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皇家园林概念是园林史研究中一个基础的分类概念。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历代帝王营造了大量服务其工作、生活的各式园林空间,这类园林被定义为皇家园林。然而,作为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皇家园林概念仍存在模糊的认知区域。通过分析皇家园林概念中关于皇家的内涵、权属关系和空间形态的现存问题,进而展开评论当前皇家园林概念中属于模糊地带的6个问题。此6个问题的产生集中于皇家园林研究中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认知差异,而忽略了对于园林空间本身特征的归纳。因此,探讨皇家园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当集中于皇家园林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在营造和管治上的具体实践,从而完善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皇家园林概念。  相似文献   

2.
王雪 《福建建筑》2014,(6):52-55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清朝已进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的最高水平。由于自然、人文、地方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风格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些差异在空间布局、建筑外观和景观组织等方面均有显著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考溯了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空间原型—佛教“须弥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了其宏观形态所蕴含的构图比例规律。并依据实测图纸和数据,揭示了现存大量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的设计构成,均符合“须弥世界”空间构图比例的量化规律:其中组群平面多符合25或9宫格构图;组群立、剖面设计表现为附属建筑高度等于或不超过中心建筑高度的1/2、整体三角形构图斜边斜率近似等于0.5。相关结论对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对于时空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以文献和现存案例为基础,首先从园林中的宇宙模型、方位描述、对中国地理的模拟和想象等方面讨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空间观,然后从园林中包含的时间单位、时间方向、次序及快慢等方面讨论皇家园林中的时间观念,进而按对应、错综、联动等几种方式讨论了皇家园林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皇家园林时空观的来源,并认为其他类型的古代园林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并不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空间的主要属性,但这一属性却贯穿其发展始终。在园林发展转折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公共性在皇家园林空间中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公共性活动的增多。园林空间公共性的发展演变,带动了空间要素及形式的变革。对隋、唐,乃至宋、元、明、清的皇家园林空间公共性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京在晚清民国曾被记录过不少如同水乡的旧照影像。尽管相比江南雨水少了很多,北京皇家园林和胡同里的私家园林中,有一些特别的理水方式,以及包含水意的建筑。园林中有着有形的叠山,和看似无形的理水。北方的水又有着水与冰的两种形态,浅的水池在冬天或许会放干,获得另一种无水而有水意的空间体验。在笔者看来,区别于在院子里布置水池的常规思路,园林中的积极的理水方式,可以理解为通过设计水的形态,创造含有水意的空间。试考察两种不同尺度的理水可能,其一是晚清民国的住宅中小尺度的园林理水,其二是清代皇家园林一处山中理水,尝试理解理水方式给空间带来的新意。  相似文献   

7.
清代皇家园林与苏州私家园林中小建筑的符号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非 《华中建筑》2009,27(7):159-161
清代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风格有明显不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符号包括能指与所指,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符号均存在于古典园林之中。该文引入符号学的观点对两类园林中的小建筑如亭,墙进行比较,分析建筑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差异,由此探讨园林与文化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况绿娟 《门窗》2013,(3):342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本文以颐和园和北海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和对称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的体量和形态,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来强化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本文以颐和园和北海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和对称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的体量和形态,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来强化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恭王府花园为例,研究了清朝王府花园园林空间的特点。恭王府花园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元素和造园手法,形成了疏密有致,开合自如,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和丰富而生动的空间形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绘图分析法对恭王府花园中的园林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花园空间具有严格的空间控制性轴线,共分为中路、西路、东路三条轴线,使得恭王府花园园林空间具有皇家园林的肃穆、宏大的特点;花园三条轴线形成的园林空间有开有合,空间尺度有大有小,空间序列变化丰富,同时通过连廊建筑等元素形成很好的空间流动性,这些特点说明恭王府花园园林空间同时也具有古典私家园林的细腻和精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处理的是人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建筑设计处理的是人与室内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两者都关系到人们生活环境的营造,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总结和归纳现阶段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问题,从而为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冶 《中外建筑》2010,(10):74-76
建筑空间的发展受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技术、艺术水平、意识形态等客观前提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建筑史上历代的一些空间形式展示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空间观念。从古希腊到当代的建筑空间的变化,是一个由客观倾向转向主观倾向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蔡凌 《新建筑》2005,(4):4-6
建筑、村落、建筑文化区是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三个层次。针对每一个研究层次,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建筑层次应包含载体空间、事件、过程的研究,村落层次应进行村落形态、村落空间与村落历史的研究,而建筑文化区的研究则应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利用文化区、区域共同传统、文化变迁的理论进行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14.
张婷 《新建筑》2011,(3):15-19
当代博物馆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新的品牌语境为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理论和案例研究,总结了品牌营销与博物馆建筑媒介性设计之间的关联,提出博物馆建筑的媒介性设计从造型、功能、场所、事件、传播等不同层面满足了品牌营销塑造和宣传的需求,而通过建筑的媒介性设计,博物馆可以更具品牌表达力和传播力。分析了品牌语境为博物馆建筑师工作增添的新内容,建议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并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石圆圆 《门窗》2014,(5):56-57
在建筑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在追求建筑功能合理的最优方案,然而随着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精神层次要求的提高,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日益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从光影效果、空间尺度、空间形状、建筑色彩四方面分析环境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建筑风格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探索了继承和创新建筑风格,创造优美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加和谐、更具魅力、更具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筑空间流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的重视,建筑空间的流动性成为人与建筑、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特性,从建筑空间流动性的历史、文化、东西方比较的角度,对建筑空间流动性的渊源、形成、发展,以及建筑空间流动性的常用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建筑空间流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雷阳 《中外建筑》2011,(3):53-55
对中西传统建筑空间的差异,从物质技术状况、社会政治状况、意识形态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差异产生的各综合要素及建筑历史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空间的塑造中,人们往往在硬质材料上舍得大投入,而轻视软质材料的运用。实际上软质的纺织纤维材料不仅具有很好的功能性,还有重要的装饰性、艺术性,扩展了建筑空间的材料范畴。文章通过对纺织纤维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性能的研究,结合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提出在建筑空间中要重视纺织纤维材料的运用,创造低碳环保、装饰美观的空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住宅科技》2011,31(1):43-45
文章例举古希腊建筑与中国秦汉时期宫殿建筑风格,通过对比发掘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文化的差异及其双方不同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