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SOD和丙二醛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13.67&;#177;6.24)分;对照组(18.64&;#177;8.67)分,P&;lt;0.05],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治疗组(1.91&;#177;0.26)nkat/L;对照组(1.56&;#177;0.24)nkat/L.P&;lt;0.01],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9.54&;#177;1.42)μmol/L;对照组(11.46&;#177;1.63)μmol/L,P&;lt;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和自由基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56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在发病1~72h内就诊,并经头颅CT证实,梗死灶体积≤10cm3,排除了脑梗死性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丙二醛的测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69±7.03,对照组为19.87±9.4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P<0.01),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以往单方面研究低氧或低温对机体的影响比较多,目前低氧和低温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研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目的探讨急性低温低氧这两因素同时作用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地点为右江民族医学院应用生理研究室.实验选用健康家兔32只,体质量1.8~2.5 k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家兔分成4组,每组均8只常温常氧组、低温低氧组、心肌缺血常温常氧组、心肌缺血低温低氧组.将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置于低温[(-10±2)℃]和低氧(氧含量为8.5%)冷柜中1 h,然后测定血清中SOD活力和丙二醛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正常和心肌缺血家兔在急性低氧条件下血清SOD和丙二醛水平比较.结果低温低氧组家兔血清中的SOD[(371.04±29.96)kNU/L]明显低于常温常氧组[(424.09±22.59)kNU/L](t=5.21,P<0.01),丙二醛[(5.58±0.44)μmol/L]高于常温常氧组[(4.44±1.11)μmol/L](t=3 21,P<0.05).心肌缺血低温低氧组家兔血清中的SOD明显低于心肌缺血常温常氧组(t=4.37,P<0.01),丙二醛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常温常氧组(t=2.94,P<0.05).结论急性低温低氧共同作用可加重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0例6 h以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和48 h,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在治疗后3,7,30 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8 h亚低温治疗组在入院治疗后第30天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24 h亚低温治疗组(P<0.005).结论①局部亚低温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适当延长亚低温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更好.②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0例6h以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24h和48h,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在治疗后3,7,30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8h亚低温治疗组在入院治疗后第30天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24h亚低温治疗组(P<0.005)。结论①局部亚低温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适当延长亚低温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更好。②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32例脑梗死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静脉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用药后1、3、5、7、10d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OD及MDA的含量,并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的SOD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清SOD及MD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至1周后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脑梗死超氧化物反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由基对急性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了28例急性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急性肺部感染患者组SOD的活性及MDA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自由基一方面杀死细菌,另一方面也可以损伤机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旨在观察口服茶多酚对被试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67人(年龄20-80岁,男性37例、女性30例),给予茶多酚(250mg/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检测被试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等。结果 口服茶多酚可显著降低被试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 适量口服茶多酚有利于抑制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脑保护作用。方法 8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微创术组和内科组,生物化学法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2d、3d、5d、7d、10d血清SOD和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 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结果 微创术组SOD浓度较内科组明显增高(P<0.01),MDA浓度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能使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浓度增高、MDA浓度降低,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通过增强自由基清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对人体内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探讨耳穴压丸对体内自由基是否有清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潍坊医学院校医院及解剖学教研室完成。对象为60~81岁的健康老年人,共32人。取耳穴心、肺、肝、脾、肾、内分泌、缘中、皮质下。常规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固定于上述耳穴,嘱受试者每日自行按压4次,历时60d。在受试前、后分别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测定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以受试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32例受试者有3例因身体不适而中断测试,29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丙二醛含量:受试前高于受试后[(4.86±0.59),(4.49±0.55)μmol/L,t=2.4703,P<0.05];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受试后高于受试前[(108.37±20.17),(96.61±18.52)NU/mL,t=2.3127,P<0.05)。结论:耳穴压丸能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可作为抗衰老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田华  王岱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53-155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对人体内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探讨耳穴压丸对体内自由基是否有清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潍坊医学院校医院及解剖学教研室完成。对象为60-81岁的健康老年人,共32人。取耳穴心.肺.肝.脾.肾.内分泌.缘中.皮质下。常规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固定于上述耳穴,嘱受试者每日自行按压4次,历时60d。在受试前.后分别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测定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以受试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32例受试者有3例因身体不适而中断测试,29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丙二醛含量:受试前高于受试后[4.86&;#177;0.59),(4.49&;#177;0.55)μmol/L,t=2.4703,P〈0.05];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受试后高于受试前[(108.37&;#177;20.17),(96.61&;#177;18.52)NU/mL,t=2.3127,P〈0.05)。结论:耳穴压丸能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可作为抗衰老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1次/d,20min/次,治疗20d。治疗前后两组均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1.42±5.64)分,对照组为(14.73±6.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105,P<0.05)。Barthel指数治疗组治疗后为(56.72±13.68)分,高于对照组(53.22±13.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P<0.05)。血液流变学两组均有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舒明  喻贵 《临床荟萃》2022,37(10):912-915
目的 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 dimer, DD)水平均较高,血浆凝血酶时间(plasma 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亚组IL-6、TNF-α、hs-CRP、DD、Fi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Fib和DD水平均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对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2例健康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55.17±40.18ng/L和230.95±30.81ng/L。说明急性脑梗塞组CuZnSOD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01)。急性脑梗塞患者又随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组和低右加川芎嗪(川芎嗪)治疗组,低右组治疗前后CuZnSOD含量分別为151.99±38.74ng/L和185.67±45.46ng/L(P>0.05),川芎嗪组治疗前后CuZnSOD含量分别为158.00±41.23ng/L和207.21±40.05ng/L(P<0.01)。提示川芎嗪可增加脑梗塞患者CuZnSOD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柴美静  王佩 《临床荟萃》2016,31(10):1092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小檗碱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等基础治疗;盐酸小檗碱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小檗碱片0.5 g,每日3次,连续应用14 天。均在入院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14 天抽取卧位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MDA的水平;均在入院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14 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小檗碱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及血清MDA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小檗碱组NIHSS评分及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低MDA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赵杨  马良  钟启刚 《临床荟萃》2021,36(3):212-215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联合组77例,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9.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72h和7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脑梗死体积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72h、7d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瘫痪肢体神经功能评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口水膀,有脑保护作用,为应用低温治疗脑梗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