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场所辐射剂量、个人剂量、细胞遗传学指标检测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结果 射线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0.16%)高于对照组(0.04%),染色体畸变检出率(17.05%)高于对照组(5.1%),微核率(1.0‰)高于对照组(0.2‰),微核检出率(48.06%)高于对照组(1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x2=7.59,P<0.01;x2=57.23,P<0.01;x2=32.52,P<0.01);不同年剂量、累积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个人年剂量、累积剂量水平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产生的辐射效应导致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增加并与放射人员个人累积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马永志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43-2144
目的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接触者的细胞遗传学效应。方法抽取静脉血进行常规培养和制片。结果接触组不同工种染色体畸变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不同工龄的染色体畸变率较上岗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微核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放射人员细胞遗传学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测定,可以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评价慢性小剂量受照人员远期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分析职业性低剂量受照人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甲基纤维素法。结果:414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8%和3.9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423‰和23.43%,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之内;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及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受照者辐射损伤细胞遗传效应.方法用微量全血法培养检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CB法)及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X射线诊断组与介入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分别为0.38%、0.62%、12.80%、20.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X射线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可作为检测细胞遗传学辐射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和医用电离辐射放射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了解长期小剂量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45%,微核细胞率为1.38‰,明显高于对照组(0.15%,0.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龄组、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积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为当前放射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检测215名放射工作人员及86名健康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医务组与工业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分别为0.43%、0.64%、1.69%。、3.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可作为检测细胞遗传学辐射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铀矿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及其变化.方法 选取广东省某铀矿接受放射卫生监护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269人(放射组),未接触放射线的健康成人219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比较2组以及放射组不同工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总畸变率为0.68%,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5%,微核率为2.54‰,微核细胞率为2.44‰,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工龄≤5年组及工龄≥30年组染色体总畸变率高于工龄5~30年组(P<0.05).结论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的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升高;从事放射工作工龄较短或较长者染色体总畸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336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探讨电离辐射致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按性别、工龄、工种、累积吸收剂量等分类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的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累计吸收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 电离辐射对人类染色体产生致畸变效应,且微核率与个人累计吸收剂量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射线对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率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 2018年选取1 199名沈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选取435名未接触射线的健康从业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率进行培养和检测分析。结果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0.065%)和异常检出率(3.42%)高于对照组(0.014%、0.23%,均P0.01),放射组微核率(0.48‰)高于对照组(0.39‰)(P0.05);不同工龄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异常检出率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放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易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发生及其危害,列举了医疗应用中的放射事故,分析了放射事故的原因,后果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small dose ionizing radiation has been acquiring greater importance. The awareness of how and in what direction it show its modifying effects in small doses is an essential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standards, living conditions unde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ultured Hela cells and DEF 4/21 fibroblas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small-dose ionizing radiation, by examin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showed its modifying effect in small doses (0.1 Gy) in particular. Preexposure to small-dose radiation was shown to alter cell responses to subsequent radiation in large doses. The modifying effects of small-dose radiation turned out to depend on the interval of exposure to small and large doses. Sensitization was recorded at an interval of 2-3 min; an adaptive response was achieved when the interval increased up to 3-5 hours. Upon exposure, intercellular contacts contribute to the modifying effects of small-dose radiation. There was neither effect of sensitization nor adaptive response if single cells were exposed to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情况,为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84名在读继续教育专升本的放射工作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安全管理制度、防护用品、辐射安全监督认知情况及致病情况、辐射防护培训、健康管理等开展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简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医疗机构证照齐全,辐射防护用品达到89.86%以上,非查部位防护屏蔽为84.06%,辐射安全监督岗位设置、质保和专兼职安全防护人员方面均为68.12%,放射保健津贴66.67%、放射保健休假75.36%,其他方面数据均达到85%以上。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基本上能够贯彻辐射防护的政策法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得到有力的保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环境中,我们有时可能受到的不止是1种而是2种或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积极探讨电磁波损伤的规律与机制的同时,电磁波与其他形式的损伤因子,比如与低温、缺氧、射线等的复合效应,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军事领域,有专家甚至提出了电磁复合伤的概念。其中,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复合效应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武汉市某医院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共211名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7年个人外照射剂量和2018年初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按工种将研究对象分成X射线影像诊断组(104人)和介入放射学组(107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辐射暴露剂量和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关系。
  结果  介入放射学组个人年剂量均值[(0.16±0.21)mSv]高于X射线影像诊断组[(0.09±0.07)mSv](P < 0.01),介入放射学组的肌酐(Cr)值[(81.00±15.43)μmol/L]高于X射线影像组[(73.18±13.31)μmol/L](P < 0.05),其他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剂量每增加1个单位,研究对象中淋巴细胞(LYM)计数降低0.73个单位(P < 0.05)。未发现血常规和血生化其他指标与年剂量存在关联关系。
  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r值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IAEA is involved in capacity building with regard to the radiobiological sciences in its member states through its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gramme. Research projects/programmes are normally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ordinated research projects (CRPs). Under this programme, two CRPs have been approved which are relevant to nuclear/radiation accidents: (1) stem cell therapeutics to modify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to normal tissue, and (2) strengthening biological dosimetry in IAEA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