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采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8例,Ⅰo滑脱7例,Ⅱo滑脱36例,Ⅲo滑脱5例.经椎弓根RF-Ⅱ器械复位,行一侧椎板切除,将硬脊膜及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将滑脱椎体间隙的大部分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的软骨板逐一切除,充分准备好椎体间植骨床面,取充足自体髂骨打压嵌入椎体间植骨.结果 4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3年,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椎体间植骨在6~12月融合,临床优良率87.5%.结论 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Ⅱ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采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8例,Io滑脱7例,IIo滑脱36例,IIIo滑脱5例。经椎弓根RF-II器械复位,行一侧椎板切除,将硬脊膜及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将滑脱椎体间隙的大部分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的软骨板逐一切除,充分准备好椎体间植骨床面,取充足自体髂骨打压嵌入椎体间植骨。结果4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3年,内固定元松动及断裂,椎体间植骨在6~12月融合,临床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II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利用减压时切下的棘突、椎板骨碎块,通过后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个月~30个月,平均20个月,28例患者的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缓解,26例患者完全复位,2例部分复位,术后4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28例患者均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滑脱症进行后路椎管减压,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的方法对腰椎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7~24个月,临床优良率87%,6~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椎弓根螺钉经骨水泥强化后固定力增强,减少内置物失败,能有效提高椎体间植骨融合率,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14例,峡部裂性滑脱25例.L4椎体滑脱22例,L5k椎体滑脱17例.按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11例,Ⅱ度滑脱27例,Ⅲ度滑脱1例.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在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间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滑脱椎体全椎板减压术,安放固定棒并撑开椎间隙,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及临时固定,处理椎间隙,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术,调整钉棒进行椎间适度加压,以植骨块稳定为度.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平均15个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28例,不完全复位11例.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治愈3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结论 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融合率高,费用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F-Ⅱ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行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18例。结果18例均获满意复位,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优良率88.89%。结论RF-Ⅱ系统纵向撑开力及复位拉力大,能撑开椎间隙和使滑脱的椎体最大限度复位,固定可靠;滑脱椎体间植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是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7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腰椎管减压,SINO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24.6±4.8)月,观察指标:融合、临床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58例症状完全消失,14例症状基本消失,优良率91.1%,解剖复位率92.4%,3例椎间隙沉降0.9cm,3例SINO内固定松动,1例硬脊膜撕裂,无固定螺钉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矫正度丢失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方法2003年~2007年对5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侧前方减压、椎间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定期复查X片,了解骨折复位及复位的丢失情况。结果57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6±1.1)%,Cobb角丢失5°~12°,平均丢失7.8°±1.1°,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内。术后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无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融合率高、脊柱稳定性好,术后矫正度丢失少,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矫正度丢失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方法 2003年~2007年对5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侧前方减压、椎间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定期复查X片,了解骨折复位及复位的丢失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6±1.1)%,Cobb角丢失5°~12°,平均丢失7.8°±1.1°,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内.术后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无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融合率高、脊柱稳定性好,术后矫正度丢失少,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腰椎复位且行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与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JOA评分显效55例(88.71%)、有效4例(6.45%),总有效率为95.16%。滑脱复位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解剖复位55例(88.71%)、有效4例(6.45%),恢复各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融合疗效评价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潘杰  王勇 《现代保健》2012,(16):117-118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滑脱钉棒系统在术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2002 年8月-2011年7月采用滑脱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3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 例随访6~24 月,平均12.5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 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2 例(68.75%),10 例肌萎缩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6 例感觉障碍术后均有恢复,6 例完全恢复,10 例部分恢复.结论 在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对腰椎滑脱的患者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或部分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的作用,并可使摘除椎间盘后的相关间隙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或变性的组织向椎管内脱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三种不同配伍方案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三组:地佐辛-地佐辛组(Ⅰ组)、帕瑞昔布钠-帕瑞昔布钠组(Ⅱ组)和帕瑞昔布钠-地佐辛组(Ⅲ组),各40例。分别于按预案实行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复苏的情况及苏醒后、6、12、24、48 h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Ⅰ组于术后的镇痛镇静最强,拔管耗时最长,镇痛并发症较多;Ⅱ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最差,术后发生躁动和需追加镇痛药的病例最多;Ⅲ组术后镇痛评分与Ⅰ组相当(p>0.05),但镇静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56例为实验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楔变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融合术式(PLIF/PLF)联合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PLIF和PLF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47例,分别记录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139例获得随访,其中PLIF术式72例,PLF术式67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7.5个月,采用Otani标准评价随诊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前和术后椎间高度比较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使用SPSS 13.0医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PLIF融合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大于PLF。两种融合术手术后的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及PLF术式联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均可达到椎管彻底减压,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腰椎滑脱症治疗的有效术式。但PLIF术式能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能有效地防止复位的丢失,而且其植骨融合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Mast Quadrant系统下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峡部裂或退变型滑脱22例患者,对其实施后路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滑脱部位:L4~L5者10例,L5~S1者1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为(6.8±1.3)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0)min,术中出血量(320±102)ml,住院时间为(10.0±4.0)d,术后切口均呈I/甲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1.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提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出现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经Mast Quadrant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或开窗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男35例,女3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4岁。结果 62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38个月,平均18.3个月,治疗效果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治疗评分标准,本组术后优良率为87.1%。结论腰椎后路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