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3.
T2DM患者70例,其中合并UA组(G1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G2组)40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例。比较各组问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U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UA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UA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UA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抵抗组(IR组)67例,非胰岛素抵抗组(非IR组)64例,同时选择正常对照组63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及相关代谢指标。结果IR组、非IR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R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与非IR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增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水平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依次为腰围、甘油三酯、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结论慢性炎症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韦永强 《内科》2008,3(5):699-70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的关系。方法对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心绞痛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测定hs—CRP水平,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心绞痛组(P〈0.01)。结论动态监测hs—CRP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阚全娥  李全忠 《山东医药》2008,48(46):72-73
新诊断2型糖尿病76例,按照有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分成增厚组39例和无增厚组37例;另取正常健康者32例作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IM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MT增厚组和无增厚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IMT增厚组IRI高于无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初诊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IR/、hs—CRP呈正相关(r=0.451,0.057;P均〈0.01)。认为颈动脉IMT的增厚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hs—CRP水平的升高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将156例T2DM患者根据UAER水平分成三组:WAU组、MAU组、AU组,同时选54例非糖尿病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s-CRP及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较对照组hs—CRP、HbA1C、TG、HOMA-IR等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s-CRP与UAER、HOMA-IR呈正相关。结论hs—CRP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炎症标志物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定hs—CRP,并对其在老年和中青年ACS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和中青年ACS患者的hs—CRP浓度高于非ACS患者(P〈0.05);(2)在老年组,hs—CRP水平在冠脉1、2、3支病变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中青年组.冠脉2、3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年龄与hs—CRP水平不相关(r=0.0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炎症指标;血清FKN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hs—CRP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hs-CRP、ALT、TG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均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KN水平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RP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KN与BMI具有显著相关性(β=0.32,P〈0.01,R2=0.40);血清hs—CRP与BMI独立相关(β=0.30,P〈0.01,R2=0.37)。结论单纯血糖控制达标不能完全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非糖尿病脑卒中组及糖尿病无卒中组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并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58.0%)高于非糖尿病脑卒中组及糖尿病无卒中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脑梗死多见(94.0%),更容易出现肢体偏瘫(50.0%)、构音障碍(10.0%)和失语(24.0%)。血脂、血糖、尿酸、纤维蛋白原的水平高于糖尿病无卒中组和非糖尿病脑卒中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时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模式,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Cav-1)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证实的CAD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94例,单纯CAD54例,另选取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糖尿病16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CAD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CAD合并T2DM组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CA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核细胞Cav-1的表达水平与hs-CRP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47、-0.31,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D合并T2DM与Cav-1及FBG密切相关(OR=0.97、3.44,均P〈0.05)。结论 Cav-1表达低下是发生CAD合并T2DM的一个危险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CAD合并T2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询问相关病史,测定BaPWV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24小时尿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分析BaPWV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BaPWV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收缩压、空腹胰岛素、HOMA—IR、hs—CRP、24小时尿白蛋白及IMT呈正相关(P〈0.05),女性患者BaPWV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BaPWV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P均〈0.05);(2)进一步按病程分组,发现病程〉10年的患者,其BaPWV显著高于初发患者、病程〈5年及5一10年者(P〈0.05)。结论BaPWV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血压等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对于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代谢异常肥胖患者外周血脑肠肽: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和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48例糖代谢异常肥胖患者分为2组各24例:肥胖-糖耐量受损(IGT)组和肥胖-2型糖尿病(T2DM)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Obestatin、Ghreli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PI)水平。结果肥胖-IGT组和肥胖-T2DM组Obestatin和Gh-relin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Obestatin:(2.48±1.14)μg/L和(1.83±0.76)μg/L比(3.11±0.69)μg/L;Ghrelin:(2.86±0.76)μg/L和(2.33±0.61)μg/L比(3.65±0.80)μg/L,均为P0.05],且肥胖-T2DM组Obestatin和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肥胖-IGT组(均为P0.05)。随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增加,Obestatin和Ghrelin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肥胖-IGT组和肥胖-T2DM组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Obestatin和Ghrelin均与体质指数(BMI)、HOMA-IR、FPI、空腹血糖(FPG)和hs-CRP呈负相关。结论血Obestatin和Ghrelin水平的降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检测49例新诊断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AFLD组),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T2DM组),健康对照组35名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浆内脂素(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和相关临床指标。结果:T2DM患者血浆Visfatin、FF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NAFLD组血浆Visfatin、FF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T2DM+NAFLD组、T2DM组、正常对照组中Visfatin水平依次升高,组间统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和空腹血糖是影响血浆Visfatin及FFA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它在T:DM并NAFLD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11月在我科治疗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60例,按有无并发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30例)和单纯冠心病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静脉血HMGB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指标,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糖尿病组血HMGBl、hs.CRP、FBG、HbAlc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均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和三支病变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HMGBl、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将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糖尿病患者血清HMGBl水平升高不仅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也是反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弥漫和严重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同血糖状态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探讨hs—CRP、PAI-1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受试者各30例,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hs—CRP、PAI-1、血脂、空腹胰岛素等项目,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2型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对照组依次比较,hs—CRP、PAI-1、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hs—CRP、PAI-1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糖耐量减低人群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hs—CRP、PAI-1、BMI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糖调节受损时期即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并出现大血管病变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T2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压、血糖、血脂、SCr、ET-1、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浆ET-1和C-RP在DM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DM组血浆ET-1和C-RP水平随着SCr、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结论血浆ET-1和C-RP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92例代谢综合征(MS)、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应用免散瞳眼底拍照行眼底筛查。分析DR与年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程、血糖、HbA1c、血脂、BMI的相关性。结果MS组DR发生率高于DM组(P〈0.05)。DR组CRP、餐后2小时血塘、HbA1c、甘油三脂、血压、MS患病率高于非DR组(P均〈0.05),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长于非DR组(P均〈0.05)。DR与糖尿病病程和CRP浓度正相关(β=0.250、0.354,P=0.000、0.007)。结论DR与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risin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血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喂养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Irisin经腹腔注射后的血浆水平。血糖仪检测T2DM小鼠经腹腔注射Irisin后30、60、90、120、150、180和210 min的血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注射Irisin后肝脏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饮食(ND)组相比,高脂饮食(HD)组小鼠在第6周时血糖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葡萄糖耐量降低,说明T2DM小鼠造模成功。2与对照(Control)组相比,Control+Irisin组血浆中的Iris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3与T2DM+Vehicle(生理盐水)组相比,T2DM+Irisin组血糖于30 min时开始降低,60 min时出现显著差异(P0.05),到120 min时下降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升高。4与Control组相比,T2DM组G6pase和PEPCK的水平升高(P0.05),经外源给予Irisin后,G6pase和PEPCK的水平下降(P0.01)。结论:Irisin对T2DM小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可能与降低T2DM小鼠肝脏糖异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