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良性子宫肌瘤组织、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42例Ec组织中的TFF3、ER和PR,分析TFF3、ER、PR表达与E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TFF3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45.0%,EC组织中为66.7%,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1;TFF3蛋白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E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0.O%,EC组织中为54.8%,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5;ER阳性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P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7%,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5.0%,EC组织中为59.5%,不同组织间比较P〉0.05;PR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Ec组织中TFF3表达与ER、PR均呈正相关(r=0.002、0.004,P均〈0.01)。结论Ec组织中TFF3表达明显升高,ER表达明显下降;TFF3、ER、PR对E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Bcl-2和Fas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Bcl-2、FasL。正常子宫内膜Bcl-2的表达增生期明显高于分泌期(P〈0.05),FasL的表达增生期明显低于分泌期(P〈0.05)。EMS在位内膜Bcl-2的表达有周期性,但都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在位内膜FasL的表达无周期性,但分泌期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异位内膜Bcl-2呈持续高表达而无周期性,与在位内膜相似(P〉0.05),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异位内膜FasL的表达较高而无周期性,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的分泌期(P〈0.05)。认为EMS异位内膜Bcl-2的持续高表达是阻止异位种植的内膜细胞凋亡从而继续生长形成异位灶的原因之一;异位内膜FasL的持续高表达可能会诱导浸润至局部的免疫活化细胞发生凋亡,为异位内膜逃脱机体免疫细胞的清除而继续存活生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程炜  王颖梅  薛凤霞 《山东医药》2009,49(13):17-19
目的探讨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av3蛋白表达,并对其及E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Vav3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Vav3与ER表达无明显相关,而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表达存在相关性(rs=0.225,P〈0.05)。③Vav3表达在I、Ⅱ型子宫内膜癌之间无明显差异,Vav3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呈正相关(rs=0.276、0.238、0.237,P〈0.05),而与是否绝经、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ER可能存在交联对话。  相似文献   

4.
杨延冬  戴淑真 《山东医药》2010,50(11):82-83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et及CD147分子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及CD147分子在20份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期组)、20份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分泌期组)、55份子宫内膜腺癌癌组织(腺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组c—Met、CD147的表达高于分泌期组,P〉0.05;腺癌组二者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组与分泌期组,P均〈0.05。腺癌组c-Met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强,CD147表达与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原癌基因c—Met及CD147分子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Met与CD147分子表达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PCOS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AngⅡ及AT2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2型受体(AT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12例曾接受促排卵治疗、基础体温双相的PCOS患者为A组,其中6例行诊断性刮宫(诊刮)术者为B组;10例月经正常的育龄妇女作为对照(C组)。于经前2~3d测血清生殖激素及子宫动脉和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WD)、阻力指数(RI)。同日B、C组行诊刮术,测子宫内膜AngⅡ及AT2。结果B组子宫内膜腺上皮AngⅡ灰度值低于C组,(P〈0.01),其孕酮(P)显著低于C组(P〈0.01),腺上皮AngⅡ与P呈正相关(r=0.969,P〈0.05),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管周基质细胞AngⅡ与螺旋动脉RⅡ呈正相关(r=0.989,P〈0.05)。A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显示率低于C组(P〈0.05)。C组螺旋动脉Vs与其管周基质细胞AT2呈正相关(r=0.731,P〈0.05)。结论PCOS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AngⅡ的表达高于正常,可能与P较低有关;分泌期子宫内膜血供较少,与螺旋动脉管周基质细胞AngⅡ及AT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植入窗期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5例确诊为PCOS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病例组,15例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为对照组。排卵后第7天(植入窗期)活检采集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中的ERα、ERβ、PR。结果 ERα、ERβ、PR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胞核中,细胞质中有少量表达,病例组ERα、ERβ、PR的OD值分别为0.187±0.033、0.100±0.026、0.276±0.042,对照组分别为0.311±0.046、0.224±0.044、0.165±0.018,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PCOS不孕症患者植入窗期子宫内膜ERα、ERβ表达下调,PR表达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8例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TCRE患者的子宫内膜行PTEN、ER、PR测定,其中增殖期内膜15例、单纯性增生内膜27例、复杂性增生内膜17例、不典型增生内膜19例.结果 PTEN、ER、PR在增殖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内膜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均呈递减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EN、ER、PR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均呈负相关.PTEN、ER、PR阳性表达的不同与TCRE预后有关,随着PTEN、ER、PR阳性表达强度的逐渐降低,TCRE术后复发率呈递增趋势.结论 PTEN、ER、PR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 ER、PR的表达减低与TCRE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COX-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永杰  周军  沈蓉 《山东医药》2007,47(11):1-3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以64例手术切除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腺肌病34例为观察组;子宫肌瘤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在两组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COX-2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P均〈0.01;异位内膜病灶周围肌层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异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COX-2免疫组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结论COX-2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金英  刘淑红  王晶 《山东医药》2008,48(38):85-86
将56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切除术,治疗组21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对照组35例(月经周期增生期16例,分泌期19例)不用米非司酮.术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瘤体和子宫肌层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中PR、VEGF表达及肌瘤中的MVD表达降低(尸均<0.05);对照组增生期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中ER表达高于分泌期,PR、VEGF、MVD表达高于增生期(P均<0.05);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1);两组子宫肌瘤中各项指标表达均高于子宫肌层组织(P均<0.05).提示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PR、VEGF的表达,减少MVD,抑制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及其亚型PRA、PRB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样腺癌内膜(内膜癌组)组织中的PR及其亚型PRA、PRB表达情况。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内膜癌组P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膜癌组PR表达强度低于正常组和典型增生组(P均〈0.05)。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PR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6.7%(13/15)、74.5%(41/55),PR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0%(12/15)和69.1%(38/55),内膜癌组PRA、PRB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正常组25例(82.5%)PRA、PRB表达强度相等,不典型增生组和内膜癌组分别为7例(46.7%)、12例(21.8%),内膜癌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均〈0.01。内膜癌组只表达PRA或PRA占优势者24例(43.6%),明显多于正常组的5例(12.5%)和不典型增生组的4例(26.7%),P均〈0.05。PR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PRB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A、PRB表达均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组织PR亚型表达缺失、比例失衡,尤其是PRB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孕激素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icture^TM-PV6000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发现ERα和PR阳性染色只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9.2%。而癌旁组织均无表达,P〈0.001,ERβ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和72.9%,P〈0.05。PR表达与ERα有高度相关性(P〈0.01)。而与ERβ无相关性。ERα和ERβ、PR三者共同表达阳性率18.75%,明显高于ERα、PR共表达(2.08%)或ERβ、PR共表达(6.25%),P〈0.01。Borrmann分型Ⅲ+Ⅳ型(浸润型癌)者ERα阳性率(42.4%)显著高于BorrmannⅠ+Ⅱ型(局限型癌)者(13.3%)。P〈0.05;有淋巴和远处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IERα和孕激素受体在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等分化低的胃癌中表达较高,在中、高分化胃癌中表达较低。但无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和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认为ERα、ERβ及PR在胃癌中均有表达,ERβ占优势IERα在胃癌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胃癌Borrmann分型、淋巴和远处转移相关。ERα、ERβ及PR阳性胃癌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可行内分泌治疗,并应针对ERα和ERβ的不同表达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2.
段颜 《山东医药》2006,46(29):30-3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Elf-1、C-erbB2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比较。结果Elf-1表达强度子宫内膜癌组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均〈0.01),且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C-erbB2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肌层浸润无关(P〉0.05);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lf-1、C-erbB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Elf-1是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邹玲  张菊新  李丹丹 《山东医药》2009,49(14):75-76
目的 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roTOR)及磷酸化40S核糖体蛋白6s激酶(P-P70S6K)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49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组)、1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B组)、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C组)、10例子宫内膜增生期组织(D组)。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四组中的P.mTOR、P—P70S6K。结果A组P.mTOR、P.P70S6K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B、C、D组(P均〈0.05)。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期不同,其p-mTOR、P-P70S6K表达亦不同(P〈0.05)。结论p-mTOR、P—P70s6K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12例增生期内膜组织中的P.ERK。结果P-ERK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71.43%(35/49),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内膜的40.00%(8/20)及增生期子宫内膜的8.33%(1/12)(P均〈0.05)。P-ERK在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60.60%,显著低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的93.75%(P〈0.05)。P—ERK在病理分期Ⅲ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Ⅰ期的58.62%、Ⅱ期的85.71%(P均〈0.05)。此外,P-ERK在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深度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53.85%,明显小于≥1/2肌层深度的91.30%(P〈0.05)。结论P-ERK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Ras-MAPK途径的异常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KL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13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激肽释放酶基因4(KLK4)的表达情况。发现KLK4 mRNA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内膜(P均〈0.01)。KLK4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核内,各组中的内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KLK4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但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认为KLK4可能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玥  章明放  王霞 《山东医药》2011,51(47):30-3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抗原(CD133)、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75份(肿瘤组)、增生子宫内膜标本30份(增生组)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10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D133、ER表达,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CD13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及正常组,ER阳性率明显低于增生组及正常组,P均〈0.01。CD133、ER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D133、ER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核相关抗原( 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4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ki-67、bcl-2及STAT3,并分析三者的关系。结果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的ki-67、bcl-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分泌期,P均<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分泌期的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同期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bcl-2、STAT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ki-67、bcl-2和STAT3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ki-67、bcl-2及STAT3表达均升高,三者可能共同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行丽  井甜甜  黄婷 《山东医药》2010,50(13):25-27
目的探讨血清CA125、组织蛋白p16及survivi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腺癌组各40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及组织中p16及sure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血清CA125水平在手术前后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均〈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的表达明显降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rvivin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及强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内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血清CA125的阳性表达率与survivin的强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高,而p16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血清CA125水平、p16及survivin蛋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及临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蓉  侯文静 《山东医药》2009,49(50):72-7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癌瘤组织、30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FAK。结果正常对照组FAK均为阴性,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FAK阳性率分别为13.3%、36.6%、77.5%。子宫内膜瘤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K呈阳性表达。FAK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小兰  贾兰珍 《山东医药》2009,49(26):47-4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9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47例加用孕三烯酮或诺雷德治疗。结果妊娠21例(21.6%),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患者妊娠率分别为16.7%、27.9%,两者相比,P〈0.05;病理分期Ⅱ期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囊肿最大径线〈3cm者术后妊娠率高于≥3cm者,P〈0.01;单侧囊肿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双侧囊肿患者,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术后妊娠率与术前病理分期、不孕症类别、囊肿大小、是否双侧发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