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ECPGs)的制定已引起行业内的重视,AGREEⅡ等国际通用的指南评价工具也被逐渐应用于中医药ECPGs的质量评价。目前制定的部分中医药ECPGs存在一定的方法学缺陷,应用性质量低,更新缓慢。建议建立符合中医特色和国际通用规范的中医药循证指南制定技术规范,加强中医药循证指南质量的评价,重视中医药循证指南的定期更新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际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与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现状,指出作为指南制定基础的相关临床研究匮乏以及指南制定的程序与方法欠规范是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指南制定的程序与方法欠规范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医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方法学参考,并为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指南/专家共识制定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医骨伤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存在尚无骨伤科国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药在国际骨科指南中占的比重少、指南制定的方法学不规范、采用的证据评价及推荐体系尚需完善、临床研究证据级别低、临床研究未经伦理审查的现象普遍、临床医师科研能力整体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对策:提高临床医师的科研能力,遵循规范的指南制定流程,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采用GRADE证据评价及推荐体系,制定骨伤科国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推行伦理审查制度,推广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近5年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评价,为今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资料,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及国际指南库。采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表达的明晰性、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及总体评价。结果共纳入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8部。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在表达的明晰性领域平均得分最高,为82.29%;其次为范围和目的领域,平均得分70.95%;制定的严谨性领域平均得分52.99%;参与人员领域平均得分46.53%;编辑的独立性领域平均得分为45.31%;应用性领域平均得分最低,为44.27%。8部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的总体评价得分区间为50.00%~88.89%,其全面评估结果均为推荐。结论现有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在参与人员、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这3个领域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今后应按照规范的指南制定方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实践指南,同时也要重视指南制定后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AGREEⅡ工具评价国内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手工检索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自建库—2017年3月,由各学会或组织编写的临床实践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进行评价。分别分析每个指南的范围与目的、参与人员、制定严谨性、表达清晰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部指南。研究结果表明,4部指南的"范围和目的"(45.8%)和"表达的清晰性"(44.75%)分值最高,其次是"参与人员"(31.9%),"制定的严谨性"(18.98%),得分最低的是应用性(7%)和编辑独立性(1%)。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的应用性和独立编辑性,在以后的指南研制或更新中,除加强遵循国际通用原则外,还应注重加入中医药诊疗特色,尤其是对西医干预措施进行补充等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问题严重,亟需临床实践指南的指导.目前,专家共识法较循证法更适合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但是专家共识法应用到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衍变的专家共识法——基于临床实践的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并从研究思路、方法学解析、实施步骤等方面介绍了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指南是中医诊疗技术标准的基本形式,是中医优势和特色的有效载体。指南的制定、评价、应用应该是三位一体的,但我国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医临床指南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病证结合是中医临床指南的主要特点,其有效质量评价方法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指南的质量及其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慢性胃炎为范例,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慢性胃炎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指南质量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临床指南质量评价的方法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已发布的35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团体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存在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欠清晰、证据评价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针灸特色的问题。因此,《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评估规范》应要求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考虑针灸学科特色、综合评价现代文献证据、整合古籍文献与医家经验基础上,形成临床指导作用较好的推荐意见;同时应在指南制定过程提出针对性要求以促使制定过程更加清晰,研究方法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9.
杨金洪  胡静  杨逢春  张宁  王兵  栗新 《中国针灸》2012,32(7):649-652
目的:以针灸治疗失眠为例,探讨现有系统评价在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指导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全面检索并详细阅读相关中英文系统评价文章共15篇,分析其基本信息,重点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具体的制定过程,研究此类型文献对指南可能产生的指导意义和因其本身存在问题而在再利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结果:系统评价文献在适用人群、推荐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扩展推荐内容以及方法学方面对指南的制定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直接应用其研究结果、解读评价结果等方面仍需谨慎,必要时需做数据的重新核对。结论:系统评价文献对于指南的指导作用是重要的,但想要最大限度应用其中的信息,还需结合研究目标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国外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针灸疗法的情况,以了解国外针灸指南现状,为国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提出方向性建议。方法: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ressure""electroacupuncture"为关键词检索国外5个较权威的临床实践指南网站。结果:检索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93篇,以美国国家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s Clearinghouse,NGC)网站收录最多。筛选后符合要求的指南共68篇,涉及病症26种。自2012年以来,提及针灸疗法的临床实践指南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对针灸的推荐情况是:有35篇建议可以使用针灸,约占总数的51.5%,其中仅有1篇为强推荐,有10篇明确提出不推荐使用针灸;无指南推荐艾灸。结论:(1)国外机构对针灸的推荐意见强度较弱,推荐意见过于简略,不同国家或机构制定的指南质量相差较大,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有限。应制定专门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以期更有效地指导针灸临床决策。(2)目前国外临床实践指南相关针灸内容涉及的疾病与国外治疗病种相比明显偏窄。我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国应积极发掘针灸的优势病症,并积极参与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3)缺乏对艾灸疗法的推荐。对于未来的研究,应同时注重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循证医学方法编制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与现有的其他现有行业共识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践指南以文本简洁、一目了然为其实用性的前提条件,故一份临床实践指南无法装载下整个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过程,这就需要依托编制说明加以展现。目前虽然有关指南制订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均已成熟且规范,但就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如何去体现,尚无明文规定。该文通过借鉴标准制作过程中编制说明的框架,就临床实践指南如何制作一份逻辑结构清晰,过程透明、可溯源的编制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辅以实例加以展示,以期为将来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一份好的编制说明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到指南制订的"幕后"工作,且对整个指南的编制起到无形的监督作用,对提高指南编撰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德尔菲法和共识会议法在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规范.方法:检索1978年1月~2010年8月发表的采用德尔菲法、共识会议法制订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建立指南评价数据库,提取指南的基本信息、专家基本情况、进行的轮次数、用于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7个指南,其中德尔菲法制订12个,共识会议法制订155个.德尔菲法组的专家数为39.889±17.36,主要来源于全国,平均工龄在20年以上;轮次数为2.538±0.877;用于指南制订.共识会议法组的专家数为11.137±2.753,主要来源于省市级,平均工龄在10年以上;轮次数为3.721±0.691;用于指南制订.结论:在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德尔菲法和共识会议法的专家遴选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议在指南制订中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用-评价本为一体,目前由于指南信息不通畅,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后滞和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修订工作。据此,笔者在《中医药标准化网站》建设中,研究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推广模式,构建良好的指南发布平台和执行情况反馈平台,以期为指南的制修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专家共识法在中医临床指南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选择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梗死、偏头痛、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失眠、慢性胃炎、感冒、IgA肾病等11种临床常见、多发且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检索1980年至2010年发表的中医临床指南,对指南的制订组织、发表时间、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指南评价体系的构想,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应分为质量评价、临床适用性评价及临床应用性调查3部分。根据指南评价的不同目的、不同的评价人员、不同的评价方式及不同的评价时点,形成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临床适用性评价建议清单及临床应用性调查问卷。其中,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价指南制订过程中方法学质量,以衡量整个指南制订过程是否做到了科学严谨。评价人员必须是循证医学背景的方法学家。一个逻辑清晰、详细全面的指南质量评价清单将为中医药指南制订小组人员提供好的评价工具,对于指南的质量以及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参考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工具的制订流程及方法,经过中医药领域权威的临床专家与方法学家的论证,结合了中医药领域自身的特点,对中医药领域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建议清单的内容提出建议。该文介绍了整个质量评价建议清单,并针对每个条目给予详细解读,希望为将来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的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而指南已成为中医药技术核心标准的主体。随着循证医学在国内的崛起与发展,目前我国已发布指南500多部,数量不断增加,但指南的质量仍然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同样,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也逐渐引起行业内的重视,但质量情况也并不容乐观,多数指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证据的循证指南。只有可靠的指南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临床指导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指南的科学性及可信度,指南评价可作为一种促进指南质量提高的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指南评价标准体系,尤其是符合中医技术特色的评价标准体系,科学有效的对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评价已成为中医药发展迫切解决的重要任务。该文系统全面的梳理并分析了一系列国内外指南评价工具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关于建立中医药指南评价体系的思考和需要深入探讨的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但将现有的循证指南制定程序和方法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现状及中医自身特点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议,以期能够为制定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