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黎勃  赵良  姜政 《山东医药》2009,49(35):81-8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脓毒症NKI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脓毒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同时检测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PLT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PT、D-二聚体、SCr、BUN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IB和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抑制促炎介质所触发的炎症瀑布效应和凝血级联反应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进行研究。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P)、D-二聚体(DD)及28d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PLT、FIB、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d内病死率10.0%,对照组28d内病死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脓毒症患者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心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第1、3、7天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脏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并统计28天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3、7天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均未见ST-T变化。研究组治疗后第7天脑钠肽(BNP)、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12例,对照组生存8例;两组生存患者cTnI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死亡患者cTnI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配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4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EICU行低分子肝素配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4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微循环变化及28d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微循环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d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及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d死亡率为12.20%,对照组为1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配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降低严重脓毒症死亡率方面并无显著效果,但能促进炎症缓解,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微循环障碍,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d、8d、10 d、14 d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1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6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诊断明确的7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肝素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确诊脓毒症当日开始应用小剂量肝素40~50 mg/d,持续24 h泵控静脉滴注,疗程5~7 d.观察2组患者7 d及28 d病死率,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衰竭(ARt)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治疗前后氧合指数、APTT、PT和血小板的变化以及出血倾向.结果 肝素治疗组DIC(15.4%)、ARF(25.0%)、MODS(26.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38.7%、51.9%、50.0%;P<0.05).肝素治疗组28 d病死率(15.4%)较常规治疗组(32.4%)明显降低(P=0.03).2组在7 d病死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A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PTT、PT、血小板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43例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静脉滴注普通肝素5000U,然后以1000U/h维持静脉滴注,调整肝素剂量使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至参考值的1.5~2倍,连续使用7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Q12h,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凝血指标,出血情况等.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缺血负荷(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照组对凝血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相似,但低分子肝素作用更为明显,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120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国产低分子肝素钙5000IU和进口低分子肝素60n唔腹部皮下注射7d,2次/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组问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无差异,且两组心电图ST段压低均有改善。认为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纳洛酮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心力衰竭并发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每次5 000U/d,皮下注射,连用两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血压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明显,血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血压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纳络酮、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络酮2·0~2·4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5~7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纳络酮、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性脑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28例疗效。方法将56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口服华法林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2.9%和7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8年住院治疗的98例AP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8例).治疗组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5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5例;对照组包括SAP19例和MAP 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3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持续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组的出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SAP患者治疗后7 d的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9±4.9、20%、13.3%和(20.6±10.4)d;对照组SAP患者分别为12.2±4.8、42.1%、47.4%和(28.2±12.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AP患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前后出凝血指标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能降低s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引起出血并发症,建议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白璐  赵昆 《国际呼吸杂志》2016,(20):1539-1542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参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疗程为7d.比较治疗后1d、3d、7d出血发生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乳酸、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APACHEⅡ评分,并观察两组的呼吸机支持时间和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7% (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后1d、3d、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二氧化碳分压、pH和乳酸在治疗后1d、3d、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观察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7d,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支持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降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改善患者的氧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7d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方便,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且出血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二组疗效及治疗后血流变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1).观察组血流变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MI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隆海文 《内科》2007,2(6):930-93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q12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7d后分别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73.0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及57.6%。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P<0.01),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低分子肝素组行常规化疗联合低分子肝素、联合组行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及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共2个周期42 d,低分子肝素组于化疗前3 d开始至化疗后第4天,共7 d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联合组在低分子肝素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用药共6 w。各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纤溶指标、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和联合组PLT、PT、TT、D-D、Fib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较低分子肝素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三组均没有完全缓冲(CR)病例。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和联合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90%、95%,三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和联合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三组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可以增强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2;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EVF)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37例脓毒症前DIC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肝素干预组(观察组)22例和非肝素干预组(对照组)15例。两组均按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指南进行治疗;此外,观察组给予肝素(70U/kg)24h持续泵入5~7d,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泵入。治疗前及治疗后12、18、24、48、72h及7d采集两组静脉血并检测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呼吸机使用天数、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第7天F1+2、TA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35,0.02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天数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7,0.048);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4)。结论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