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管理法》法律责任一章规定的是,由于当事人违反土地管理法设定的法律义务而引起的对其不利的法定后果.这种后果的承担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完善土地管理法法律责任是落实党中央上述要求的客观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列入2009年立法计划,笔者认为在修订土地管理法法律责任条款时,应当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2012,(3):14-17
陈耀光代表(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修改《土地管理法》细化征地补偿标准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没有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权威,其中规定的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也十分有限。建议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从1999年实施以来,已经过了十多年,这部法律确立了土地用途的管制制度,强化了耕地的保护,改革了建设用地的审批,完善了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覆盖不全。《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遏制了建设用地过快扩张、耕地大量减少势头,但用途管制范围有限,亟待扩大到所有国土空间。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又一次明确了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并对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方向。笔者认为,要建立严格规范和有效的土地制度,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石,这是宪法的需要;有利于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也就是要坚持“两个最严格”(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23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根据国土资源部李元副部长所作《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说明:为使《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征用制度与《宪法》规定相一致,提请审议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只对土地征用制度作出了相应修改,不涉及《土地管理法》其他内容的修改,对《土地管理法》其他内容的修改,国土资源部正在抓紧工作,待中央关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出台后,国务院将提出全面修改《土地管理法》的议案,提诘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4年10月,国务院已经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全面修改《土地管理法》工作已经展开.为了使即将出台的新《土地管理法》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在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这几年的土地管理实践,笔者拟就土地管理立法中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简称《土地管理法》,下同)在经过了1998年的修改以后,其中最有历史意义、贡献最大的,就是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这使得先行《土地管理法》更具备科学性和更具有法制色彩。以用途管制制度为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政府参事秦希燕在两会上表示,希望通过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引入市场化原则,平衡推进城镇化建设. 秦希燕认为,对农村宅基地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的关键是修改《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按照《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包括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就是说,按照《土地管理法》的上述规定,实际上是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流转.而《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其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两个最严格制度”,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86年拉开现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的序幕以来,全面建立了初始地籍管理制度,并及时转入日常土地变更登记工作,为规范土地市场管理,促进企业改制和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金融制度改革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几年来,土地登记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对土地登记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了《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等,为土地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我…  相似文献   

11.
李响 《国土资源》2010,(3):8-10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重申:"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而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涉及农村土地的内容也占了一定篇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农村土地话题自然也成为热点之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广受关注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为提高立法质量,我国的法律草案一般实施三审表决制,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有望迎来正式出台的历史时刻,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交卷时刻。土生百物,地载万代。中国人有着最深厚的土地情结。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以来,土地管理法修改规划已久,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特别  相似文献   

13.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征地补偿行为程序的规定,概括称之为“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但是现有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规对征地补偿法律程序规定尚不具体,对征地补偿相对人的救济途径也没有准确详尽的规定。因此笔者想针对现阶段征地补偿工作的流程和救济途径的制度之完善发表一些见解,希望能为我国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工作做些有意义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同时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  相似文献   

15.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等六部委负责人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在促进和推1"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等六部委负贵人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在促进和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国土资源部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为推进农村征收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机制,规范征收土地补偿安置行为雏护被征收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实行征收土地补偿同地同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管理法》自制定以来,已进行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是1988年,依据宪法修正案,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允许依法出让土地使用权;第二次是在1998年,主要是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法律关系,同时对内容细节进行较多的充实。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土地管理法》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因此,进行修改完善十分必要。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新修订的《宪法》,清晰地规定了土地征用问题,将征地区分为“征收”和“征用”,这为修改《土地管理法》提供了宪法根据,是国土资源管理法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从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如何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解决土地征收目录和公共利益的认定问题;规范土地征收程序,解决民主协商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问题;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解决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问题;以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问题,是开展征地制度改革所要解决的四大核心问题,更关系到下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9.
前言 一、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变迁 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它始于1953年政务院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修订),在房屋拆迁方面,确定了拆迁房屋的原则、程序、权限及其补偿标准.1986年的土地管理法对过去法规中有关房屋拆迁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其主要内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铁路用地是铁路运输生产的物质基础,是铁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及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核心是要采取更严格的制度,切实保护好有限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