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温州市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的关系,为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温州地区4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专业承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是收集信息、制定规划的有效预测变量,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是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有效预测变量.结论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意向的调查,客观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向现状,探索职业意向的特点,关系及偏差,为探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法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药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大一至大四的218名学生采取普查的方法,对其发放自主设计的大学生职业意向现状调查问卷,收回215份问卷,有效问卷200份.结果:学生对该专业及就业方向缺乏了解,不够自信;择业时对单位性质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个人的发展已成为择业的重要标准,并呈多元化;就业地区的倾向性;职业规划有待提高.结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的态度占比例较高.学生的职业观念定位上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趋向于直接就业,创业意识较弱,重视个人在未来工作岗位的发展空间,偏向公有性质单位和支持家乡的工作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通过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增加社会竞争力,引导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明确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婉霞  邵文宇 《中国保健》2009,(21):890-89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该专业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分别对某医科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在校本科生及历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食品卫生与营养教研室5名教师进行了个人访谈。结果 53.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另有65.4%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该专业不够重视。在学校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这一问题上,49.8%的学生选择了不太适应;而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估时,仅15.6%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技能达标,75.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67.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抛开专业方面的因素,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比较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87.8%)、社会经验(65.9%)及交际能力(62.9%)。在学生看来,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生难就业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学校培养计划不明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46.8%)、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13.2%)、国家关于营养立法及相关政策不完善(11.2%)、专业认知度低(10.2%)、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7.8%)、用人单位要求高(5.9%)。教研室教师认为该专业学生在营养技能实践方面严重欠缺,学校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性。结论该校食品卫生与营养本科培养计划已经不适应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实践的需求以及目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技能要求,培训计划亟需完善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医科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高校部分医科类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特点,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顺利就业的对策。[方法]采用专业调查机构北森公司的《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对109名医科类本科毕业班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视,但是重理论轻实践,成效不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认知过于理想化,缺乏良好的职业认识与职业定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比较薄弱,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结论]社会与学校应对大学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咨询教育服务,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年轻的家长来信咨询,说自己的儿子总爱摸"小鸡鸡",有时是白天清醒时,有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家长发现孩子玩弄自己的"小鸡鸡",常常感到不安和惊异,尤其是孩子当着外人的面这样做时,家长会感到十分难堪和尴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前高职护生的就业心理,为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在择业时以自己今后发展机会为重点的比例最高,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其他择业侧重点方面的变化有不同,多数学生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三年级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外表气质、社会关系对择业的影响均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马上就业的护生占据了很大部分,在就业信心方面,抱有积极自信的态度的护生比例不高。结论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实施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做好你自己     
正在有关"产假后工作表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25.2%的调查者表示"有了宝宝,工作更有动力,更加努力",其余3/4的调查者工作态度、表现、绩效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妈妈们是否想过,当我们在呼吁社会、企业关注母乳妈妈这个群体时,是否也应该重塑自己的形象?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用专业、职业、敬业赢回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9.
家长要让孩子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关键是自己的选择。当你不得不痛苦、压抑、愤怒时,体验到内心深处的无力感,负面情绪会越积越多,烦闷、紧张、焦虑、无奈、恐惧……会如影随形,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在困难面前,你可以选择"着急",也可以选择"不着急",这种内心选择的不同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减轻压力、恢复自信心,以轻松、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等。  相似文献   

10.
正转眼又到新生入园开学季,你家宝贝已经准备好了吗?如果孩子出现了不适应的表现,该怎么办?又有哪些"反常"的现象是家长应该淡定看待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家长该避免哪些错误的做法,又该进行哪些正确的引导呢?本期专题将为您一一剖析以上困惑,更有资深园长、一线教师、早教专家从不同角度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千万不要错过哦!调查:新生入园妈妈们的焦虑孩子的表现数据来自"问卷星",共610人参与了本次调查。孩子入园后,"怕孩子被人欺负"成为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比较担心孩子在与人相处时"吃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入园前,孩子与同龄伙伴的相处经验比较匮乏,所以,面对即将进入"同龄社交圈"的孩子,家长充满了不确定和忧虑。但从培养孩子良好社交心态和帮助他们尽快入园的角度来看,建议家长以更豁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因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深思熟虑,黄利彪决定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开始行医生涯。他是2012年上海市首批通过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结业的1023名住院医师之一。经过刻苦培训与严格考核之后,就业选择成为住院医师的"最后一考"。黄利彪来自江西省,2003年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生毕业后,听闻上海要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意味着自己要再做3年"学生",一时茫然无措,不少同学选择回家乡或其他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医学院校里开始出现"不就业" 者,但那不过是个别现象。而今,不就业的医学毕业生越 来越多,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他们的就业观是否 成熟,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级学生赵思蕊近来清闲得很,前 段时期其他同学都忙于找工作时,赵思蕊则天天在教室学 习。原来,她下定决心不去就业,一心准备考研。她告诉 笔者,如今在他们的学校里,像她这样留在学校里选择不 就业的学生很多。笔者还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在中国医科大 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等众多医学院校,近几 年都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不就业族"。  相似文献   

13.
"职场打杂人"可以在寻求专业的职业心理辅导的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为自己规划出一条合理高效的职业道路,重树自己的职业信心,从而使自己走出"职场打杂人"的尴尬处境,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为自己赢得一个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黑色的7月总算走过去了,而且很幸运,我如愿考取了大学。但在选择专业时,我发现我又陷入了困境。父母的意见是让我读法律专业,朋友的意见是读经济管理,他们的理由都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急需这方面人才。而我自己却喜欢做农艺师。因为我喜欢花草。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学农的男孩没出息。虽然最终我听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法律,却心有不甘。特别是当我听说进入大学一年后还可以转专业时,我的心又开始动了。但又怕伤了父母的心。同时也不知道农艺师的就业形势好不好,所以心里很矛盾。老师,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相似文献   

15.
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预期与现状,探讨其对口就业,减少专业人才浪费的基本途径.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在校生的就业预期和往届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用频数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70%以上应届生的预期就业领域是社会保障管理等岗位,46%和50%的学生选择去大、中等城市就业.往届生就业存在既"稀缺"又"过剩"的供需矛盾.结论:政府缺乏政策层面的导引措施、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等是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浪费的根源.政府推行公共事业专业化管理,学校加强就业规划指导和实践技能训练等,是解决人才浪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中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现在你要努力学习,到了大学,你会很轻松,然后高中老师继续灌输这样一个思想。于是很多人到了大学就很放松很放松,"只要不犯法,做什么都行",在大学过度放纵,结果反而不如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大学是天堂,但是如果你把握不好,四年之后,你将回到地狱。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这个过程,你要学的很多。学习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但你必须学习,因为你的职业是学生,就像父母可以是任何职业,但最基本的他要管好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可乐 《婚育与健康》2011,(18):20-21
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你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童智",因为它不但是通向孩子心灵的"魔毯",还是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世界的"神灯"!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是最可能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是这样吧"的解释。所谓"对症下药",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为什么",又怎样去进行"怎么办"呢?所以,今天要考考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是观点的搬运工她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虽然我也不太建议过多干预孩子之间的交往,但是如果碰到总是喜欢出手伤人的孩子,我会特别警觉,在危险发生之前把自己的孩子抱离现场,或者阻拦下伤人的小手。这些时刻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受伤才是关键,孩子年龄越小,父母的警觉性应该越高。所以我所说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指的是预测有危险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李福琴  刘秀菊 《中国校医》2014,28(5):330-330
目的了解大学生色觉异常的检出率,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更合适的专业及就业方向。方法对山东农业大学1998—2013年大学新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3年大学新生受检共计88 075人,检出色觉异常2 213人,占2.51%;其中色盲740人,占0.84%;色弱1473人,占1.67%。结论新生入学体检中色觉检查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继续深造和选择职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尊重也是爱     
刘敏 《健康世界》2011,(12):84-86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让很多家长陷入了困惑。有些家长认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及早规划,芽琵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育子成才;有些家长认为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主选择,大人完全没有必要包办一切。那么,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