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低热低氮肠外营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仕雄  张坚 《现代医院》2010,10(11):27-29
目的观察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低热低氮肠外营养(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肠道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肠外营养组和低热低氮肠外营养组,各40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7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预后营养指数(PNI)、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记录相关PN支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普通组和低热低氮组在手术后第3天ALB、PA水平及PN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跟普通组比较,低热低氮组的ALB、PA及PNI升高较快,在术后第7天,其ALB、PA水平、PNI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低热低氮组的CD3+、IgG以及普通组的CD3+、CD4+、IgG在术后3天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低热低氮组IgA、IgG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较普通PN支持,低热氮PN支持能减少胰岛素总用量、减低感染相关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相对于普通PN,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低热低氮PN能较快恢复ALB、PA、PNI和免疫功能指标,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高龄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龄胃癌病人(70岁)手术后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Ig G、Ig A水平以及CD3、CD4、CD4/CD8较术前1 d有显著下降。术后7天EN+PN组血清TP、ALB、PA、Ig G、Ig A以及CD3、CD4、CD4/CD8与PN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EN+PN组和PN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改善高龄胃癌病人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于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gA.结果 术后第7天,EN组L/M、血浆内毒素、TNF、IgA分别为0.08±0.03、(0.49±0.12)EU/ml、(39.40±4.62)μg/ml、(2.65±0.07)g/L,PN组分别为0.24±0.05、(0.55±0.12)EU/ml、(43.01±8.12)μg/ml、(2.17±0.10)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与肠外营养(PN)组,以不同方式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IgG、IgM、IgA、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CRP)和α-抗胰蛋白酶.结果术后第1天,PN组免疫球蛋白均下降(P〈0.05),EN组IgA下降(P〈0.05);术后第8天两组免疫球蛋白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EN组术后第8天免疫球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两组术后第1天的CD4淋巴细胞较术前下降(P〈0.05),EN组术后第1天CD8明显升高(P〈0.01),EN组术后第8天的CD4、CD4/CD8均高于PN组(P〈0.01),CD8低于PN组(P〈0.05);术后第1天CRP、α-抗胰蛋白酶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8天EN组患者CRP、α-抗胰蛋白酶均显著低于PN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应用多种油脂肪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早产儿97例,依据干预方案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观察组采取多种油脂肪乳注射液。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胆汁淤积相关指标[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营养状态指标[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血常规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TBA(10.27±2.98)μmol/L、γ-GT(103.19±21.01)U/L、DBIL(6.75±2.34)μ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TBA(14.20±3.77)μmol/L、γ-GT(116.20±30.44)U/L、DBIL(9.47±3.0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TF、PA、ALB、TP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TF(1.81±0.20)g/L、PA(140.03±28.24)mg/L、ALB(38.48±3.15)g/L、TP(53.90±5.13)g/L、视黄醇结合蛋白(24.37±4.32)g/L高于对照组[TF(1.61±0.17)g/L、PA(119.82±22.45)mg/L、ALB(34.22±2.83)g/L、TP(49.40±4.69)g/L及视黄醇结合蛋白(20.51±4.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hs-CRP、白细胞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s-CRP(2.92±0.89)mg/L、白细胞(6.08±1.11)×10^(9)L低于对照组[hs-CRP(3.78±0.97)mg/L、白细胞(7.77±1.09)×10^(9)L](P<0.05);(4)观察组PNAC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67%)、肺炎发生率(1.67%)与对照组(5.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肠外营养期间应用多种油脂肪乳,能缓解胆汁淤积、减轻肝功能损伤,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PNAC发生风险,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 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 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他们在获得能量与氮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熏P<0.01),而两组在CD8及CD4/CD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IgM明显高于TPN组(P<0.05),而两组在IgA、Ig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EN 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由于EEN 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基础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B组和C组患者分别在入院48~ 60 h、61 ~72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治疗7d和14 d比较三组的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B组治疗14 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腹部CT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血糖、血钙均优于A组和C组[(3.50±1.90)分比(12.50±3.10)分和(6.40±2.10)分、(1.81±0.59)分比(3.74±0.68)分和(2.33±0.66)分、(6.71土1.23)mg/L比(21.84±2.87) mg/L和(10.32±2.41)mg/L、(43.58±5.64)g/L比(34.83±4.51) g/L和(38.62±4.07) g/L、(7.21±1.34) mmol/L比(9.61±2.23) mmol/L和(8.36±2.15) mmol/L、(2.21±0.39) mmol/L比(1.84±0.22) mmol/L和(1.95±0.2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CRP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A组[(6.14±1.37)d和(8.46±2.61)d比(12.87±3.14)d、(4.12±1.37)d和(6.67±1.41)d比(9.84±1.53)d、(4.43±1.17)d和(6.97±1.19)d比(11.41±1.33)d、13.3%(4/30)和26.7%(8/30)比36.7%(11/30)、6.7%(2/30)和10.0%(3/30)比20.0%(6/3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明显,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比较。方法 将2002年1月-2004年3月择期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二组:EN-PN组(35例)和TPN组(30例),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评价肠黏膜通透性,测定血清IgA、IgG、IgM、CD4、CD8及CD4/CD8评价免疫功能,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7天,EN-PN组的尿L/M、血清内毒素、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而EN-PN组的IgG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在重症胰腺炎合并局部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局部并发症患者95例,根据患者营养方式分为A组(53例)和B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A组给予EN治疗,B组给予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4 d后Hb、ALB、CRP、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存活患者假性囊肿、胰周积液吸收时间。结果干预14 d,两组Hb、ALB、CRP、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P0.05),且B组Hb、ALB低于A组(P0.05),CRP、APACHEⅡ评分高于A组(P0.05)。A组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21%)与B组(11.9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死亡率为1.89%,明显低于B组的14.29%(P0.05); A组假性囊肿、胰周积液吸收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 EN在重症胰腺炎合并局部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PN,能更有效地维持患者Hb、ALB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局部假性囊肿、胰周积液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1.
伊修彪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2101-2103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对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综合性与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d 15的ALB水平(38.64±1.86)g/L、PA水平(0.18±0.05)g/L均比对照组(32.64±2.36)g/L、(0.13±0.02)g/L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d 15的GPT与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ICU住院时间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比对照组短,APACHEⅡ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与肺部感染发生率4.17%、10.42%均比对照组27.08%、31.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利于患者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胃癌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营养方式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肠内外相结合的互补营养(CN),对胃癌切除手术后病人恢复的不同影响。方法将连续收治适合切除手术的9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前瞻性研究。1)PN(n=30)组。2)EN(n=30)组:经空肠道倭管在24小时内以大约80ml/hr速度匀速注入全量日需营养。3)CN(n=30)组:术后第1天经静脉给予3/4量的日需营养,经空肠造瘘管以20ml/hr匀速注入1/4量的日需营养。此后依病人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PN而逐渐增加EN,至术后第5天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全量日需营养。各种方式营养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至第5天营养输完而结束。三组病人均技术前公斤体重给以等值热卡和氮量。测定病人手术前及术后第6天时的体重、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CN组和EN组肠功能恢复距手术结束时间(小时)显著短于PN组(PN组7Z.5±0.3,EN组34.8±0.6,CN组36.7±0.5,P<0.05)。2)CN组术后9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PN组(56.7%)和EN组(100%,P<0.05)。对手术前第5天,三组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所占比率(PN96.7%,EN100%,CN96.7%)、血清白蛋白水平(PN4.1±0.5g/dl,EN4.0±O.3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其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与胃肠外营养(PN)支持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时间平均15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天测量体质量;术前及术后1、7、15天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记录营养治疗费用、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PA、ALB均较术前降低(P<0.05);Hb水平在术前、术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N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与PN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EN支持是喉癌等非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LSG术后早期低热卡高蛋白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LSG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其中A组为低热卡组,B组为普通热卡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第3、7天血糖、体重、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氨酶ALT、AST水平。结果:两组术后空腹血糖值较术前均呈下降趋势,但A组较B组的血糖下降更显著,血糖控制得更好;两组CRP水平在术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术后第7天两组CRP水平大幅下降,但A组CRP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ALB、PA水平于术后第3天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与B组比较,A组的ALB、PA水平恢复较快,于术后第7天,A组ALB、PA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间体重及转氨酶ALT、AST的差异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相关并发症低于B组(P0.05)。结论:低热卡高蛋白的营养支持符合LSG术后肥胖症患者的代谢特点,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及全身炎症应激反应的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B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C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指标水平(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4天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值。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B组为20.00%,C组为22.00%,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B、C组;第3天A、B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均较C组低;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PCT较B、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腹胀(8.00%)、腹泻(4.00%)、胃潴留(4.00%)的发生率均为三组最低。治疗后第14天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最低。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给予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对机体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24例胃癌患根据病情均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人。两组病人均接受等氮热卡的肠外营养一周,实验组接受含丙氨酰-谷氨酰双肽的补充(0.3g/kg)。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分别取血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EN)。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TP、ALB、PA、TEN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第8天实验组较血浆蛋白水平恢复较快,TP、PA、TEN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恢复较慢,上述指标前后无显性变化(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TP、PA、TE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给予含谷氨酰安双肽的肠外营养能够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蛋白质分解,改善患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Roux-en-Y吻合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为研究组(EEN组)和对照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研究组术后48 h起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常规予以TPN。比较两组患儿入院第1天和术后第7天体质量、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拔胃管时间、胃肠减压引流总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有68例患儿完成了临床观察。两组术前体质量、身高、疾病分布、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EEN组的首次排便时间[(69.20±9.37)h比(84.73±5.12)h]、平均拔胃管时间[(110.48±5.47)h比(134.90±6.97)h]及胃肠减压引流总量[(202.31±32.89)ml比(258.70±25.52)ml]较TPN组显著提前或减少(均P<0.001);术后第7天EEN组的体质量和血红蛋白与TP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0.21±0.06)g/L比(0.14±0.05)g/L、(35.98±6.13)mg/L比(28.41±6.09)mg/L)明显高于TPN组(均P<0.001);术后第7天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0.05)×109/L比(0.69±0.06)×109/L、(0.67±0.09)g/L比(0.49±0.10)g/L,均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3~24个月,患儿术后恢复满意,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EEN治疗可行、安全、有效,有助于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及免疫状况,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