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珠江水运》2008,(6):67-68
从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获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据介绍,2007年,我国继续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全年共整治内河航道建筑物3296座,主要过船建筑物(含上行、下行)过货量达19亿吨,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19座和1.72亿吨(不含三峡船闸)。目前,长江、珠江、淮河水系河段均可通航,  相似文献   

2.
枣庄段运河是我国南北水运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常年保持通航和货运繁忙的重要航段,是交通部命名的文明样板航道,是山东省内河水运的南大门,是枣庄市“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名片的核心资源。辖区航道里程93.9公里,43公里主航道为Ⅲ级航道标准,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十一五”末将建成Ⅱ级航道,通行2000吨级船舶。建有台儿庄、万年闸两座国家Ⅱ级船闸,  相似文献   

3.
广西内河水运建设发展概况广西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非常适合水运的发展。全区河流总长约4.3万公里,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1210条,拥有内河通航航道里程6074公里,其中规划Ⅳ级和Ⅳ级以上的国家高等级航道2399公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广西航运按照国家"两横一纵两网"航运干线规划,开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由西江水运干线和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水运通道构成的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已初具规模。一是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安飞 《中国船检》2008,(6):52-54
日前,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披露,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欢庆辉煌之余,业内专家也在发出一种冷静的声音,内河通航里程的世界第一究竟含金几何?  相似文献   

5.
<正>据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2013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1.9万km高等级航道,内河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万km;"两横一纵两网"高等级航道将达到规划标准;将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形成比较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内河港口功能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内河货运量将达30亿t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每公里1万亿t以上;内河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  相似文献   

6.
有一组数据和事实可以见证广西区水运事业的辉煌:贵港港作为广西区内河的龙头港,实现了千万吨级吞吐量的历史性突破,率先成为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第一个达到千万吨级吞吐量的内河大港,与防城港一起成为广西沟通中国—东盟的两个超1000万吨吞吐量的港口。至2005年底,广西区内河航道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激活广西内河水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广西水运事业得到了稳步健康的发展,无论是航道整治、码头建设和客货运输,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广西航务管理局局长杜敬民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内河航道里程达6157公里,通航里程5591公里,其中三级航道573公里;码头建设也日新月异,全区拥有内河港口34个,生产性泊位648个,吞吐能力3123万吨,完成内河货物吞吐量2400万吨,同比增长20%,为广西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最重要和最便捷的通道发挥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河北黄骅港仅煤炭输出就达9615万吨,杂货吞吐310万吨;综合港区起步工程胜利完工,5万吨级双向航道开通在即,8个十万吨级码头如期建成,一条46公里长的新航道通向深海。通航后第一年完成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河口港区建设和营运都实现新的突破。黄骅港2011年吞吐量达到1.13亿吨,胜利跨进全国亿吨大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业取得长足发展。到1999年底,我国运输船舶达26万余般、6002万载重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14倍;从事国际航运船舶的平均吨位由1185吨增至 7386吨,增长了 5. 23倍,内河航运平均吨位山 56吨增至 89. 4吨; 1999年我国有港口 1200个、码头泊位3.3万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34个:全国沿海、长江主要港口总吞吐能力比1978年增长了近 5倍; 1999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已达到11.65万公里;1999年沿海主要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60万…  相似文献   

10.
发展基础枣庄段运河位于山东省最南端,是京杭运河常年通航和货运繁忙的重要航段。辖区航道里程93.9公里,其中43公里主航道达到国家三级航道标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建有台儿庄、万年闸两座国家二级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25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