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吡虫啉原药结构,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盐高分子分散剂。采用该系列分散剂对600 g/L吡虫啉悬浮剂配方进行研究,最佳配方为:48%吡虫啉、4%PC-095-20、3%乙二醇、0.1%黄原胶,0.3%消泡剂,水补足至100%。制得的悬浮剂悬浮率高,分解率低,热贮和低温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2.
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学 《应用化工》2008,37(2):224-227
以悬浮率(≥90%)、筛析、分散性、热贮[(54±2)℃,14 d]稳定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高效氯氰菊酯10.0%,吡虫啉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分散剂HY-1 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70.35%。产品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3.
40%戊唑醇·多菌灵水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农药悬浮剂发展、加工及实验理论依据,采用优化组合法对几种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及其它助剂进行了筛选,对40%戊唑醇·多菌灵水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配制方法和最佳配方组成:戊唑醇20%,多菌灵20%,宁乳34#4.8%,脱糖木质素磺酸钠1.2%,增稠剂(黄原胶∶硅酸镁铝质量比为1∶10)3.2%,乙二醇3%,正辛醇0.1%,水47.7%。实验结果表明,用乳化剂34#、分散剂脱糖木质素磺酸钠、复配增稠剂,采用湿法研磨,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保华  王智  王娟  朱玉翠 《农药》2013,(4):255-257
[目的]确定20%嘧霉胺悬浮剂稳定配方。[方法]通过逐一筛选法和正交试验优化法对20%嘧霉胺悬浮剂的配方进行筛选。[结果]确定最优配方为嘧霉胺原药20%,润湿分散剂D-425 2.5%,T-80 2.5%,增稠剂黄原胶0.15%,防冻剂丙三醇5%,有机硅抑泡剂0.2%,加水补足至100%。产品悬浮率>95%,热贮(54±2)℃、14 d有效成分分解率<2%。[结论]20%嘧霉胺悬浮剂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用量对50%丁醚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增稠剂黄原胶用量对50%丁醚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分别以黄原胶用量0.1%、0.2%、0.3%制备50%丁醚脲水悬浮剂,结果发现:随着黄原胶含量的增加,水悬浮剂黏度增加,屈服值τH变大,流动行为指数n变小,假塑性现象越来越明显,表明黄原胶是良好的结构调节剂.其中以黄原胶用量为0.2%制备的丁醚脲悬浮剂黏度适中,经冷、热贮和常温贮存后仍为假塑性流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600g/L吡虫啉悬浮剂的开发和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600 g/LP吡虫啉悬浮剂的研制,通过选择润湿剂、分散剂、结构调节剂、抗冻剂和消泡剂确定最佳配方为:吡虫啉原药(含量≥96%)600 g/L,润湿剂20~30 g/L,复合分散剂10~15 g/L,助分散剂10~15 g/L,消泡剂4~5 g/L,防冻剂40~50 g/L,结构调节剂1~1.5 g/L,余量为水.采用湿法研磨,该产品的悬浮率在98%以上,热贮[(54±2)℃,14 d]吡虫啉分解率小于3%,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相似文献   

7.
30%吡虫啉水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润湿分散剂组份,以贮存[(54±2)℃,14 d]稳定性和悬浮率为指标,对润湿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组份、防冻剂及其配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30%吡虫啉悬浮剂的较佳配方为:吡虫啉30%,扩散剂NNO 2%,乳化剂400#2%,黄原胶0.1%,白炭黑1%,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该方法提高了筛选配方的科学性和效率,采用粉碎-均化的新加工工艺,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农药悬浮剂配方的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提高配方的普适性和稳定性。[方法]高通量配方技术被应用于农药悬浮剂配方开发,实现了农药悬浮剂配方的系统性筛选和快速开发。[结果]应用高通量配方开发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一种35%吡虫啉悬浮剂配方:吡虫啉35%,润湿剂Dowfax 2A1 2%,分散剂Dow Orotan SN 3%,黄原胶2%,硅酸镁铝0.3%,丙二醇5%,消泡剂DK1247 1%,去离子水补足100%,该配方具有广谱特性,能适应来自不同厂商、不同有效含量的吡虫啉原药。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对15%克百威·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优惠配方:克百威14.0%,戊唑醇1.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3.0%,黄原胶0.2%,成膜剂0.2%,乙二醇5%,玫瑰精0.5%,正辛醇0.5%,水74.6%.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 d]分解率小于5%、种子包衣质量比1:1 50、包衣均匀等特点,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种衣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配方的筛选,确定了10%醚菊酯水悬浮剂最佳配方:醚菊酯的有效成分为10%,NPEPO4为4.5%,高效聚硅氧烷为0.8%,黄原胶为0.9%,苯甲酸钠0.8%,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飞 《安徽化工》2014,(6):84-87,98
通过将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与常用的几种非离子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使用,成功研制出性能优良的20%虫酰肼悬浮剂、50%多菌灵悬浮剂。其中ODP-90和非离子乳化剂复合使用,协同效应明显,大大改善了20%虫酰肼悬浮剂、50%多菌灵悬浮剂的分散性能和稳定性,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标准,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  相似文献   

12.
应用Sol-gel法成功合成了纳米SrTiO3粉体。酞酸丁酯和氯化锶为金属离子源,先驱体以甲醇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为模板。干先驱体经700℃1h烧成后得到纯的SrTiO3粉体。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粒子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合成粉体的聚乙二醇诱导了均匀的较小的圆形粒子。聚乙烯醇则使合成粉体为较大尺寸的长板柱状的粒子。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夹带乙醚协助三单体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作为溶剂和溶胀剂,乙醚作为共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作用进行三单体BMA/St/MAH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在43℃,8.2 MPa的超临界CO2流体作用下用三单体及引发剂AIBN溶胀PP,卸压后转移至圆底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于85℃进行固相接枝,接枝率为2.99%。考察了溶胀时间、溶胀压力、溶胀温度以及共溶剂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溶胀压力、溶胀时间以及共溶剂的用量可以控制接枝的效果,共溶剂的加入有利于缩短溶胀时间。  相似文献   

14.
魏国玉  李澜  李顺德 《当代化工》2014,(4):483-485,488
分别以100℃烘干的盱眙凹凸棒,质量比均为1∶1的盱眙凹凸棒和活性白土复合物、活性白土和临泽凹凸棒复合物以及盱眙凹凸棒和临泽凹凸棒复合物为脱色剂,剂油比为1∶8,进行了汽油脱色,活化温度对盱眙凹凸棒脱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盱眙凹凸棒脱色率最佳,为75.48%;活化温度为300℃时脱色率为77.42%。最后利用FT-IR和TEM技术对盱眙凹凸棒脱色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25%苯醚甲环唑水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波 《现代农药》2009,8(1):30-33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内吸型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的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介绍了农药悬浮剂的实验理论依据,并采用优化组合法对25%苯醚甲环唑水悬浮剂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油酸、N-(2-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经酰胺化、环化合成了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HEAI),再采用氨基磺酸作为季铵化试剂与其反应得到目标产物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硫酸酯盐(ISES)。静态挂片失重法实验结果表明,ISES缓蚀效果显著优于HEAI;当温度为50℃、ISES用量为200mg.L-1时,对N80钢在15%HCl中的缓蚀率达到94.88%。  相似文献   

17.
熊果苷是美白和祛斑作用的化妆品中最为广泛使用的美白剂之一。选取β-熊果苷为研究对象,改变化妆品的温度和pH值,对β-熊果苷的稳定性进行讨论。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β-熊果苷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基础环境下分解产物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30℃~40℃,质量分数为0.2%~1.0%时,β-熊果苷相对稳定。反应温度高于50℃时,β-熊果苷溶液的分解趋势曲线陡增,可分析50℃为β-熊果苷的极限分解温度;β-熊果苷在中性及偏酸性的pH条件下相对稳定,在酸性(pH4)或碱性(pH9)的环境下易分解。并由此进一步确定适用于美白和祛斑类化妆品的体系的温度和酸碱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吡唑草胺原药和50%吡唑草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50∶50(体积比)的乙腈–水体系为流动相,250mm×4.6mm SUPELCO DiscoveryC18(5μm)不锈钢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30nm)对其有效成分吡唑草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60mg/L~968mg/L浓度范围内),原药与悬浮剂的标准偏差均小于0.21,变异系数均小于0.22%,平均回收率为99.8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的筛选,确定了15%甲维·吡虫啉悬浮剂优惠配方:78.2%甲维盐原药6.5%,95.6%吡虫啉原药10.6%,润湿分散剂GY—SC853.0%,防冻剂尿素4.0%,增稠剂黄原胶0.2%、硅酸镁铝0.5%,消泡剂GY—X600.2%,水75.0%。该优惠配方制备的悬浮剂低温和热贮后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