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两种不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61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剔除肌瘤个数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最多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两组随访B超均未发现明显肌瘤结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学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5-3326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剔除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28例,行开腹剔除术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4.
金钰铌  张学军  许静  候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506-3507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80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组(B组8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多于B组(P<0.05),手术剔除的子宫平滑肌瘤个数A组多于B组,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未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要在术前认真分析,为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73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组3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患者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所需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可快速恢复,出血量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兰芳  芦莉  白文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41-17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分析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9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现盆腔粘连范围、粘连程度均高于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剔除直径大于10cm的肌瘤个数、子宫创面缝合例数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使用止痛泵及发热情况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例110例,随访时间1~5年,肌瘤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但此术式需要良好的手术技巧,并且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腹、阴式、腹腔镜下3种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开腹组)、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26例(阴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5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组手术时间最短(84.2±29.8min),开腹组次之(102.7±30.8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最长(129.6±39.7min),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122.3±44.1ml),与开腹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最大直径开腹组最大(8.0±2.8cm),与腹腔镜组、阴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21.0±4.8h),腹腔镜组次之(24.4±5.1h),开腹组时间最长(30.5±4.7h),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时间最长(7.5±1.1d),与阴式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范围更广,3种术式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8.
龙平九 《中国保健》2009,(17):720-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3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数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高,为95.2%,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低为80.9%,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为90.4%,腹腔镜和阴式组与开腹式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型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在手术术后的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得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腹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而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最低,显著低于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的创伤小,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myomectomy,TAM)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直径3 cm~8 cm)的5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5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降低术后病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62例和应用腹腔镜技术40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68例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和39例腹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观察组(113±13.7)min、(99±11.9)mL、(33.4±6.3)h、(5.3±0.8)d、8.8%,对照组(83±7.2)min、(124±15)mL、(54±9.6)h、(7.2±0.6)d、2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如果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百克钳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百克钳组与超声刀组,各46例.结果:百克钳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超声刀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百克钳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超声刀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过程中,百克钳的运用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较短,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5月本院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指标和术后恢复指标、住院时间、VA S评分、术...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份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救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的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下给予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t值分别为2.451、2.631、2.042、2.185,均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x2=5.613,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肌瘤剔除术的患者(t=1.993,P<0.05);而术后6个月后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略高于开腹组患者,但无统计学的差异(x2值分别为1.422、2.021,均P>0.05).结论 微创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开始下床和术后排气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卓群  张庆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86-528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80例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分别为(26.3±5.6) ml、(40.6±2.8) ml,t=14.44,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3.6±2.5)d、(7.2±1.6)d,t=7.67,P<0.05;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2.3±3.1)h、(15.2±1.4)h,t=5.93,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4.3±2.4)h、(16.5±1.7)h,t=4.73,P<0.05.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开腹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