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力系统网络化的发展,很多调度主站和变电站远程终端设备(RTU)的通信已经逐步采用以太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98年8月制定了IEC 60870-5-104协议,该协议的目的是将原有的IEC 60870-5-101远动协议用于TCP/IP网络。通过TCP/IP网络传输远动信息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其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对远动报文的窃听、篡改和伪造等3个方面,解决方法在于调度主站及厂站RTU的身份认证与远动报文信息的加密。为此,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对IEC 60870-5-104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及其传输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不改变原有报文传输模式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安全报文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满足信息保密与安全认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支持发电集团与下属电厂协调运作,以及辅助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力市场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组成和系统运作流程。系统分为集团主站系统和电厂子站系统2部分。集团主站系统部署在发电集团公司,完成各类市场交易、电厂运行,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市场预测、竞价决策和风险评估等各种业务功能,通过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向集团公司内部网和下属各个电厂提供接入。部署在各个电厂的子站系统主要完成市场信息和电厂运行信息以及电厂各机组的成本分析、竞价决策、交易管理和结算管理。采用基于J2EE架构的系统实现方式。该系统已在华东区域电力市场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给出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应当选用工业以太网系统的理由。本文还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和通信的需求,以一个电力系统网络应用的实例,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功能,以及设计应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稳定域边界的逼近一直是应用能量函数方法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难点。基于半张量理论,文中给出了逼近电力系统稳定域边界的矩阵方程。通过矩阵运算,可以获得电力系统稳定域边界的高阶逼近表达式。所提出的算法没有对系统进行任何形式的非线性变换,不需要求解系统所有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也无需进行时域积分;算法充分保留了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形式简洁。由于该算法完全基于矩阵运算,因此非常适于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5.
《北京水利》2010,(4):I0008-I0008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HK00371),是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水务集团。北控水务集团以“领先的综合水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战略定位,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依托,以技术为先导,以管理为核心,专注于水务行业和环保行业,在集团化架构下,进行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Agent实现的电网后备保护系统。它优于由传统第Ⅲ段保护构成的后备保护系统,动作更快而且更具有选择性,其自检和纠错能力能减少保护的不正确动作。阐述了Agent的基本思想,分析了Agent保护通信特点,提出了基于Agent的电网后备保护系统原理结构、算法和IP通信实现,利用电力和通信系统同步仿真平台EPOCHS在一简单电力系统上对所提出的保护系统进行了仿真实现,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全面民用化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实时相量测量技术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频率跟踪算法对相角误差的考虑不全面,从而其频率、相角、幅值等计算结果也不够准确。文中对DFT在非同步采样情况下的误差产生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给出了非同步采样情况下DFT相角计算结果的精确误差表达式,基于该相角误差公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DFT的电力系统相量测量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精确度高、可以自适应地抑制谐波干扰、计算量不大等优点,并用算例验证了这些优点。此外,还给出了实用的利用传统DFT方法计算功率的误差估计公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数字证书签名体制的电力系统信息交换安全认证体系,分别设计了PCI密码卡和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密码计算模块,通过嵌入密码计算模块或PCI密码卡,实现现有变电站设备与各信息交换主体通信的安全认证。密码计算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指定的密码技术。  相似文献   

9.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HK00371),是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水务集团。北控水务集团以领先的综合水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战略定位,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依托,以技术为先导,以管理为核心,专注于水务行业和环保行业,在集团化架构下,进行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决策和紧急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电力系统实时决策系统中强实时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其中网络设计采用复合网络拓扑,通信协议采用无连接的UDP通信协议,软件设计采用多媒体定时中断和非阻塞通信模式。实时性测试证明了强实时通信的可行性。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该通信设计方案可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力系统检修管理过程的全新建模方法及执行算法。以这种面向过程的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可使检修管理信息在调度与运行、检修部门间自动流转与处理,实现检修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提出了基于任务的建模思想,以基于Petri网的扩展P/T_系统为工作流模型。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方式及检修管理过程的建模原理和步骤。系统底层实现基于共享文档数据库及邮件传递技术,具有分布异构系统的互操作能力。给出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供电局检修管理系统中,验证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长沙华能自控集团,由长沙华能自控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华能中电控制设备有限公司、长沙华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研究所、湖南华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成,其核心企业长沙华能自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长沙华能1993年,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产品定点生产企业,直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香港、乌鲁木齐、昆明、哈尔滨、北京等地分别设有办事处。公司于1998年12月在国内同行中率先一次性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其生产的产品如下图。  相似文献   

13.
经推理证明,对于采用固定串联电容补偿的电力系统,如果对发电机转子角度施加一微小正弦扰动,则按系统线性化方程求得的电磁转矩稳态增量的正弦和余弦分量的幅值分别与电气弹性系数和电气阻尼系数成正比,从而提出了一种计算复转矩系数的微小扰动稳态响应算法。然后将这种算法推广到采用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电力系统的次同步谐振分析中,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步骤。采用IEEE典型系统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采用EMTP时域仿真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卫华集团     
《中国水利》2007,(20):70-70
卫华集团创建于1988年,总资产9.6亿元,总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员工3300多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80人,各种生产检测设备2360多台套。公司于1999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水电》2008,(6):I0002-I0003
2008年5月16日,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简称西北院)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认证审核,这标志着西北院综合管理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着西北院三标管理在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方面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标志着西北院向外界发出了庄严的承诺,在追求产品质量、效益的同时,对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区和关键断面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网的关键断面能够体现电力系统运行的薄弱环节,是电网稳定性分析和监视的重点对象。文中针对电压稳定研究的需要,提出了电力系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和联系紧密程度的评价方法,建立与电网网架结构相对应的图模型,然后引入了谱聚类算法,进行输电网分区分析,可层次递推地给出系统的合理分区,继而可确定各分区间的关键断面。通过IEEE 14节点算例和河南电网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系统的电压稳定关键断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某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集控站微机防误系统2.0”版本的五防系统,菜单传输站信息给电脑钥匙时生成的站信息文本,探索打开站信息文本的方法,解析文本信息所表示的含义;寻找出经模拟预演生成的操作票传输给电脑钥匙后,在电脑钥匙上“浏览”操作票或到现场“执行”操作票时,部分可操作元件电脑钥匙“语音报送及显示不正确”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需求,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公钥技术的电力数字证书服务系统(PCSS),讨论了其技术特点,分析了该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并介绍了其在电力业务服务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PCSS是一个安全支撑平台,能为它上面的应用系统提供强身份认证、加解密、签名验签、时间戳等安全服务,有效地解决了电力应用系统网络上用户身份认证和安全传输的问题。PCSS的实施将加速数字电力系统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对应用在恰甫其海电站中发电机出口GCB组合电器防误闭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三套防误闭锁钥匙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叙述,为此类设备在其他电站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确定型多地区电力系统的频率和交换功率的分散最优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一种适于对频率和交换功率进行分散控制的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一种具有任意分散信息的分散算法。最后把所提出的算法运用于上面的模型中。数字仿真表明,系统的动态响应非常接近于集中最优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