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泌体是一类由多种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囊状结构, 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信使RNA、微小RNA(miRNA)以及非编码RNA。外泌体miRNA在多种疾病中异常表达并参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等生理过程, 通过不同分子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 并具有作为肿瘤无创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本文总结了外泌体miRNA调节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无创诊断价值, 以期为外泌体miRNA作为肿瘤无创诊断标志物及作为分子靶点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目前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通常会引起卵巢癌的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卵巢癌耐药机制及逆转耐药策略抑制是卵巢癌治疗研究的热点。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球形囊泡,其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DNA、非编码RNA、蛋白质等)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本文就外泌体与卵巢癌耐药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卵巢癌耐药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有关外泌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外泌体是细胞膜向内凹陷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携带多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号转导,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外泌体可作为多种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在病情、预后、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种分泌囊泡,广泛分布于血液、尿液等几乎所有体液中,无创易获取,其内包含有丰富的miRNA及蛋白质成分,可敏感的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分析外泌体的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谱可以为疾病筛查和实验诊断提供依据。另外,外泌体在肿瘤治疗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可用作基因和治疗药物运载的良好载体,靶向运送和抑制肿瘤,也可在人为上调特定分子的表达后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还有被开发成肿瘤疫苗的潜质。该文就血液和尿液来源的外泌体中miRNA和蛋白质组分在人体各个系统疾病实验诊断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外泌体在疾病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ia, FD)是胃肠道疾病中的一种类型之一,然而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肠上皮细胞是胃肠道中重要的细胞类型,负责肠道黏膜的修复和再生。而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囊泡,可分泌多种细胞外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糖类等,参与调节肠道的功能,并且它含有的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和蛋白质是细胞间通讯最突出的介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上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促进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促进免疫功能的修复。在本综述中,希望通过肠上皮细胞与外泌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外泌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最新研究表明,外泌体与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外泌体是循环囊泡的一种,能通过介导细胞间信号通信,影响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在肿瘤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诊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就外泌体的结构与功能,外泌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数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是困扰临床工作的重要难题,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积极化疗后,残存肿瘤干细胞耐药性的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对多数化学药物敏感性降低,引起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危及患者生命.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的信号分子及信号通路相对较多,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微小RNA(miRNA)与肿瘤耐药性的形成高度相关.miRNA通过对耐药机制进行靶向调节,对减少肿瘤细胞耐药性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目前miRNA调控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起源于内吞体系统的细胞外囊泡,是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肿瘤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外泌体与微环境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促进肿瘤进展。肿瘤外泌体中可以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形式的生物信息分子,这些分子既可以对受体细胞进行驯化作用,同时有可能成为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肿瘤临床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的研究已成肿瘤基础和临床检验研究中重要的新领域。该文就肿瘤外泌体在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作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肺癌仍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但肺癌的晚期诊断和不良预后常导致治疗失败及癌症复发。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为30~120 nm,且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被的小膜囊泡。外泌体包含有起源细胞的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介导细胞间交流及调节肿瘤-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外泌体广泛存于人体血液及其他体液中,在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潜在的临床效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关于外泌体中miRNA和蛋白质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外泌体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潜在生物学标志物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具有磷脂双分子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内含微小RNA(miRNA)、mRNA、DNA片段、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广泛分布于血清、尿液、唾液等体液中。目前发现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泌体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肿瘤外泌体内容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文章就外泌体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结构,可通过其携带的miRNA、蛋白质、脂质等活性分子来调节受体细胞生物学活性,在细胞间的通讯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患者尿液外泌体miRNA含量均发生改变,其变化可反映肾功能,且具有作为肾脏疾病分子标志物的潜能。该文就尿液外泌体miRNA在肾脏疾病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而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微小RNA(miRNA)可以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并且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恶性肿瘤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miRNA可以调节其他恶性肿瘤细胞以及肿瘤生长的环境,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文章介绍外泌体miRNA及其提取的方法,描述其在恶性肿瘤中的机制,并分析外泌体miRNA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纳米级囊泡。在双层膜的包裹下,其内部携带着蛋白质、DNA、mRNA和miRNA等生物分子。外泌体与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关系。在病理情况下,外泌体内特异性蛋白、miRNA均可作为检测靶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对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exosomes)是直径在30~100 nm,内含RNA、脂质和蛋白质的纳米级囊泡,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和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其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体液运输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加快血管形成及促进癌症发展;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稳态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着重讨论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及诊断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样小体,能通过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胞吞作用等方式将其携带的微小RNA(miRNA)、蛋白质等传递至靶细胞中,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在胰腺癌(PC)的发生、发展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P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外泌体miRNA在PC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微小RNA(miRNA)在癌症中的功能研究,为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已研究发现miRNA家族中的miRNA-10b(miR-10b)通过三条通路介导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随着miR-10b的分子靶向药物如miR-10b阻断剂、CCN5激活剂、NSAID舒林酸(SS)的不断发现,miR-10b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该文就miR-10b在乳腺癌转移中的机制与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miR-34a及FUT8的异常表达对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的调控机制,明确乳腺癌耐药的诊疗靶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CF-7和MCF-7/ADR中miR-34a和FUT8的表达水平;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中miR-34a的转染效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FUT8与miR-34a之间的靶向关系;特异性调控miR-34a的表达后,分别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染细胞系中FUT8基因及蛋白质水平变化;采用CCK8实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其对MCF-7和MCF-7/ADR细胞增殖、耐药性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34a在MCF-7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7/ADR(P=0.002 6);FUT8基因在MCF-7/ADR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7(P=0.001 6);FUT8是miR-34a调控乳腺癌耐药性的靶点(P=0.001 9);特异性上调MCF-7/ADR细胞中miR-34a的水平可明显抑制FUT8的表达,并抑制该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及增殖性;而下调MCF-7细胞中miR-34a表达后,FUT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增强了细胞多药耐药及增殖能力。结论 miR-34a通过调控下游基因FUT8的表达介导乳腺癌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单纯肥胖对照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为筛选外泌体源性miRNA作为NAFLD早期诊断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例NAFLD患者(NAFLD组)和5例单纯肥胖患者(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血清,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外泌体源性miRNA表达谱,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差异性表达的miRNA,预测靶基因及功能分析。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的外泌体源性miRNA共30种(P<0.05),当倍比值>2且P<0.05的差异性miRNA有9种,其中5种表达上调(miR-122-5p,miR-3591-3p,miR-335-5p,let-7g-3p和miR-27a-5p),4种表达下调(miR-6753-3p,miR-129-2-3p,miR-6760-5p,miR-6516);对miR-122-5p、miR-335-5p、miR-27a-5p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miRNA的功能分析结果提示涉及葡萄糖稳态、脂质代谢、肝脏发育等。结论NAFLD组血清外泌体源性miRNA表达谱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miR-122-5p、miR-335-5p、miR-27a-5p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NAFLD早期诊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常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各类细胞均能够释放外泌体,并通过其中生物活性分子的传递来调节肿瘤微环境.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通过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而发挥各种作用,如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调节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通过控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和血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后体内形成耐药的肿瘤细胞。这类细胞具有增殖缓慢、细胞代谢调节性强、表型可塑性高和对肿瘤微环境的适应性强等特征。这些特征背后的分子机制与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相关。耐药细胞的减速机制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通过微环境介导。耐药细胞可以通过线粒体呼吸,调控蛋白质合成,和增强抗氧化途径的方式来调节细胞代谢。耐药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和转分化来改变细胞表型。耐药细胞通过和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增强其对微环境的适应能力。结合临床现状,开发可靠的临床前肿瘤耐药细胞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肿瘤耐药细胞的特性和寻找临床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