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阳城电厂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低压省煤器的技术改造,分析热管式低压省煤器的选型和实际运行情况.低压省煤器技改后降低了辅机运行电耗,提高了机组的整体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为详细掌握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工作特性及实际运行过程中低压工作线的变动,考虑空气系统引 气、压气机出口漏气对流量连续的影响,引人压气机与涡轮及相邻涡轮间的流量比例系数,理论推导间冷循 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方程,得到影响低压工作线的典型因素。开展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低压工作线在典型 影响因素下的变动机理分析,不同于高压工作线变动分析采用等换算转速条件,低压工作线变动分析采用等 高压转子增压比条件更为合理。依据间冷循环燃气轮机长期运行后典型影响因素的变化,获得间冷循环燃 气轮机低压工作线的具体变动结果,即高压压气机效率降低、高压涡轮效率降低、高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增加、 间冷器性能衰减及二次水温度升高等会导致低压工作线升高,低压压气机效率降低、低压涡轮效率降低、低 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增加、低压出口漏气量增加及大气温度增加等会导致低压工作线降低。  相似文献   

3.
考虑实际气体的热力性质,建立了三轴燃气轮机中冷循环的热力模型,以循环功率和效率为优化目标,对中间压比(或低压压气机压比)的分配进行了优化,同时分析了低压压气机进口气流温度、中冷度和总压比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不考虑实际气体热力性质的研究结论相比,循环功率或效率最大时的中间压比并不等于高压压气机压比。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创制了一种用于蒸汽燃气联合循环装置的试验性工业用高温燃气轮机。在该燃气轮机中采用了两次燃烧、压缩气中间冷却的循环方式。在单独工况下,燃气轮机效率为39.4%。该燃气轮机采用双轴同心布置。在带动发电机的低压轴上,布置了中压透平、低压透平和低压压气机。高压轴将高压透平与高压压气机相连。在低压压气机(压比4.8)与高压压气机(压比11.6)之间设有蒸发式空气中间冷却器。在冷却器中对气流喷水(10.4公斤/秒)。在低压透平前的低压燃烧室中对工质进行再热。图1是该试验性  相似文献   

5.
李蒙 《节能》2008,27(7)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低压蒸汽的凝液回收是常规凝液回收系统所不能实现的。通过设计一个循环回路系统,解决了低压蒸汽凝液的回收问题,并可推广应用到回收低压工艺蒸气凝液。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从低压到超临界、从自主开发到引进技术再到二次开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国外发展情况,总结了发展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可行性,分析了发展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台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活塞和凸轮型线的重新设计实现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废气再循环(EGR),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EGR综合作用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和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对爆震影响存在取舍(trade-off)关系,低速全负荷下高压缩比米勒循环相比原机油耗略有上升;而低压冷EGR技术由于缸内稀释冷却作用可以优化燃烧相位,对外特性工况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压缩比的增加和米勒燃烧循环可使油耗较原机下降6.3%,在整合低压冷EGR技术后,油耗进一步下降3.1%。可以得出结论,合理地增加压缩比,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并匹配低压冷EGR技术,可以大幅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采用双级压缩和利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的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模型,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分析了高压压力、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蒸发温度和高、低压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并与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双级压缩/喷射循环的性能系数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循环;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和蒸发温度的降低,循环的性能系数分别降低了54.9%和43.2%,并且其下降速度大于双级循环的性能系数下降速度;高、低压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升高均导致双级压缩/喷射循环性能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套全天候工作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热发电系统,该系统由有光照工作子系统和无光照工作子系统组成。系统以氨-水非共沸混合工质为循环工质;利用太阳能进行再热;同时加装回热器,以此达到提高循环系统热效率的目的。同时该系统设置了2个工作压力,高压泵驱动的高压循环子系统,低压泵驱动的低压循环子系统。高压泵的作用是给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态工质进一步加压,提升透平入口压力。实现在有光照条件下通过太阳能的进一步加热,提高汽轮机入口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提升系统热效率的目的。低压泵保证了在无光照条件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高、低压泵的联合使用,有效地避免了联合热发电系统中单一的高压泵循环导致的单一高温相变所带来的系统吸热量主要依靠太阳能集热器,所造成的高成本投入以及系统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燃机联合循环汽轮机ST机组,DIOOE低压外缸的加工试制工艺研究和完善过程为背景.探讨汽轮机整体装焊结构大型结构件的加工方法。重点就大型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控制.汽缸加工技术保障性和效率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形成联合循环机组低压外缸实现批量、高效加工的_T-艺定型。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效率,参考现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2.5 MPa/568℃亚临界蒸汽参数,提出27 MPa/585℃超临界蒸汽参数,根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计算模型,以397 MW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为例,计算了超临界蒸汽参数与两种亚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和联合循环效率,并分析对比了3种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对联合循环效率的贡献。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燃气轮机,超临界和亚临界中低压蒸汽参数不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4.3%,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0.21%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2.21%,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了20.38 MW;中低压蒸汽参数相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2.87%,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1.16%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1.44%,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12.5 MW。  相似文献   

12.
蒋朝  邹娴 《工业锅炉》2021,(3):23-26
介绍了一种双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方法,通过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出口并列设置两个烟气通道,合理布置高压侧及低压侧受热面,在运行中调节双烟道底部烟道闸门的开度大小,可在保证锅炉高压侧蒸汽一定负荷的状态下,同时实现低压侧蒸汽50%~100%的负荷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轴在标准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试验。确定其疲劳安全寿命;通过加大载荷的试验,确定其危险截面。[方法]在我厂自行研制的大型立式双轴综合加载疲劳试验器上,采用对七根低压涡轮轴进行不同试验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在标准循环载荷下,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轴能够达到低循环10^4次,高循环10^7次标准循环寿命。在大振动扭矩作用下套齿部位为危险截面;在加大载荷的破坏试验下,暴露出其危险截面为头部φ11.5mm冷却孔处。  相似文献   

14.
电控组合泵低压系统压力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控组合泵是集机械、液力和电磁于一体的系统,是一种满足柴油机排放和经济性的新型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其低压系统压力动态特性影响了高压系统各缸循环喷射特性的一致性。试验研究表明,在工作时低压系统燃油压力一直处于脉动的循环波动,压力波动范围从最小接近表压0MPa到最大2MPa,波动效应幅值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不同测试位置压力波动特性存在微小的不同,压力波形时域曲线与喷油缸数有一一对应关系。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出随着工作缸数增加,高压系统对低压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准频率的倍频部分;对其小波变换得出随着喷油缸数增加,低压压力信号同时向小波变换信号低频和高频方向移动。为了分析低压压力波动对高压喷射特性的影响,采用AMESim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各缸低压系统燃油压力和高压系统喷射压力处于循环波动状态,并且各缸存在差别,导致各缸循环喷油量存在微小差别,在1.5mm3内波动,均方差在0.5mm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文中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双压无再热汽水系统的热力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利用热平衡方程式通过Matlab计算软件建立了汽水系统的计算模型,基于PG9171E型燃气轮机,以底循环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余热锅炉的高压蒸汽温度上限,排汽湿度,高压蒸汽膨胀到低压蒸汽压力时与低压蒸汽的温差三个约束条件,对系统热力参数进行计算,得到热力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曲线,通过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到汽轮机最佳的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6.
低压加热器疏水方式不同对机组的热经济性影响不同。以某电厂600MW机组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原有疏水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改造方案。利用循环函数法对不同方案的热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得出了最佳改造方案,为低压疏水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双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高压发生器由动力余热驱动,产生的冷剂蒸汽部分用来驱动低压发生器I产生制冷剂蒸汽,另外一部分用来将低压发生器I和低压发生器II产生的冷剂蒸汽引射至冷凝压力。由太阳能热驱动的低压发生器II的工作压力低于冷凝压力,使系统能利用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无法利用的低温太阳能热。以水-溴化锂作为工质对,模拟结果表明:当动力余热与太阳能负荷之比在3.5以上时,新循环的COP均在0.9以上,较传统单效系统效率约高20%。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开式燃气轮机中冷回热再热(ICRR)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导出了循环功率和效率解析式,优化了气流沿通流部分的压降(或低压压气机进口空气质量流率)和中间压比,得到最大功率;并在给定燃油流率的情况下,优化了气流沿通流部分的压降和中间压比,得到最大热效率,进一步在给定低压压气机进口和动力涡轮出口总面积的情况下,优化两者面积分配比,得到双重最大热效率.  相似文献   

19.
《节能》2019,(5):78-80
基于等效焓降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低压省煤器投入运行对汽轮机排汽损失影响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适应任意连接方式的低压省煤器,便于节能潜力分析。结合某国产330 MW机组应用实例,计算得出当低压省煤器吸收的排烟余热返回汽轮机系统后,有90%左右伴随汽轮机排汽被循环冷却水带走而损失掉了,只有约10%的能量被汽轮机系统有效利用,该结果对实施低压省煤器节能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式循环,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时存在的弊端。这种新型混合式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发现影响系统COP值的因素主要是LiBr溶液浓度与低压发生器中的压力。在溶液浓度与压力的允许范围内时,新型循环的高压发生器再生出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提高高压吸收器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得出影响系统热力系数(COP)可达0.55,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