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肿瘤细胞有多种干细胞标记的表达,深入研究其表达规律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病机制、完善肿瘤干细胞理论。 目的:检测大肠癌实体组织中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CD133、CD166、Oct4、Sox2、C-myc、Klf4、Bmi-1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以及CD133免疫磁珠分选阳性与阴性SW620细胞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差异。 方法:选临床病理诊断清楚的29例大肠癌组织标本提取RNA,RT-PCR检测CD133、CD166、Oct4、Sox2、C-myc、Klf4、Bmi-1在大肠癌组织与癌旁对照组织中的表达。CD133免疫磁珠分选SW620,提取CD133细胞与CD133阴性细胞RNA,RT-PCR检测分选后上述基因的表达差异。 结果与结论:29例标本均诊断为低、中分化腺癌或黏液腺癌,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灰度相对值癌组织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 < 0.05)。RT-PCR检测分选后CD133+细胞CD133,CD166,Oct4,Sox2,C-myc,Klf4,Bmi-1表达,结果均高于CD133-细胞。提示,CD133、CD166、Oct4、Sox2、C-myc、Klf4、Bmi-1相关干细胞标记可作为大肠癌肿瘤干细胞标记并有望用于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 G相关蛋白RYB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YB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RYBP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RYBP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31.4%,16/5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6.7%,34/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YB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数目、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A199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及肿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RYBP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Pc G相关蛋白RYBP在胰腺癌中低表达,RYBP表达降低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OSCC组织标本85例,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蜡块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HPV在OSCC组织中的检出率为29.4%(25/85),阳性患者以非吸烟者居多,高于阴性患者(P0.001)。HP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EGFR、S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9.4%(59/85)、71.8%(61/85);EGF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1);Sox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01、P0.009)。随访2年以上的OSCC患者中17例出现复发(复发组),HPV阳性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5.9%(1/17),低于HPV阴性患者(P=0.037);EGFR、Sox2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2%、94.1%及64.7%、66.2%;Sox2蛋白在复发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47)。结论 OSCC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HPV阳性患者复发率低于阴性患者;EGFR表达与肿瘤分级有关;Sox2表达与肿瘤分级、TNM分期及复发相关。HPV阴性、EGFR及Sox2阳性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EpCAM 和 Sox2在三阴性乳腺癌(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CAM和Sox2在81例TNBC、7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 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on-TN-BC)、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NBC组织中EpCAM、Sox2的阳性过表达率分别为74.1%、54.3%,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5.0%和0)(P<0.05);EpCAM蛋白过表达与TNBC 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05);Sox2蛋白表达与TNBC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呈正相关( P<0.05)。 EpCAM 和 Sox2蛋白表达可能具有相关性。结论 EpCAM和Sox2蛋白在TNBC中均高表达,可能具有促癌作用及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CT4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OCT4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为80.0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4阳性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尚无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7.70±0.0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7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4阳性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OCT4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结论 OCT4在结直肠癌中过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1例胰腺癌标本,26例癌旁组织,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IL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ILK蛋白定位于细胞浆,其表达率为65.6%,其中7例Ⅲ期胰腺癌中有6例ILK染色强度均呈(+++);26例癌旁组织中有3例阳性表达,表达率11.5%;4例正常胰腺组织未见ILK的表达,胰腺癌组织的ILK表达明显高于可配对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胰腺组织(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胰腺癌组织IL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ILK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病理类型中的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FFAR4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胰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蛋白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使用Western bolt和qRT-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FFAR4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5.8%(47/62),比癌旁组织(40.3%,25/6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R4高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显示胰腺癌组织中FFAR4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FAR4表达失调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胰腺癌术后进展、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及临床治疗药物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 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 +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 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Nanog、Oct4和Sox2通过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转录,对其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调控作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如何还不太清楚。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等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胶原酶和胰酶消化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TeSRTM1体系进行无滋养层培养人胚胎干细胞,定量PCR比较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 mRNA表达量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标记Nanog、Oct4和Sox2,但Oct4主要表达在胞浆,且以Oct4B为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Nanog、Oct4A和Sox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胚胎干细胞,其mRNA表达量分别为胚胎干细胞的20%,0.3%,10%左右。通过了解两种细胞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差异,可为优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在成体干细胞表达起何种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ROR作为一个内源竞争RNA(ceRNA)结合miR-145对下游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阐明这种分子调控网络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间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及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52例,采用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52例临床患者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lincRNA-ROR、miR-145的表达;分析lincRNA-ROR和miR-14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从SW1116中分离CD44-CD133-和CD44+CD133+细胞;qPCR检测细胞中CD44、CD133、Oct4、Sox2、Nanog表达及CD44+CD133+细胞贴壁黏附后CD44、CD133、lincRNA-ROR、miR-145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45与lincRNA-ROR及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之间靶向调控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噻唑蓝法、克隆形成检测沉默lincRNA-ROR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ncRNA-ROR高表达,miR-145低表达,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lincRNA-ROR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有关(P〈0.05),miR-145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有关(P〈0.05);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出CD44+CD133+和CD44- CD133-细胞,CD44+CD133+细胞中CD44、CD133、Oct4、Sox2、Nanog、lincRNA-ROR较CD44- CD133-细胞高表达,miR-145低表达(P〈0.05);贴壁黏附后CD44、CD133、lincRNA-ROR表达明显降低,miR-145表达增加(P〈0.05);lincRNA-ROR能够结合miR-145调控Oct4、Sox2和Nanog表达;沉默lincRNA-ROR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增加其对顺铂、紫杉醇敏感性。结论lincRNA-ROR结合miR-145调控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和Nanog表达来影响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为后续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遗传网络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功能提供了新见解,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ING4与c-Myc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3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G4与c-Myc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73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中,ING4蛋白阳性率为42.5%(31/7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6%,P <0.05),其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和HER-2的表达有相关性(P <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PR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71.2%(52/7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1),其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和HER-2的表达均无关(P> 0.05)。ING4蛋白与cMyc蛋白呈负相关(r=-0.372,P <0.05)。ING4阳性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ING4阴性患者(P <0.05); c-Myc阳性患者术后5...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中ZHX2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ZHX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ZHX2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ZH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ZHX2蛋白的阳性率为82.2%(60/73),癌旁正常组织中ZHX2蛋白的阳性率为94.5%(6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ZH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ZHX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ZHX2(-)组(P<0.05)。结论 ZHX2作为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演进,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微循环学杂志》2017,(3):11-15
目的: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情况及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4种典藏胰腺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样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iR-10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1的模拟物(mimic)后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的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ROC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种胰腺癌细胞株中miR-101表达量较正常胰腺细胞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转染组miR-101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弱(P0.05),转染组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中ROCK2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均低表达miR-101,可能靶向抑制ROCK2蛋白,减弱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RAP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P1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5.0%,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7±1.1;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0.4,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RAP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复发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RAP1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60.2~77.9),TRAP1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4.2个月(95%CI:24.4~44.1),TRAP1高表达与食管癌术后生存期短相关(P0.05)。结论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食管癌的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非受体型PTPN6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食管癌细胞和71例E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TPN6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细胞和E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TPN6蛋白的表达;按ESCC组织中PTPN6的蛋白表达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PTPN6 mRNA和蛋白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下调(P 0.05); ESCC组织中PTPN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0±0.001) vs (1.815±0.386),t=13.533,P 0.05]; PTPN6 mR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ESCC中PTPN6的阳性率为32.4%(23/7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 0.05); PTPN6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PTPN6低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 0.05)。多变量Cox模型校正后,PTPN6蛋白表达对患者预后有影响(OR=2.694,P 0.05)。结论 PTPN6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及ESCC组织中表达沉默,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ESCC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SOX2在胰腺癌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吉西他滨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悬浮肿瘤球形成实验培养人胰腺癌细胞系PACN-1细胞,流式细胞仪筛选出CD133~+的胰腺癌干细胞(PCSC)进行后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CD133~+的PCSC细胞中干性相关基因Oct4、Nanog的表达水平。构建SOX2敲除的稳转PCSC细胞株,MTT检测Sh-SOX2稳转的PCSC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SOX2对胰腺癌肿瘤球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OX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OX2对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D133~+细胞中Oct4、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133~-细胞;体外实验显示敲除SOX2后的PCSC增殖活性及肿瘤球的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SOX2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表达促进细胞增殖,维持胰腺癌细胞的干性,降低吉西他滨治疗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灶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和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活性,并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发生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切除获得病理组织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共90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3.6岁。对每例患者分别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和至少距离肿瘤切缘3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检测MMP-14蛋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组织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进一步比较MMP-14蛋白和c-myc基因阳性与阴性表达者在不同肿瘤临床特征(包括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分析MMP-14蛋白和c-myc基因表达间的相关性;随访1~5年,比较MMP-14蛋白和c-myc基因阳性与阴性表达者的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每例患者均至少获得1份可有效分析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结果发现,癌组织MMP-14蛋白和c-myc基因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40.000、31.358,P<0.05)。对MMP-14蛋白和c-myc基因在不同肿瘤临床特征的样本中进行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病理分级越低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MMP-14蛋白、c-myc基因阳性表达越明显(P<0.05),但与年龄无关(P>0.05)。MMP-14蛋白阳性表达者的c-myc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MMP-14蛋白阴性者,而c-myc基因阳性表达者的MMP-14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c-myc基因阴性者(χ^2=4.160,P<0.05)。随访发现,MMP-14蛋白和c-myc基因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期较阴性者显著缩短(P<0.05),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4蛋白和c-myc基因可广泛存在乳腺癌病灶组织中并被稳定检测出,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并且在不同的肿瘤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结局患者中可检测出差异性表达,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或作为肿瘤的敏感标志物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肿瘤中叶酸受体-α(FR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FRA的表达情况,分析FRA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五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FRA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FRA阳性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FRA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FRA阳性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FRA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同时为患者生存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胃癌中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 glycoprotein 1,LR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LR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胃癌中LRG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RG1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LRG1低表达组(P0.05)。结论 LR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高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