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社区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市某社区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95)和对照组(n=92),干预组由经培训的社区医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接受相关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控制合格率、饮食知识知晓率、体格检查指标、血糖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干预组的饮食控制合格率和饮食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腰臀比和血清三酰甘油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门诊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门诊指导的基础上采用饮食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患者饮食控制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情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老年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0)与对照组(n=160),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干预前后物质生活状态两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血糖、血压、体质指数的影响。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将筛查并确诊的糖尿病病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对干预组采取为期两年的一系列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规范治疗率有显著提高(P〈0.05),餐后血糖下降(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干预可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知识水平及对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对餐后血糖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2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半年的社区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用药指导及自我监测的指导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观察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71±0.88)、餐后2小时血糖(7.20±0.76)及糖化血红蛋白(6.42±0.67)和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较,两组患者指标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病患及其家属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促使患者配合着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及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社区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立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2-180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降糖药物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下降(t=2.40和2.4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群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知识知晓率明显改观,消除恐惧感和焦虑,抑郁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管理优化路径。方法从体检服务、巡诊服务和健教服务三个方面提出糖尿病社区管理优化路径,通过观察A社区及B社区,比较两者的年就诊人次、血糖及血脂水平、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情况。结果 1观察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就诊人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年就诊人次及高危病人年就诊人次数较对照组减少。2观察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方面,关于血糖达标值、糖尿病饮食及慢性并发症、血糖监测,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改善上,在血糖监测、控制饮食及按医嘱服药上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社区管理优化路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最终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社区构建糖尿病健康网络教育平台和糖尿病防治监控系统,探索社区糖尿病防治新模式。方法:利用社区糖尿病健康网络教育平台和糖尿病防治监控系统对糖尿病患者200例(血糖控制不佳组100例、血糖控制良好组100例)及糖尿病前期组患者100例进行干预随访,评估3组患者教育前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控制的达标率及干预后2年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控制的达标率以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患者治疗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社区糖尿病健康网络教育平台和糖尿病防治监控系统可作为社区糖尿病防治的新模式,使社区糖尿病防治系统化和规范化,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控制达标率,减少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社区管理的8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为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日常门诊管理,观察组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指导,连续干预3个月。对比2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血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血压变化、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饮食量控制、空腹血糖(FPG)正常值、餐后2 h血糖(2 hPG)正常值、低血糖应急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 hPG、TC、TG、SBP、DBP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健康行为干预能够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效调节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干预组患者接受家属参与的糖尿病健康信念教育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糖尿病知识问卷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糖尿病知识掌握显著高于对照组(t=8.52,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t=2.13,P〈0.05;t=4.61,P〈0.01;t=4.60,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82,P〈0.01)。结论:实施系统性、互动性糖尿病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患者的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以包头市友谊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析,测定出176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将176例T2DM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重新测定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SDS评分。心理干预治疗停止2个月后,随访再次测定FPG、PG2h及Hb A1c,并重新进行抑郁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状况评估,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经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实验组FPG、PG2h、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停止后2月,实验组糖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指标,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74)和对照组(n=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insulin,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 HOMA-IR)、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FINS、PINS、HOMA-β、HOMA-IR、血脂、BMI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HOMA-IR、血脂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FINS、PINS、HOMA-β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的疗法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与吡格列酮相比,西格列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干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144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开展8次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6个月后结果显示,干预组的BMI、SBP、DBP、TC、LDL-C、FPG及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的BMI、SBP、TC、LDL-C、FPG及Hb A1c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总自我管理效能、饮食自我效能、用药自我效能及急症处理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9-22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在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予相同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予均衡饮食的普通糖尿病食物交换份法行膳食指导,干预组予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指导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并比较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FBG、2 h PG、HbA1c、TC、TG和LDLC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血清H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HOMA-R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用于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改善糖脂代谢,有利于血糖及血脂的达标,而且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血清抵抗素水平的相关性,初步阐述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89例(实验组)的血清抵抗素、血脂、胰岛素等水平,并与血糖正常的非糖尿病家系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其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FINS、2h INS、TG、血清抵抗素、HOMA-IR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一级亲属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PG、2h PG、TC、LDL-C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抵抗素与BMI、FINS、2h INS、TC、HOMA-IR呈正相关(P<0.01),与2h PG呈负相关(P<0.05),与FPG、TG、HDL-C、LDL-C无显著相关性(P>0.05).BMI、FPG、2h PG、血清抵抗素为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家系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存在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其抵抗素对胰岛素抵抗程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内热证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阴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0.5 g,口服,2次/d。治疗组联合六味地黄丸制成的汤剂治疗,水煎400 ml,分早晚各200 ml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P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INS、HOMA-IR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升高、ET-1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O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减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9,P=0.113)。结论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内热证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入院的初发82例患者分为两组,单药治疗组44例(A组)给予诺和龙单药,联合用药组38例(B组)给予诺和龙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于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评价及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并记录服药期间的副作用。结果治疗1个月时,两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用药组的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单用诺和龙组(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有明显差异,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诺和龙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联合用药组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诺和龙有较好的耐受性,无严重的低血糖情况发生。结论诺和龙可有效控制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可更好地降低餐后高血糖,并可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且无严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诊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年龄、性别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计算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检测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3.98±1.34)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19±1.06) mg/L(P<0.01),观察组的FPG、FINS、HOMA-R、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FPG、FINS、HOMA-R、HDL-C、TC、TG(均P<0.05)呈负相关.Partial相关分析消除BMI因素影响显示,观察组的脂联素水平只与FPG、FINS、HOMA-R(均P<0.05)呈负相关;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与FPG、FINS、HOMA-R(均P>0.05)无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脂联素参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38-142+147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9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运动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口腔健康情况、患者口腔护理知识及饮食依从性,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iabetes mellitus quality of life scale,DMQLS)评估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1%,高于对照组的8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牙周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周检查指标相比对照组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饮食治疗依从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MQ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在进行微信健康教育联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能力提高,牙周症状明显缓解,同时患者口腔保健及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