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小双切口作腕管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平行远侧腕横纹作1.5cm长的横切口,腕横纹以远2.5cm为中心沿鱼际肌纹作1cm长的纵切口,分别显露腕横韧带远近缘及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开,正中神经外膜松解3例,鱼际肌支松解1例。结果 术后2周,15例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年随访,术前大鱼际肌萎缩5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疼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小双切口行腕管松解术,可操作窄间大,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卡压引起的一组症状与体征。解剖特点腕管由骨和韧带形成的隧道,其底及两侧由腕骨组成,腕横韧带横跨其上;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钩,桡侧为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嵴。腕横韧带致密坚固缺乏弹性,近侧1/3平均厚2.5mm,中、远1/3约厚3.6mm。管内有拇长屈肌腱、8根屈指浅、深肌腱和正中神经。10%的人尚有一根较大的正中动脉通过腕管。正中神经位置最浅,在肌腱和腕横韧带之间。腕管内肌腱由尺侧和桡侧滑囊包绕。在腕中立位时腕管容积最大,掌屈则变小。由于这些解剖特点,一旦腕管缩小或内容物增大、增多,正中神经即易被卡压。大鱼际肌运动支在腕横韧带远  相似文献   

3.
腕部小横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期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病程1~6个月,平均(3.0±0.6)个月.6例均为单发,除腕部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均未发现痛风石.在行腕管切开减压时,发现腕管内有痛风石生长,痛风石侵犯指屈肌腱和正中神经.术中刮除痛风石,切开腕横韧带,解除周围组织对正中神经的压迫,行正中神经外膜或束膜松解术.结果 6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手指麻木症状减轻.术后发现5例患者血尿酸升高,1例患者血尿酸正常.随访10~ 25个月,平均(17.0±5.3)个月,腕管综合征症状消失4例,缓解2例,未见新的痛风石出现.结论 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好发于男性,多伴有血尿酸升高,腕部B超、CT或MRI检查对其有诊断意义;腕横韧带切开,痛风石清除和正中神经外膜松解术是治疗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因右腕部锐器割伤就诊.急诊行清创探查术,术中探查见右腕部近端尺侧一长约5 cm横行伤口,尺侧腕屈肌腱于腕上3 cm处断裂,其深面尺神经完整、连续,尺神经内、外侧未见尺动脉血管束.向远、近端延长切口后,见有一动脉行于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在腕上6cm处越过掌长肌浅面,掌长肌表面可见动脉压迹,行于尺侧腕屈肌桡侧,与尺神经伴行进入Guyon管,因此可确认该血管为变异尺动脉.该动脉较正常者为细,位置表浅.掌长肌、桡侧腕屈肌及指浅屈肌腹较低,腕横纹处尚有肌腹延续.观察健侧前臂可见同样走行的尺浅动脉.  相似文献   

6.
Tanzer、Celberman等曾在腕管综合征手术前后测定腕管内压,但其结果由于腕部皮肤切口而受影响。作者据此采用内镜手术以使腕管内压得到精确测定。自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间以内镜松解腕横韧带前后并测定46例62个腕管内压,其中20例(27腕)无明显病因,22例(31腕)因慢性肾衰作血透引起,4例(4腕)因类风关引起。用10ml 1%利多卡因和1:10万肾上腺素注射腕管后5分钟测定腕管的术前压。在掌长肌和尺侧屈腕肌腱之间,腕横远端皱纹的近侧3cm向远端插入经皮内镜。并在内镜和掌  相似文献   

7.
腕管综合征常规手术是将皮肤与腕管横韧带之间的组织完全切断,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然后行神经松解。开放性手术的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期较长,手的握力和捏力明显下降;手掌部的皮肤切开易损伤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形成神经瘤而产生疼痛;切口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重;易发生弓弦状屈肌腱、神经与皮肤和肌腱粘连、外形不够美观等并发症。尽管开放手术的手术切口不断改良,但最终难免在手掌部残留有痛性或肥厚性瘢痕。日本Okutsu1986年首先应用内镜治疗腕管综合征,通过前臂1cm  相似文献   

8.
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陈庆贺来稿: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17例腕管综合征,取腕掌侧S形切口,“Z”形切开腕横韧带,在显微镜下松解其下方的神经和肌腱,小心切除腕管内的软组织增生物,满意后用5-0无损伤线延长缝合韧带,术后获得良好疗效。腕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与腕管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一次完成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11年8月,对8例掌腱膜挛缩症合并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其中右手5例、左手3例,设计手掌部“M”形切口,或同时加手指的“Y”形切口,同时切除部分掌腱膜,行屈肌支持带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结果 术后全部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皮瓣边缘坏死及血肿形成,术后拇、示、中指麻木逐渐减轻,术后3个月手指麻木全部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掌腱膜挛缩无复发.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与腕管综合征两种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地发生在同一个体时,两种疾病同时并发的几率明显增加,可通过一次手术完成.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介绍在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的方法。方法 1999年3月以来,对15例(18侧)腕管综合征采用Chow两点法在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腕管入口位于腕横纹近端2-3cm,掌长肌腱尺侧缘。腕关节背伸位时,将带槽套管自腕管入口处对准第3指蹼方向插入,从腕管远端穿出。在关节镜监控下用钩刀切开腕横韧带。结果 术后随访2-16上月,平均7个月。术后桡侧3指半的感觉已恢复正常。3例有拇指对掌功能和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张君  桑秋凌  李墨  赵文海 《中国骨伤》2008,21(2):139-140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的两点单侧钩切法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临床治疗原发性11例13侧(左侧3例,右侧6例,双侧2例)43~68岁女性腕管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桡侧3个半指的指端刺痛觉减退,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11例大鱼际肌萎缩,同时4例存在拇指对掌功能减弱。术中局部麻醉,分别采取近侧腕横纹线处,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1cm皮肤横切口(入口)和患者拇指最大桡侧外展位,拇指尺侧平行线与中环指间的长轴线交叉点向尺侧1cm处呈45°切口(出口)。预制隧道后入口处置入腕关节镜,由出口插入钩刀。钩刀钩住腕横韧带近段后,内镜随钩刀移动而远行,全程镜视下由近及远切断腕横韧带。结果:患者经随访4~20个月全部疗效满意,捏握功能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S3+M3以上。无血管、神经或屈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两点单侧钩切法操作步骤简单,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Colles骨折病人腕关节位置与腕管内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伴急性正中神经功能障碍,常与固定腕部于过度屈曲位有关。Abbott等通过前臂屈肌注射法观察到,当腕关节过度屈曲和尺偏时,对比剂流至腕横韧带近端即消失,而中度屈曲或伸直时则无阻碍地流入手掌,故断言腕掌屈引起正中神经损伤是由于腕横韧带近端直接压迫神经所致。Robbins在腕管内正中  相似文献   

13.
一期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一期肌腱转位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7例(10侧)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的同时,一期采用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长伸肌或拇短伸肌转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的恢复,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转位(6侧):优5侧(占83%),良1侧(占17%);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转位(4侧):优3侧(占75%),良1侧(占25%)。结论 对重度腕部正中神经压卡患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能早期恢复拇指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腕管松解加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晚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2例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同时,采用环指指屈浅肌腱进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恢复,拇指对掌功能均恢复,优8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大鱼际肌肉萎缩、消失的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松解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能够较好恢复拇指的对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前臂掌侧浅层肌有肱桡肌、旋前园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等。作为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常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因此我们对这两条肌腱与前臂筋膜的血供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滑膜切除及腕横韧带重建术在滑膜水肿增厚所致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腕横韧带功能保留的作用。方法 2010年3月-2016年5月,对30例(32侧)滑膜水肿增厚导致腕管综合征采用滑膜切除及腕横韧带重建术。结果经3~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拇示中指感觉、示指末节两点辨别觉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3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功能恢复。据腕管综合征评定标准:优22侧,良7侧,可3侧。结论滑膜切除及腕横韧带重建术是治疗滑膜水肿增厚导致腕管综合征及保留腕横韧带功能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6年始,在行月骨摘除术时同时施行掌长肌腱(带部分掌腱膜)游离卷曲,填塞原月骨间隙。本组共5例,均为男性体力劳动者,年龄22—66岁。3例为月骨脱位,2例为月骨无菌坏死,其中4例经2年以上随访,均恢复原工作。手术步骤仰卧位,臂丛麻醉后患肢外展90°,常规消毒铺巾,腕掌部掌侧入路,自掌心起沿鱼际纹横过腕横纹向前臂作纵向“S”切口约1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显露掌长肌腱及腱膜中央部,将其游离备用,注意勿损伤掌腱膜下掌浅弓及神经支,切断腕横韧带,将指浅深屈肌腱拉向尺侧,其余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左前臂远端及手掌部包块伴食、中、环、小指麻木10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左前臂远端掌侧可触及一个约3.5cm×3cm 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清、有活动性,掌心部稍隆起,左食、中、环、小指麻木,大鱼际略有萎缩,对掌功能尚可,各指伸屈稍受限。胸部及左腕部 X 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经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后行左前臂、腕及手掌部切开,肿物切除,腕管切开减压,神经、肌腱探查松解术。手术方法:沿掌近侧横纹近端经腕横纹至尺侧,然后向前臂桡侧做弧形切开,见前臂远端有约3cm×3cm 的肿物,质软、有包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0采用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切开松解治疗的33例(41侧)腕管综合征,切口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处,于掌长肌腱尺侧作一长约1.5 cm横形切口。如果出现难以直视、操作困难情况则可采用L形延长切口,位于第3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连线上,在横形切口桡侧端向上延伸一长约1 cm的纵形切口。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侧需采用L形切口,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手掌部麻木、感觉异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第14天34侧手掌部麻木感完全消失,7侧手掌部仍有麻木感。末次随访时5侧手掌部偶有轻微麻木感,2侧手掌部遗留麻木但较术前减轻。末次随访时大鱼际肌肉萎缩的13侧完全恢复,对掌功能、捏力、握力恢复正常;大鱼际肌肉萎缩的3侧部分恢复,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瘢痕痛、掌浅弓损伤,未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返支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31侧,良8侧,可2侧。结...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镜视下Chow法行钩刀或推刀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8月,对76例(8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Chow法在内窥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结果经2~18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手掌部疼痛,无伤口感染,多数患者术后夜麻即消失,术后4周桡侧三个半指感觉恢复正常,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周左右拇对掌功能恢复。Kelly分级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58侧,良(明显缓解)21侧,一般(症状轻度减轻)5侧,差(症状不变或加重)1侧,优良率92.94%。结论Chow法内窥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