)、脱氢卡维汀(13)、黄堇碱(14)、异紫堇定碱(15)、深山黄堇碱(16)。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岩黄连生物碱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强,抗氧化活性显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化合物3581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6抗氧化活性高,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壳寡糖对岩黄连总碱提取物中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活性成分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壳寡糖后岩黄连总碱中脱氢卡维丁、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变化,评价壳寡糖对药物成分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 结果 :壳寡糖的浓度对3个活性指标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0.5%壳寡糖溶液中活性指标成分的KaPeff增加明显,呈现较强的吸收促进作用. 结论 :壳寡糖对岩黄连生物碱中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活性成分的肠道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3)
目的:分别建立延胡索药材及醋延胡索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9种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通过三乙胺调节pH值至6.1的乙腈-0.1%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选择ECOSIL 120-5-C18AQ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进行梯度洗脱。结果:延胡索药材和醋延胡索饮片各10批分别所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值均0.94,确定共有峰均有15个。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脱氢海罂粟碱9种生物碱在相应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其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0%、101.5%、99.0%、102.2%、98.7%、100.3%、101.8%、99.4%、99.8%,RSD≤2.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复性,可为延胡索药材和醋延胡索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及其破壁品、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柳  窦志英  王萍  孙巍  田永亮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263-1265
目的:比较生品、破壁延胡索及其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和去氢紫堇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破壁技术对延胡索进行破壁处理并炮制,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 6.0)(30∶70),流速1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80 nm,测定破壁及炮制前后的延胡索乙素和去氢紫堇碱的含量。结果:破壁延胡索与生品相比,去氢紫堇碱和乙素含量都有所增高,破壁醋炙品中两者含量最高。结论:延胡索破壁后有利于生物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8.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应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分别为延胡索甲素(1),延胡索乙素(2),原阿片碱(3),四氢紫堇萨明(4),四氢黄连碱(5),四氢小檗碱(6),四氢非洲防己胺(7),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8),脱氢紫堇碱(9),脱氢海罂粟碱(10),非洲防己胺(11),8-氧黄连碱(12),13-甲基非洲防己胺(13),黄连碱(14),巴马亭(15),小檗碱(16),氧海罂粟碱(17),13-甲基巴马亭红碱(18),脱氢紫堇鳞茎碱(19),千金藤宁碱(20),腺苷(21),δ-乙酰鸟氨酸(22).结论:化合物13,20,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延胡索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等8种生物碱的含量和积累趋势,为延胡索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采收加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延胡索块茎的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三个不同部位的8种生物碱含量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延胡索块茎及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延胡索提取物给药后大鼠血浆进行成分的定性研究。方法:应用ABI 4000 Q TRAP质谱,结合参考文献和对照品对延胡索提取物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从大鼠血浆中共分析鉴定了8个成分,其中根据已知对照品确定的2个化合物,推测未知的化合物6个。结论:大鼠口服延胡索提取物后血浆含有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四氢黄连碱,紫堇杷明碱、异紫堇杷明碱、小檗碱、延胡宁和巴马汀/去氢紫堇鳞茎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醋延胡索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镇痛药效的相关性,筛选炮制特征成分。方法建立生延胡索与醋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对两者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大鼠扭体反应为模型建立评价指标,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孕酮、雌二醇、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前列腺素F_(2a)(prostaglandin F_(2a),PGF_(2a))等指标评价镇痛药效,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熵权法研究醋延胡索的谱-效关系,指认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生延胡索饮片、醋延胡索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生延胡索饮片与醋延胡索饮片均有止痛效果,以醋延胡索止痛效果最为显著。镇痛谱效关联度分析得到峰9、18~21、25、26醋炙后关联度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与醋炙后镇痛疗效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谱-效关系明确了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为醋延胡索炮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俊  许浚  张静雅  冯松浩  张铁军 《中草药》2016,47(3):493-49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黄连碱、黄藤素、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7种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方式,验证该方法在延胡索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延胡索所含的7种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2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延胡索乙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延胡索中该7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延胡索中7种生物碱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不同的色谱柱和仪器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黄连碱、黄藤素、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7种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延胡索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药材、饮片长期贮存中成分稳定性的影响,进而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确保药材质量。方法将新鲜延胡索分为大个延胡索(直径1 cm)和小个延胡索(直径1 cm),分别进行个子货烘干、晒干,切片烘干、切片晒干,水煮、水蒸、醋煮及采用最优工艺醋蒸。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四氢非洲防己碱、原阿片碱、四氢黄连碱、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去氢紫堇碱8种生物碱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成分稳定性影响。结果延胡索药材及饮片经过18个月贮存后,所测指标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烘干、晒干法处理药材、饮片成分在储藏过程中下降率大,稳定性差。醋制和蒸煮处理有利于增加延胡索药材贮藏的稳定性。醋蒸法样品稳定性好,干燥时间短、效率高,有利于长期贮藏。结论制备延胡索药材时宜选用水蒸后烘干,制备醋延胡索饮片时选用鲜品切片后醋蒸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延胡索和白芷配伍对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在大鼠脑组织内分布动力学的影响,为元胡止痛方中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确定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分别ig给予大鼠延胡索、白芷及元胡止痛方提取物,采用U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拟合动力学参数评价组方配伍对各成分在大鼠脑组织中分布的影响。结果与延胡索、白芷组相比,元胡止痛方组大鼠脑组织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增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结论延胡索与白芷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以上化合物可作为元胡止痛方的Q-mark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配伍比例及p H值环境对黄连-大黄配伍后4种生物碱成分溶出的变化规律。方法在一测多评法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及表小檗碱的量。结果黄连-大黄合煎组及分煎合并组中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随着大黄比例增加均有相似的降低趋势,2组黄连与大黄配伍比例为1∶2时,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均达到最大值;且配伍比例与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无效应关系;盐酸溶液单煎黄连组p H值为5.2时,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达到最大值,p H值与4种生物碱的量及相对溶出率无效应关系。结论 p H值环境对黄连-大黄配伍后4种生物碱成分的量有影响,且不同比例黄连-大黄配伍后形成的p 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配的p H值环境对生物碱成分的溶出产生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川黄连(味连、雅连、凤尾连)中7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格陵兰黄连碱)的含量并建立3种川黄连的特征图谱,构建川黄连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川黄连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建立了同时测定7个黄连生物碱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性、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线性均符合要求。测定6批味连、6批雅连、3批凤尾连的7个生物碱的含量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建立了黄连药材H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果 味连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7个生物碱在味连、雅连、凤尾连中含量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通过对15批黄连的特征图谱相似度的分析,找出共有特征峰15个,与黄连生物碱对照品比对后,指认了8个峰,均为黄连生物碱成分。结论 川黄连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特征图谱,可以有效控制川黄连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连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崔祥  陶金华  江曙  魏晓燕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8,49(9):2103-2107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中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小檗碱、黄连总生物碱和清热通腑片中小檗碱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特性,同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小檗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UPLC测定小檗碱质量浓度,计算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肠吸收速度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 结果: 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在肠液/正辛醇中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213 5,0.175 7。小檗碱在空肠中Ka=0.046 6,Papp=4.88×10-6cm·s-1,回肠中Ka=0.034 9,Papp=4.13×10-6cm·s-1;黄连总生物碱在空肠中Ka=0.035 1,Papp=3.92×10-6cm·s-1,回肠中Ka=0.026 6,Papp=3.21×10-6cm·s-1;清热通腑片在空肠中Ka=0.028 3,Papp=3.11×10-6cm·s-1,回肠中Ka=0.018 1,Papp=2.23×10-6cm·s-1结论: 小檗碱在空肠和回肠中均有吸收,且吸收速率较慢,但空肠吸收速率大于回肠,具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的吸收快慢为小檗碱对照品>黄连生物碱物>清热通腑片,小檗碱油水分配系数的预测结果与肠吸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延胡索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到符合条件的目标小分子化合物,运用Maesrto11.1分子对接软件筛选延胡索中与相应靶点蛋白对接较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再运用Cytoscape3.6.1构建多成分-靶点网络药理图,通过拓扑学分析,阐释其网络特征。结果在16种心肌缺血靶点对接结果中,8种季铵碱化合物、1种黄酮类、2种叔胺碱类显示出了较好的对接结果。季铵碱类化合物和黄酮类槲皮素对接结果普遍优于叔胺碱类,对接结果中季铵碱打分平均值高于叔胺碱的靶点蛋白有10种。网络药理学结果分析得知多化合物-靶点的网络异质性为0.57,平均相邻节点数3.59,特征网络长度3.02,网络中心度0.21。结论延胡索季铵碱类化合物黄连碱、巴马汀、去氢紫堇鳞茎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小檗碱,黄酮类槲皮素可能是其治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延胡索治疗心肌缺血是多成分与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