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静态试验考察除磷菌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情况。在厌氧状态、在低有机负荷率的条件下,污泥释磷的速率随有机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有机负荷率超过一临界数值0.12gSCOD/gMLSS后,有机负荷率不再成为释磷菌厌氧释磷的限制性因素。此外,试验考察了硝态氮的存在对厌氧释磷和后续好氧吸磷的影响,发现硝态氮的存在不利于除磷菌的厌氧释磷并从而限制了在后续好氧状态下的吸磷效果。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厌氧工艺与MBP,联用处理生活污水来强化生物除磷效果,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选定了各个工段的工艺运行参数,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连续性试验,发现系统对COD、TP、SS、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0%、84.25%、100%、94.09%和85.33%。  相似文献   

2.
化学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除磷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从废水中回收磷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铁盐、铝盐和石灰3种常见化学除磷药剂的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如pH值、投加量、投药点以及经济性分析;概述了前置化学辅助除磷、协同化学辅助除磷、后置化学辅助除磷以及旁路化学辅助除磷4种化学辅助生物除磷工艺的特点,最后介绍了吸附法和结晶法除磷新兴工艺,阐明了磷资源回收是未来化学除磷工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厌氧-好氧交替工艺”生物除磷工艺,确定最佳厌氧时间为1.5h,最佳好氧时间为4h。应用特殊染色法直接将活性污泥制成切片染色,通过显微镜镜检PHB、Poly-p(聚磷颗粒),可以监测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4.
同步化学除磷(SCPR)是辅助生物除磷(BPR)最为简单和经济的措施.不同金属元素在生物除P中的作用不同,SCPR过程涉及的机制及其化学沉淀体系复杂,导致实际混凝剂的投加量通常是理论投加量的1.1~5倍.过量混凝剂以及混凝剂形成的化学沉淀在活性污泥中的累积对BPR系统的微生物存在抑制作用,使BPR系统生物除磷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氧化沟工艺生物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厌氧一缺氧一氧化沟工艺对氧化沟的除磷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该工艺具有较好的除磷效率,稳定阶段TP去除率能够达到90%,出水TP平均为1.62ms/L.(2)序批式试验中前30min磷的释放速度很快,单位MLSS的释磷速率为10.75mg/(g·h),而在30~120min磷释放速率很低,为0.48mg/(g·h).(3)出水TP的浓度与出水NO3较好的相关关系.(4)该工艺进水COD为340.4mg/L时,出水COD为50.7mg/L,COD去除率为84.5%;大量COD在厌氧区转化为聚磷菌胞内聚合物而去除,这部分胞内聚合物能够在缺氧区充当电子受体被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将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经研究发现,传统的生物降解方式已经无法将这些污染物完全处理和转化,必须采用一些化学方法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本文通过对化学除磷剂的阐述,进而探究化学除磷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CASS工艺协同处理高盐榨菜废水与城镇污水,考察含盐废水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化学强化除磷规律,并分析除磷剂对CASS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盐度为5 g/L、进水总磷为7.3~8.7 mg/L时,生物除磷出水总磷为2.1~3.6 mg/L,并分别建立了聚合硅酸铁、氯化铁和硫酸铝为除磷剂时的生物/化学强化除磷模型。除磷剂的投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处理系统出水COD和SS值,且强化效果依次为:聚合硅酸铁>氯化铁>硫酸铝。  相似文献   

8.
同步沉淀除磷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同步沉淀工艺的基础上,综述了同步沉淀在不同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除磷效果、化学试剂用量的控制、除磷过程模拟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同步沉淀中的化学试剂对生物处理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同步沉淀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及设计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交互式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改良SBR)处理城市污水的设计计算。工程规模60 000 m3/d,设计MLSS的质量浓度为4 g/L,设计好氧泥龄10 d;进水COD、BOD5、SS、NH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0、200、300、30、5 mg/L,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0.
污水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肖肖  陶禹传 《广东化工》2010,37(5):182-183
水体中氮磷的累积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富营养化污染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物质主要是磷。因此,除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除磷技术效果比较好、应用比较多的是生物除磷技术和化学除磷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串联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除磷效果不理想,常采取化学强化除磷的方法来达到排放标准.分别研究了前置、同步、后置铁盐( FeCl3)化学强化BAF进行化学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前置除磷效果最好,同步好于后置,但考虑到前置和后置都得增加沉淀池,所以同步强化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够使出水TP达标.  相似文献   

12.
使用A2O-MBR工艺处理人工合成的污水,并考察了该工艺对污水中COD、NH4+-N、总氮和PO43--P的去除效果,同时也研究了污泥的形态及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对COD、NH4+-N、总氮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8%、68%和70%左右,出水中NO2--N和NO3--N含量平均分别为0.4、4 mg/L。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部分已经呈现颗粒化状态,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研究揭示出使用A2O-MBR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水质比较稳定,运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排出厌氧富磷污水生物化学除磷脱氮ERP-SBR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ERP-SBR工艺采用循环污泥技术借助化学方法固定厌氧富磷污水中的磷酸盐,将排除活性污泥的传统生物除磷模式变为排除富磷污水,消除了生物除磷脱氮过程中控制污泥龄时存在的矛盾,使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可以在较长污泥龄条件下获得优异的同时除磷脱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SRT为5O-80d、进水TN为28.6~58.3mg/L、TP=5.5~13.25mg/L时,ERP-SBR处理出水COD≤34mg/L、TN≤6.02mg/L、PO^3-4≤O.23mg/L,富磷污水化学固磷所需药剂用量为传统化学除磷法的5%,所得化学污泥含磷量为12~15%,可实现磷资源的回收。  相似文献   

14.
化学法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及药剂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热动力学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在碱性条件下用NaCIO作氧化剂,Na2S和FeSO4作还原剂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并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了Na2S和FeSO4的最佳药剂比为:Na2S80%~90%,FeSO410%~20%。Na2S FeSO4比单独使用FeSO4少产生60%~70%的污泥。该工艺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并采用该工艺对某小型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工艺改造。结果表明,该新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工艺的场地、构筑物及设备,只需少量的改建投资即可达到污水站在保持较高的COD、BOD去除率的同时,出水氮、磷的含量也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除磷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总结了应用于生物除磷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核酸序列分析技术、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主的核酸杂交技术等,对其中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国内外强化生物除磷(EBPR)动态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其中较成熟的ASM模型和代谢模型,并对这两类模型中的代表模型的运用条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EBPR模型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代谢/ASM复合模型和杂交模型是EBPR模型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完善的EBPR模型的建立最终还要依赖于对EBPR代谢机理的透彻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曹长青  雷中方  刘翔 《水处理技术》2006,32(12):10-13,18
本文对荷兰Delft科技大学的生物除磷代谢模型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将其与ASM2d模型作了相应的比较。代谢模型在建模方法和模型结构上与国际水协会的动力学模型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提供了许多有关生物除磷的重要信息;它们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建立化学计量关系的方法尤其值得动力学模型开发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前置悬浮填料床-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理。工艺对COD的去除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缓解了生物单元的压力,增加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进出水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使得工艺对小粒径(1~40μm)颗粒物的去除率较单纯的化学絮凝一级强化或生物二级处理高。工艺进出水和反应池中氮、磷营养物质分布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增加了工艺除磷脱氮效果,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