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掌握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8 ̄12岁儿童氟斑牙,各病区区县普查病区村;并调查重症(Ⅲ度)氟骨症病例;各病区抽取一定儿童检测尿氟;抽查各类病区玉米和辣椒氟污染;调查改炉改灶及饮食情况;各病区县同时抽样调查非病区村儿童氟斑牙、尿氟、玉米和辣椒氟及改炉改灶。结果调查病区村626个,儿童74795人,氟斑牙患病率为45.86%,缺损率为7.09%,有206个村达到控制病区标准;4县发现Ⅲ度氟骨症患者222例;尿氟中位数为0.89mg/L,5个区县>1mg/L;玉米和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1.70mg/kg和9.20mg/kg;炉灶改造率为68.85%,正常使用占70.00%;居民食用大米为主;调查148个非病区村,发现氟斑牙患病率30%以上的病区村12个。结论病区缩小,病情减轻,防治效果显著,但部分病区病情仍较重,并出现了新的病区,须加强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降氟除氟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昭通市昭阳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效果、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降氟措施使用管理情况,为调整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炉灶、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测定辣椒氟、玉米氟、儿童尿氟。结果监测点2002、2003年炉灶使用合格率分别为56.86%、69.57%,玉米氟中位数分别为0.71、1.5mg/kg,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6.07、10.56mg/kg,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66.67%、25.00%,氟骨症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分别为36.99%、16.67%。结论随着改炉率的上升和改炉时间的延长,该地区氟中毒的流行得到较好控制.但应加强对病区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的技术指导和降氟炉灶的管理及维修,巩同其除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湖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燃煤地区的燃煤方式、食物干燥与保存方法和8~12岁儿童氟斑牙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9.89%;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的病区村51个,主要分布在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竹山县和竹溪县;主食结构以大米为主,98%的调查户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干燥和保存玉米和辣椒。结论湖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危害程度已明显减轻,但仍应继续坚持以改炉降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持续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富源县燃煤型氟中毒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云南省富源县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改灶降氟效果。方法 于1997~1999年对富源县3个氟中毒病区村进行了2周期炉灶使用情况和降氟效果对比监测。结果 新寨、迤得黑、德胜3个监测点玉米氟本底值均〈1.00mg/kg,辣椒氟本底值分别为4.55、1.70、2.85mg/kg。经贮存3个月后,玉米、辣椒含氟量呈不同程度升高,新寨明显低于迤得黑和德胜,监测户与对照户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而经贮存6、9个月后,粮食氟无继续升高趋势。新寨、迤得黑、德胜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47.0%、88.9%、90.2%;尿氟分别为1.01、3.55、4.41mg/L。新寨低于迤得黑和德胜,监测户与对照户间尿氟差异无显著意义。降氟炉灶第2周期监测结果与第1周期无明显差异,使用合格率分别为70%、0、4%,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监测点氟污染仍然严重,改灶降氟是预防燃煤型氟中毒的关键,宣传教育与管理、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有效实施改灶降氟工程的保证。预防燃煤型氟中毒应采取改灶降氟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1-2005年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掌握全国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变化动态,为政府部门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1991-2005年全国地氟病各年度监测数据,全部监测工作按国家地氟病重点监测方案执行。结果①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降氟改水率增长34个百分点,但水氟≤1.0 mg/L改水降氟工程数量则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②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改炉改灶完成率增长了28个百分点,到2005年改炉改灶完成率达到47.22%;降氟炉灶合格率增长了26个百分点,达到92.54%;③饮水氟≤1.0 mg/L的监测点数量呈下降趋势,与水氟≤1.0 mg/L的改水工程数量减少一致;④玉米氟≤1.5 mg/kg的监测点数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减少, >1.5 mg/kg的监测点数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增加;辣椒氟≤1.0和>1.0 mg/kg的监测点数量增减变化甚微,但92%以上监测点辣椒含氟量超标:⑤饮水型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和>30%~60%的监测点数量增加,而>60%~80%和>80%的监测点数量减少;燃煤污染型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的监测点数量增加,而>80%的监测点数量减少。结论①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降氟改水率增加,但≤1.0 mg/L改水工程减少和水氟回升;②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改炉改灶完成率年度递增,降氟炉灶合格率达到90%以上;玉米和辣椒含氟量下降,但幅度不大;③无论饮水型地氟病还是燃煤型地氟病,其病情被控制的监测点数量均增加,重病区监测点数量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饮水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选取10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个村,对已改水村进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检查每个村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氏法。结果监测已改水村26个,水氟含量合格工程22个,合格率84.62%;监测未改水村4个,水氟含量〉1.2mg/L且≤2.0mg/L的村有2个,水氟含量〉2.0mg/L且≤4.0mg/L的村有2个,无水氟含量〉4.0mg/L的村;已改水村检查8~12岁儿童1942人,氟斑牙检出率21.94%,氟斑牙指数0.46;4个村改水工程水氟超标村共计检查8~12岁儿童330人,氟斑牙检出率62.12%,氟斑牙指数1.77;未改水村检查8~12岁儿童647人,检出氟斑牙患者178例,氟斑牙检出率27.51%,氟斑检查牙指数0.57。结论新疆氟中毒监测区儿童氟斑牙病情稳定,部分改水工程水氟超标,今后应保证改水1二程质量,提高防治效果,加强改水力度,未改水村尽快改水。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部分地区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和掌握黔西北部分地区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的流行现状,探讨地氟病防治措施。方法测定3个氟中毒重病村居民家中的煤、饮水、玉米、辣椒和茶叶中的氟水平;调查化落、马家庄村儿童和成人氟斑牙患病率、居民氟中毒患病情况及尿氟水平。结果化落、马家庄、偏坡寨3个村煤氟分别为107.8、104.1、117.6mg/kg,饮水氟为0.12、0.14、<0.05mg/L,玉米氟为30.6、33.4、49.8mg/kg,辣椒氟为513.1、342.6、281.0mg/kg;化落和马家庄村成人和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均高于96.90%,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75.43%和60.52%,成人尿氟分别为4.98、和3.44mg/kg。结论3个调查点煤氟相对较低,玉米和辣椒氟较高,尿氟偏低,但居民氟中毒的病情严重,这与病区居民长期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在病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是当前防治地氟病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掌握2006年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为制订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的8个省份,选择病情严重的9个县为监测县和其中的15个村为监测点.调查监测县改炉改灶进度及降氟炉灶质量.采集监测点室内空气、玉米、辣椒及儿童尿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含氟量;检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和缺损型氟斑牙,诊断标准采用Dean法;在更换的8个监测点中,调查成人氟骨症,诊断按<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 16396-1996)进行.结果 ①2006年监测县新改降氟炉灶99 331个,累计改炉改灶430 409个,改炉改灶率增长了9.86个百分点,累计改炉改灶率为42.74%(430 409/1 007 058);降氟炉灶合格率为86.66%(2118/2444).②有7个监测点开展了室内空气含氟量监测,有5个监测点日平均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0.007 mg/m3),含氟量在0.0172~0.6003 mg/m3.③大部分监测点玉米、辣椒含氟量都超过国家标准(玉米:1.5 mg/kg,辣椒:1.0 mg/kg).尤以云南、贵州、四川省的监测点为重(玉米12.68~49.50 mg/kg,辣椒202.33~1879.56 mg/kg).④15个监测点中,儿章氟斑牙检出率<30%的有1个,30%~60%的有3个,>60%~80%的有4个,>80%的有7个;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20%的有10个,20%~40%的有4个,>40%的有1个.14个监测点测定了儿童尿氟,几何均数≤1.40 mg/L有9个,>1.40 mg/L的有5个.⑤ 8个更换的监测点,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在4.86%~60.03%,Ⅲ度氟骨症检出率存0~4.86%.结论 H2006年,全国地氟病监测县改炉改灶率以平均近10%的速度增长,降氟炉灶总体合格率较高;室内空气、玉米、辣椒仍存在氟污染;老监测点病情得到控制或有所减轻,新监测点病情以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度市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工作现状。方法按照《平度市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原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和疑似病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尿氟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诊断,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结果全市共建改水降氟工程344处,均运转基本正常。已改水病村482个,占69.96%;未改水病村207个,占30.04%。共检测了672个病村的1140份水样,水氟≤1.0mg/L的村占33.33%,水氟〉1.0mg/L的村占66.67%;在482个改水村中,水氟≤1.0mg/L的村占42.53%,水氟〉1.0mg/L的村占57.47%;水氟最高为19.0mg/L。调查了937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61.69%,氟斑牙指数为1.34。对617名30岁以上成人进行了临床和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检出率为27-88%。8-12岁儿童的尿氟均值为1.53mg/L(0.43-5.84mg/L);30岁以上成人的尿氟几何均值为2.25mg/L(0.06-16.40mg/L)。结论平度市现在仍有448个村的23万余人遭受高氟的危害,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形势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为更深入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县的轻、中、重病区和非病区分别抽取调查点。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57.23%,氟斑牙指数1.41,尿氟含量中位数1.27mg/L。病区防氟井改水率为25,46%,报废率49.46%。结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西部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广泛。据我们1980年调查偃师、新安、孟津三个县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约计53.7万人。而调查饮水源1301个,饮水含氟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ppm 的只有16个,仅占1.23%。其中新安县地方性氟中毒者25.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59%。其饮水含氟量全部在1.0ppm 以下。为了查清氟源及其进入人体途径,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的病情程度和发病特点以及高砷水的分布规律,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居民饮水砷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检测用半定量快速试剂盒法,水氟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结合既往调查结果,目前山西省包括病区在内的高砷区共分布在8个市(地)、18个县(市、区)、44个乡(镇)、116个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色素脱失或色素脱失并角化为主。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率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高砷水与当地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山西省高砷暴露区域广、人数多、病情重,氟砷中毒并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河南省洛阳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洛阳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现状,为制订地氟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采用一村一户一表的登记式方法,对洛阳市所辖的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栾川县和吉利区共941个历史燃煤污染型地氟病自然村病情现况、生活习惯、住房结构等进行普查.普查中对人口数在500人以上的病区自然村作为重点调查村,进行水氟、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及尿氟测定.水氟、儿童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Dean法.结果 在洛阳市地氟病病区,现存地氟病自然村742个,与历史村数比较减少了199个.96.7%(142 543/147 419)的居民户以本地石煤及外购的无烟煤做燃料,无排烟设施.其中独立厨房户数占93.6%(137 919/147 419),有63.0%(86 889/137 919)的居户厨房和卧室相通.125 060户群众用燃煤炉取暖,其中87.8%(109 802/125 060)有排烟设施,12.2%(15 258/125 060)无排烟设施.抽取人121数在500人以上的病区自然村52个,采集饮用水水样183份,2份水样水氟>1.0ms/L,最高水氟值1.04 mg/L,水氟均值0.39 mg/L.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为36.06%,检出率>30%有36个自然村,占69.2%(36/52),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有16个自然村,占30.8%(16/52).儿童氟斑牙指数>0.6的有23个自然村,中度氟斑牙检出率为1.3%(94/7238),但未发现重度氟斑牙儿童.测定8~12岁儿童即时尿样1408份,尿氟最高值6.88 mg/L,最低值0.10 mg/L,几何均数1.10 mg/L.结论 洛阳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村数较过去减少,儿童氟斑牙病情大幅度下降,部分群众仍然厨房卧室相通,无排烟设施,须教育群众改变生活方式、改炉改灶减轻煤烟氟污染.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病情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病情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需求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年全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依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氟斑牙流行强度为较显著(A)和中等(B)的病区抽取调查村,对村小学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并与2000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抽样采集调查村室内存放3月以上的大米、玉米、辣椒,以及主要生活饮用水、煤、拌煤粘土进行氟含量测定并估算人群总氟摄入量。结果病区县调查点生活饮用水氟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煤及拌煤粘土氟含量较高,粘土氟平均含量是煤的3.5倍;室内干燥储存的玉米、辣椒氟含量超标,但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污染程度均有所降低;除长顺、龙里外,其余病区县人群摄氟量均超标,辣椒已成为病区的主要携氟介质;在A类病区,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8~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无显著变化或这种变化并无实际意义,氟斑牙病例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氟斑牙流行强度除黔西降为中等外,其余县仍为较显著;在B类病区,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8~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下降29.71个百分点,其中龙里降幅达64.27个百分点,氟斑牙病例主要表现为极轻度和轻度,其中极轻度病例占50%以上,除六枝外,其余县氟斑牙流行强度均下降,龙里已降至阴性。结论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中等病区病情大幅下降,防治效果十分显著,但历史重病区病情仍然较重,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在改良炉灶的同时,采取避免辣椒遭受氟污染的技术措施是现阶段我省预防控制燃煤型地氟病流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粮食食用前处理对氟含量的影响,为有效降低病区居民氟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鲁甸、富源、镇雄3个县在2005-2007年实施改良炉灶项目,改灶率达到95%以上(包括95%)的病区自然村及对应乡镇,每县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家庭供人食用的主要食物(大米、玉米、辣椒),分别测定未处理、擦拭和淘洗后的氟含量,了解处理前后各病区粮食氟含量的变化情况。检测方法采用《食品中氟含量测定》(GB/T 5009.18)中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病区未处理样品氟含量辣椒>玉米>大米,中位数分别为3.95 mg/kg、0.71 mg/kg、0.36 mg/kg;玉米、辣椒擦拭和淘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擦拭和淘洗均能降低粮食氟含量。结论食用前处理可明显降低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粮食氟含量,且淘洗处理降氟效果更好,应指导病区群众养成食用前淘洗粮食的卫生习惯,尽量减少氟的摄入。  相似文献   

16.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死因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调查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的死亡情况。方法 选择砷中毒病区患者集中、病例典型、调查资料完善、具代表性的自然村寨为调查点 ,根据 1992年以来对该调查点所调查的病例名单逐一核对 ,对死亡病例用统一表格调查登记。结果  1992年以来 ,调查点共死亡砷中毒患者 14 0例 ,男性死亡明显高于女性 ,年龄在 4 1~ 6 2岁之间 ,平均为 5 5岁。死因经初步调查为 16种 ,中毒死亡时间平均为 17.4年。结论 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各系统均有较明显的损害。死亡原因以消化、皮肤、呼吸系统病变为主 ,心、脑血管系统次之 ,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病变引起死亡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饶县小清河北部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分布和危害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方法饮用水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 Dean 氏法。结果调查117个村,其中有95个村饮用水氟含量超过1.0mg/L,占81.20%,水氟最大值为6.45 mg/L;检查8~12岁儿童4185人,氟斑牙患病率72.19%,氟斑牙指数1.84。结论广饶县小清河北部地区为氟中毒中等流行病区,由深层地下水氟含量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结合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对水茜,淮土和河龙3个自然村的居民,以常规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共查881人,发现感染者8人,感染率为0.91%.经追踪调查, 8例感染者在1周前均有吃过熏烤老鼠干史.结论 证实当地人体粪便内发现的肝毛细线虫卵,是吞食含有该虫卵的熏烤鼠干所致.故8例的肝毛细线虫卵阳性是通过性的假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8年省、市、县三级地方病实验室参加全国水氟、尿氟质量考核情况,评价省、市、县各级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质量水平。方法 2018年对陕西省饮水型和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检测项目的地方病实验室进行水、尿氟测定质量考核。参加水氟测定质量考核的有1个省级实验室、11个市级实验室、25个县(区)级实验室;参加尿氟测定质量考核的实验室有1个省级实验室、10个市级实验室,11个县(区)级实验室。考核结果公议值来自全国所有参加水氟、尿氟考核的实验室,考核结果采用Z比分值法进行统计学评价。1)当|Z|≤2时,该考核项目合格;2)当2<|Z|<3时,该考核项目基本合格;3)当|Z|≥3,该考核项目不合格。结果陕西省参加2018年全国水氟测定质量考核的省、市、县37个实验室,尿氟考核的省、市、县22个实验室均通过了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实验室考核,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2018年全省共有37个实验室参加了含氟水样考核,22个实验室参加了含氟冻干尿样考核,反馈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使地方病氟中毒监测项目提供的实验数据有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新疆且末县饮水氟砷及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且末县生活饮用水氟、砷含量及地方性氟中毒(下简称地氟)病情. 方法 2006年5~9月对且末县30个行政村饮用水氟含量和15个行政村水砷含量进行了筛查,对20个行政村降氟、降砷改水工程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水氟、水砷含量检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检查3 164人,其中8~12岁学生检查1 242人,成人检查1 922人.结果 且末县56.3%地下水水氟含量偏高,水砷不高,儿童氟斑牙率40.41%. 结论 新疆且末县尚有部分居民患地氟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