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丙烯腈改性淀粉为分散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淀粉分子链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丙烯酰胺(AM)等共聚单体,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阳离子型淀粉接枝苯丙乳液施胶剂。探讨了K2S2O8/NaHSO3氧化还原型引发剂、共聚单体等对施胶剂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DM)=2%、w(AM)=0.3%、m(改性淀粉)∶m(单体)=1.0∶1.5、m(St)∶m(BA)=2.3∶1.0、引发剂中m(K2S2O8)∶m(NaHSO3)=1.0∶1.0且氧化剂w(K2S2O8)=0.10%时,施胶剂的施胶效果最佳,并且优于传统苯丙乳液施胶剂。  相似文献   

2.
无皂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施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型引发剂,采用无皂种子乳液共聚法合成了一种阴离子型乳液施胶剂;然后将该施胶剂与氧化淀粉复配制成施胶液。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及施胶液应用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施胶剂的较佳反应条件为m(MAH)∶m(St)∶m(BA)=1.7∶5.7∶4.3、n(KPS)∶n(亚硫酸氢钠)=3∶2且w(KPS+亚硫酸氢钠)=2.5%、反应温度68~75℃和反应时间6 h;该施胶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9.02℃和105℃;将该施胶液用于纸张表面施胶时,其纸张施胶度比原纸提高了4倍,其纸张平滑度、耐破度及张力等比纯淀粉施胶液分别提高了89%、17%和58%。  相似文献   

3.
氧化淀粉基水性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NaHSO3)为引发剂,在木薯氧化淀粉上接枝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并引入功能单体丙烯酸(AA),采用无皂聚合法合成了氧化淀粉基水性胶粘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与氧化淀粉配比、单体配比、功能单体用量、聚乙烯醇(PVA)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1.8%、m(单体)∶m(氧化淀粉)=3.0∶1、m(St)∶m(BA)=1.75∶1、w(AA)=2.0%和w(PVA)=3%~4%时,所制备的胶粘剂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剥离强度为23.15 N/mm、拉伸强度为0.92 MPa。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为主链、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改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无皂淀粉基阳离子苯丙乳液。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该乳液稳定性及乳胶膜性能等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对乳液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DMC)∶m(淀粉+St+BA)=0.8∶1、m(淀粉)∶m(St+BA)=1.00∶3、m(St)∶m(BA)=1.50∶1、反应温度为80℃、w(引发剂)=2%且m(过硫酸钾KPS)∶m(NaHSO3)=2∶1时,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纸厂回收并经过处理的废淀粉作为聚合物的主链,通过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单体,合成出一种稳定的苯丙乳液施胶剂。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2.5%~4%、反应温度为70~80℃和m(总单体)∶m(废淀粉)=1∶1.5时,废淀粉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剂的综合性能最好;该施胶剂能有效提高原纸张的各项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其性能略低于市售施胶剂;废淀粉回收价格较低,将其用于纸张施胶剂的制备,可达到降低污染、节约成本等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自制氧化阳离子醚化淀粉、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抗水性能的苯丙乳液。研究了醚化剂用量,单体间配比,淀粉与单体配比,丙烯酸用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表征,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表明:当m(单体)∶m(淀粉)=2∶1,m(St)∶m(BA)=3∶1,醚化剂用量为4%,丙烯酸用量为4%,双氧水用量为3%时,乳液的抗水性能最佳,最低可达30.09g/m2。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接枝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了改性淀粉木材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w(淀粉)=20%(相对于胶粘剂质量而言)、m(BA)∶m(VAc)=3∶1、m(引发剂)=0.32 g、V(氧化剂)=0.8 m L和m(PVA)=3.5 g时,改性淀粉木材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其各项性能均达到HG/T 2727—2010标准中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碱性条件下,玉米淀粉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处理后,在引发剂存在下,与醋酸乙烯酯进一步接枝共聚制得了交联玉米淀粉-醋酸乙烯酯乳液,经红外光谱确认了共聚物,较好的乳液制备工艺:m(淀粉)∶m(环氧氯丙烷)=25∶1,90°C交联1 h,加入过硫酸铵,按m(醋酸乙烯酯)∶m(淀粉)=3∶1,在70°C接枝共聚3 h。各种淀粉胶液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交联玉米淀粉-醋酸乙烯酯接枝聚合乳液冷热稳定性好,耐水性≥54 h,储存期360 d,剪切强度达9.1 MPa。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烷偶联剂、丙烯酰胺(AM)为硬单体和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了木材用改性木薯淀粉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该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是V(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6 m L、m(单体)∶m(淀粉)=0.9∶1.0、m(AM)∶m(BA)=0.56∶1.0、m(APS)=0.3 g、m(淀粉)=25 g、反应时间为4 h和反应温度为50℃,此时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干态、湿态剪切强度分别为5.26、4.18 MPa。  相似文献   

10.
以过硫酸铵(APS)/无水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淀粉与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单体配比、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对反应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6.0%,m(淀粉)∶m(单体)=1∶4,单体的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均参与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铈为引发剂,合成了氧化淀粉及可溶性淀粉等变性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详细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及淀粉性质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用氧化淀粉,可溶性淀粉等变性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可获得比原淀粉高得多的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在瓦楞纸中的使用表明,添加0.5%的氧化淀粉一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可使瓦楞纸的环压强度增加52%。  相似文献   

12.
以可溶性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高锰酸钾/草酸为引发剂,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考查了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引发剂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接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2,引发剂质量为0.35g,50℃反应3h接枝效率最高,处理高岭土溶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V(环己烷)∶V(淀粉溶液)=4∶1构成反相悬浮体系,m(Span60)∶m(Tween60)=2∶1复配为分散剂,在60℃下以K2S2O8-NaHSO3引发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制备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微球。正交实验表明,合成共聚微球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淀粉液浓度20%,引发剂用量0.2 g,MBAA用量0.4 g,油水比为3∶1,乳化剂用量1.0 g。用SEM和粒度分析仪对微球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RD,TGA对其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聚物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50.2μm,微球中存在酰氨基结构,与淀粉颗粒相比,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盐用于反相乳液中淀粉接枝反应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峰  杨锦宗  刘兆丽  马希晨 《精细化工》2003,20(6):326-328,336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聚合单体、以脂肪酸盐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讨论了脂肪酸盐的金属离子种类、碳链长度、乳液形成方法、乳化剂组成、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产品特性黏数及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单一的脂肪酸盐以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物的乳化效果较好,当m(油酸)∶m(油酸钠)=60∶40的复配物为乳化剂,w(乳化剂)=6%,V(油)∶V(水)=1 2∶1,n(AM)∶n(DMDAAC)=3∶1,c〔(NH4)2S2O8〕=3 5×10-4mol/L,t=6h,θ=45℃时,单体转化率达99 7%,接枝率达97 6%,接枝效率为97 9%,特性黏数为1120mL/g。  相似文献   

15.
张文  孔凡波  文科 《陕西化工》2014,(3):501-50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对其进行碱化及醚化,将醚化中间体与AM、AA、DMDAAC进行接枝共聚.玉米淀粉羧甲基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40℃碱化1h,水∶淀粉=1∶1(质量比),NaOH∶ClCH2 COOH=2.25∶1(摩尔比),以及醚化时间为3h、温度51℃.CMS与烯类单体接枝共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硝酸铈铵∶过硫酸钾=1∶1(质量比),反应温度55℃,时间4h.接枝共聚产品的降滤失性能有所差异,当各自降滤失性能发挥至极佳时,产品的最佳合成配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乳液接枝法合成氯丁接枝胶MCR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乳液接枝法合成了氯丁橡胶(C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物MCR,并通过盐水凝胶、水洗、干燥制得块干胶。研究了氯丁二烯种子胶乳转化率、分子量调节剂用量、残留氯丁二烯含量以及接枝反应温度、CR/MMA比例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7.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反应温度影响显著;乳化剂用量和油水比对反相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淀粉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淀粉团粒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8.
CR-MMA乳液接枝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液接枝法合成了氯丁橡胶(C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物,并用喷雾干燥法制得了粉末状干胶。研究了氯丁二烯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残留氯丁二烯含量、接枝聚合温度、MMA用量等对接枝共聚物溶解性和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