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庭学  吴国平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96-1297,13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建  徐君华 《右江医学》2004,32(5):408-409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84例患者 ,按疾病类型分组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 3 2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40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12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hs CRP浓度。结果 hs 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hs 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s 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 CRP水平升高 ,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 ;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hs 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所有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将病变受累血管不同支数的患者Gensini积分、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sFasI、L-6与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9,0.271;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组和重度组sFas、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或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病变组sFas、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多支病变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表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高水平的sFas、TNF-α和IL-6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特别是在ACS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免疫因素和炎性因素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有交叉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要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各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IL-6、IL-10、CRP、TNF-α、sICAM-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TNF-α、sICAM-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而两者间IL-6、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IL-6、IL-10、CRP、TNF-α、sICAM-1水平均高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IL-6、IL-10、CRP、TNF-α、sICAM-1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其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CP感染与IL-6, TNF-α和CRP水平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燕  郑菊英  喻玲  何力鹏  吴晓玲  贾秋萍 《医学争鸣》2003,24(16):1489-1491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IL-6、TNF-α和CRP的变化,探讨CP 感染与炎症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感染和炎症在CH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RI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ITT),分别测定80例CH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P特异性抗体IgG和炎症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 结果: ① CHD组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及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 CHD组血清IL-6, TNF-α和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组IL-6、TNF-a和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④ CP感染分别与IL-6、TNF-a和CRP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CP感染与IL-6、TNF-α和CRP在CHD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治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0例,分为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及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MP-9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MMP-9浓度高于SAP组及对照组,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MMP-9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浓度可能有助于ACS的诊断,预测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比较30例HCV抗体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阳性组)与30例HCV抗体阴性(阴性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阳性组较阴性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阳性组ALB、PA组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感染HCV可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并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8.
吴洁  郜攀  张倩  刘凌琳  熊玮 《广西医学》2022,(8):801-804
目的 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以及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招募身体健康且经双源CT检查确认无冠状动脉斑块的48名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评估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血清sCD14和TLR4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和UAP组血清sCD14、TLR4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162例心绞痛患者中,斑块类型为软斑块57例、纤维斑块69例、钙化斑块36例。纤维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均低于软斑块组(均P<0.05);血清sCD14、TLR4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均升高,且两者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不稳定软斑块者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均高于稳定硬斑块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心绞痛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 (ELISA)和透射光免疫比浊法测定 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 (UA组 ) ,3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以及 2 7例对照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同时对UA、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积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SA组、UA组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呈递增趋势 (P <0 0 1)。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③UA、SA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而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李广明  王兆赟  娄宇  李颖 《当代医学》2021,27(3):101-103
目的探讨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细胞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7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2例;心功能分级Ⅰ级34例,Ⅱ级76例,Ⅲ级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cTnI、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cTnI、IL-6、TNF-α水平均高于UAP组及SAP组(P<0.05);UAP组血清cTnI、IL-6、TNF-α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心功能分级Ⅲ级血清cTnI、IL-6、TNF-α水平高于Ⅱ级及Ⅰ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Ⅱ级血清cTnI、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Ⅰ级患者(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 TnI、IL-6、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不同冠心病病理类型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cTnI、IL-6、TNF-α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早期检测cTnI、IL-6、TNF-α水平,可为冠心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中炎症标志物及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并探讨其在CHD病变过程中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法及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CHD患者及CHD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比较。结果:CHD患者组血浆CRP、IL-6、TNF-α、OX-LDL及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CHF后,其浓度进一步升高(P<0.05,P<0.01);相关分析表明:CRP与IL-6、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08,0.69;P<0.05);OX-LDL与MDA、CRP、IL-6 ;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63,0.78,0.62,0.55;P<0.05),MDA与CRP、IL-6、TNF-α之间也呈正相关(r=0.73,0.60,0.54;P<0.05)。结论:炎症反应与脂质代谢紊乱在CHD的病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CH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颈动脉斑块类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硬斑数量增加,软斑数量减少,IMT明显缩小,TC、TG、LDL-C、IL-6、TNF-α及hs-CRP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4例(10.0%),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例(1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减轻免疫炎性反应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热敏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变化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QT间期离散度(QTd)以及心脏缺血相关事件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血脂(TG、TC、LDL-C)水平、QT离散度均得到改善(P<0.05~0.01),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发生心脏缺血相关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热敏灸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心脏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炎性标志物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并与45名健康人(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前AMI和UAP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TNF-α和IL-8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932、r=0.956、r=0.897、r=0.873,P<均0.01);S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TNF-α、IL-8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抗炎治疗3个月后冠心病患者整体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_1(vasc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s,VCAM_1),细胞间黏附分子_1(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_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_α,TNF_α)水平变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血清VCAM_1,ICAM_1,TNF_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外周血VCAM_1I、CAM_1及TNF_α水平无相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VCAM_1,ICAM_1与TNF_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CAM_1,ICAM_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VCAM、ICAM_1与TNF_α成正相关提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之保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保心汤和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保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确切的疗效,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TNF-α、ICAM-1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16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SAP组39例、UAP组109例、AMI组68例,另选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TNF-α及IL-8等,同时检测并比较各组PCI术前、术后TNF-α和IL-8表达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8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冠心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而冠心病三组间TNF-α和IL-8水平比较,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组冠心病中PCI术后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1),且PCI术前、术后IL-8和TNF-α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高,接受PCI术后其增高更明显,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TNF-α和IL-8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姜成  郑良荣  张丹  董行东  刘立志  陈加才 《浙江医学》2011,33(10):1433-1435,145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9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含量,观察其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数量血管病变及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同数量(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以及不同血管狭窄程度(〈80%、80%~90%、〉90%)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IL-1、IL-8及IL-12在冠心病息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反应蛋白的(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水平,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P<0.05),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减慢心率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能减慢心率,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