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适应乘客日新月异的消费方式需求,鉴于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从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支付方式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出发,对AFC系统硬币支付方式、纸币支付方式、储值票支付方式、车票圈存支付方式、银行卡支付方式等多种应用方式进行研究,并对支付方式向扫二维码换票方式和手机支付方式发展进行说明,为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多种支付方式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叶静 《铁道货运》2013,(12):17-21
应用Influ-Logit模型,在市场调查和专家评价的基础上,分别确定铁路和公路运价水平、时效性、服务质量、手续办理程序、货物安全性、装卸能力、信息服务等影响因素参数值,计算广深铁路在吸引区域内的陆路货运量分担率.计算结果表明,广深铁路在区域市场的货运量分担率仍然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应在开展多式联运、优化物流网络布局、运价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科技创新快捷便民运营理念的深入,移动支付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在介绍国内NFC手机支付方案分类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NFC最新技术,对涵盖用户账户管理、手机票生成、手机票消费、用户凭证管理、交易安全管理、交易结算处理的HCE网络售检票系统组网方式,以及关联售票终端智能化方案等开展研究,并将HCE网络售检票方案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4.
"分散修"维修模式是将整车检修任务分割成多项简单任务,每个检修项目根据运行天数、走行公里、甚至是零部件的工作时间或工作状态来决定,分开的检修项目安排在运输间休期间完成,提高了列车的上线率和运输效率。阐述广深铁路动车组"分散修"维修模式的开展情况,深圳地铁3号线列车维修应借鉴广深铁路动车组维修经验,采用"分散修"维修模式,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广大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分析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手机移动支付的基本条件,即:手机终端内置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AFC系统能够识别处理IC卡数据及清分中心系统与手机之间的数据处理,重点介绍SWP-SIM技术实现方式、AFC系统读卡器选型、交易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和基于金融标准的相关业务数据结构整体规划等工程实施关键技术及重难点,描述轨道交通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的基本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6.
1 项目概况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深城际线)位于珠江口东岸,泛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圈的内圈层。广深通道沿线经济发达,产业密集,商贸活跃,人口稠密,已形成密集分布的城市带,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项目直接吸引区域面积1.2万 km~2,2002年人均 GDP 已达3.5万元。目前广深交通走廊有广深铁路、广深高速公路、莞樟高速公路、107国道共同承担广深之间的客货运输。其中现有广深铁路通过能力利用率已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手机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中的设计应用,包括手机支付AFC系统设计目标、各参与方需完成的功能及对接方案、系统部署方案,以及手机支付AFC系统终端设备应满足的条件及支付流程。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型手机支付AFC系统,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创新、降低运维管理成本、加快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升级、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互联网+轨道"的模式提高了广大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给地铁运营单位带来了便利.天津轨道交通通过对智能支付的技术、建设模式、系统结构的研究和实践,开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银行卡、手机NFC(近场通信)、二维码技术在售票端和检票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互联网+轨道"的模式提高了广大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给地铁运营单位带来了便利.天津轨道交通通过对智能支付的技术、建设模式、系统结构的研究和实践,开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银行卡、手机NFC(近场通信)、二维码技术在售票端和检票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的系统。随着手机二维码、互联网电子支付的全面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AFC 系统业务模式朝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章以西安地铁为例,介绍其将地铁 AFC 系统与"互联网 +"技术相结合,以手机二维码为载体,建立扫码过闸和多元化电子支付新业务模式的项目实践,并对该项目的技术实现手段、优势及实施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互联网 +"技术在地铁行业中的应用及"智慧地铁"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智能双通道RS422通信卡.板卡的核心部分包括PCI总线控制器PLX9052、双口RAM,CPLD,AVR单片机Atmega128,异步收发器,及RS422总线接口芯片.介绍RS422通信卡的硬件实现及系统软件结构,包括应用程序设计和WDM驱动程序设计.该通信卡允许多达128个的接口芯片接在同一总线上,便于实现多机通信.该接口卞可以用于高速的数据通信中,并且在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智能化执行机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铁民用通信系统是将地面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信号引入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重点研究地铁民用通信建设模式,并通过对移动电话的引入需求进行分析,提出移动电话引入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前瞻考虑4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手机控制及操作复杂的现实问题,通过灵活利用方位信息,开发将方位信息用于检索的基于移动末应用软件系统,达到减少手机操控负担的目的,验证通过方位信息检索对减轻手机的输入、操控负担和提高检索速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利用移动电话和银行卡绑定,通过移动电话和铁路客运服务网络、金融网络的交互,实现铁路旅客购票电子化服务的方法.介绍铁路电话购票系统的网络及硬件结构,以及系统处理流程和操作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出口伊朗的TM1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牵引控制单元(TCU)与中央控制单元(CCU)之间信息交换的多功能机车总线(MVB)网卡硬件设计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MVB网卡硬件电路的在个主要部分:与TCU的接口部分、主控制器部分和光纤接口部分。这种网卡设计电路简单,提高了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经功能调试表明,网卡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简化乘客购票步骤及提升运营公司运营效率,提出基于移动客户端和第二代身份证的自动售检票模式。首先在移动客户端上购买车票,然后将订单中的信息发送至起始车站和目的车站计算机系统中,跳过TVM(自动售票机)上单程票的获取,直接运用第二代身份证作为乘车票务凭证。通过查询乘坐地铁的起始站点和目的地站点是否有该身份证物理卡号的订单信息来判断乘客是否已成功购票,从而确定闸机是否放行,最终实现乘客从购票到出入闸机的整个流程。该自动售检票模式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中,未来可在此基础上,引入信用评价体系及生物识别技术,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量化站域建成环境与地铁客流量的复杂关联效应,运用公共交通刷卡、手机信令、POI(point of interest)等多源大数据,采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融合随机森林和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模型),对站域建成环境变量与成都地铁客流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协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地铁客流量影响最大的3个建成环境变量是容积率、就业密度和道路密度。SHAP模型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站域建成环境对地铁客流量的阈值效应以及建成环境变量之间的协同效应。上述发现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规划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广州地铁二号线移动电话引入系统的要求、构成及技术指标,并从车站无线基站信号的引入、区间无线信号的辐射方式、车站内无线信号辐射方式、干扰问题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该方案的特点,对系统扩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一卡通和轨道交通路网化运营,迫切需要统一高效的清分清算中心.轨道交通清分系统承担各线路及公交卡之间的清分结算,实现轨道交通路网范围内的“一票换乘、统一清分票务收入、统一发行管理票卡、统一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线路大多是多方投资建设且周期较长,因此建立灵活准确的清分模型,满足用户的特定清分要求,公平准确地划分票务收益,...  相似文献   

20.
铁路信号系统中以太网转CAN网关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适用于铁路信号系统的以太网转CAN网关设备,将PowerPC405EP作为主控处理器芯片,采用Linux操作系统,利用其自带的协议栈实现以太网通信功能,外扩SJA1000实现CAN总线数据收发功能。为了便于工程施工和现场快速配置,相关通信配置文件及应用程序均存储在外扩的CF卡中。另外,系统还配备了专用的监测以太网接口通道,设备开通运营后可将其工作状态和上下行的通信原始数据上传至监测计算机用于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