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HFMD)疫情的特点,为合理防治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上报HFMD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肠道病毒亚型的流行特点。结果2008年湖北省共上报HFMD病例21145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死亡1例。发病时间主要在5~7月份,发病年龄以0~5岁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提示,湖北省各地肠道病毒呈散发状态,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50.8%),科萨奇病毒(Cox)A16占18.0%,其他肠道病毒占31.2%,但局部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不同。粪便中肠道病毒检出率(84.0%)最高,其次为咽拭子(62.0%);而EV71在咽拭子中检出率最高(49.3%),其次为疱疹液(39.2%)。病毒在体内存留时间在10d以上。结论2008年湖北省流行的HFMD呈散发状态,局部地区以EV71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2008-2011年南昌县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县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457例,男性1611例,女性846例,男女比1.90∶1.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主要在每年的4-5月,0~5岁儿童是发病重点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发病数占97%.41份病例咽试子标本中,EV71阳性22例,CoxA16阳性7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2例.结论南昌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同时还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每年的3-7月、0~5岁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河南省2009年首次感染手足口病并在2010年底之前发生重复感染的病例资料,应用SPSS13.0,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为1.14%.首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的时间曲线基本一致,高峰均在4月份;重复感染率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355,P<0.0001);男性重复感染率(1.2%)高于女性(1.03%)(x2=6.5237,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重复感染率呈下降趋势(Z=-23.8574,P<0.0001);城市儿童重复感染率高于农村(x2=7.57,P=0.0059).年龄是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5,95% CI:0.591-0.913),农村亦是其保护因素(OR=0.463,95%CI:0.287-0.748).结论 应关注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状况,尤其是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对2008年~2012年期间毕节市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具体的内容包括该病的流行情况、区域分布、人群分布、年龄分布特征以及病原学特征。结果:在2008年~2012年期间,毕节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5389例(实际确诊病例为5842例)。该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46.35/10万(实际确诊病例的年平均发病率应为87.87/10万),且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1月~12月之间,毕节市都有手足口病疫情发生,且分布在该市辖区内的七县一区,呈高度散发状。该病每年有2次发病高峰期,其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4125例(实际确诊病例为5502例)5岁以下的患者,占总发病例数的91.79%(占实际确诊总病例数的94.18%)。结论:近年来,毕节市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我们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及疫情监控的力度,在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做好防控及预警工作,以防止该病大面积地流行爆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预防手足口病重复感染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手足口病9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所用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护理3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5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疾病重复感染情况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疾病重复感染率86.84%比对照组10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精神状况评分(74.56±10.42)分、(79.36±12.61)分与(74.65±15.02)分均比对照组(66.47±10.41)分、(62.21±10.40)分与(65.53±12.31)分高(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行护理干预能够对疾病重复感染起到预防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抽查2015-2019年广州市某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手足口病病例数据,筛选重复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某区共报告3039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91例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发生率为6.28%...  相似文献   

8.
梁会营  康燕  陶霞  李美霞  罗雷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410-1413
目的 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广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的流行特征.手足口病的肛拭子标本从哨点医院获得,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疫情暴发月份提前,流行强度增大,高位持续时间延长;市区病例构成从2008年下半年的48.32%逐步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35.09%,农村地区则从2008年的11.95%逐步升至24.67%,城乡结合部相对稳定在40.30%左右;病例主要在5岁以下婴幼儿,但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的两极化发展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病例数构成比从2008年下半年的60.04%增至2011年的68.92%,托幼儿童则从2008年的38.09%降至2011年的28.27%,学生病例2009年以来相对稳定在2.55%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呈现交替流行的现象.结论 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不断向低龄儿童、散居儿童和农村地区扩散,同时不同型别的毒株交替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找出该病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部疫情数据资料运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8~2011年该市报告发病数为2 914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97.34/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14%。各月均有发病,3~6月份发病呈现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92%。0~3岁年龄组发病较集中,占87.9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9.65%;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64%。结论:2008~2010年南康市手足口病发病较多,通过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培训与宣传,2011年下降较快,报告发病数下降了64.14%,说明强化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常州市2008~2009年0~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常州市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14.75/10万,0~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8 376例,占病例总数的92.74%.全市7个辖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发病率高于县级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01,P<0.01).全年均可发病,在6月和11月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共发生14起聚集性疫情,其中62.49%发生在幼托机构.临床表现以发热(63.24%)、全身皮疹(76.76%)和口腔疱疹(80.19%)为主,重症病例多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共检测0~5岁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18份,病原阳性率为63.51%,以EV71感染为主(63.53%).结论 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大,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防控措施,临床上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病人的及时识别和诊疗、加强对重症病例的监测和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融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防制手足口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融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融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1354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67.81/10万,重症3例,死亡2例,病死率0.15%,5岁以下占发病数的92.32%,男性多于女性,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64.62%,病原学监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为主。结论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宣传教育力度,做好重点季节和重点人群防控是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8年网络直报手足口病7992例及其中完成个案调查的760例(83例重症病例)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海南省手足口病年发病率为94.58/10万,病死率为0.04/10万,全省18个市县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男女发病率比为1.8:1。患者年龄最小1d,最大86岁,5岁以下发病占总数的95.58%,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海南省手足口病在5~6、10~11月份出现两个流行高峰。53.29%患者发热,手、足、口部同时出现皮疹占61.45%。235例患者标本病原学检查,病原阳性率为54.74%(128/235),其中EV71(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35.74%(84/235),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率18.72%(44,235),83例重症患者EV71检测阳性率为30.12%(25/83)。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加强对重症病例及其病原(特别是EV71)的监测,及时识别重症和转运及救治病人,减少死亡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引起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及其变化趋势,为海南省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进行手足口病例样本的处理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原始样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选取有代表性的毒株进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年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率分别为45.52%和19.45%,而CoxA16的感染率仅为6.9%和4.7%;普通病例中的CoxA16感染率分别达到19.63%和24.8%,EV71的感染率分别为16.34%和6.36%。海南省2010年和2011年流行的EV71基因型均为C4a亚型,CoxA16病毒的基因型包括B1a和B1b,CoxA10、CoxA6和Cox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存在CoxA5、CoxB1、CoxB2、ECHO 3和ECHO 11等感染病例。引起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也有少数病例为CoxA16的感染引起,2010年和2011年重症病例中CoxA16的感染率分别为6.9%和4.7%;而且CoxA10和CoxA6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之CoxA4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的比例更高。结论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重症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普通病例中EV71感染率逐渐下降,CoxA16感染率上升。在海南省人群中同时存在多种肠道病毒病原,导致海南省手足口病疫情的高发和重症病例的持续出现,尤其是CoxA10和CoxA6感染易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毛剑松  李琴  刘芳  褚志杰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68-1269,1272
目的了解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有效的防治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黄石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资料分析。结果2008~2011年黄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 2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47/10万;大冶市发病占41.52%,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份发病达到高峰,占72.32%;发病人群以1~3岁组的男性散居儿童居多。结论在流行季节必须加大监测工作,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间6岁以上患儿占96.0%;发病以5~7月份为主,占73.5%。2011-2013年HFMD 患者 EV71、CA16和未分型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42.6%、35.3%、18.5%,16.1%、22.6%、11.5%,41.3%、42.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3,P<0.05)。2013年EV71、CA16检出率明显低于2011、2012年,未分型病毒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7)。613例重症HFMD患儿中,EV71感染占59.2%、CA16感染占11.1%,未分型病毒感染占29.7%,且均以肺炎合并脑干脑炎为主。结论2011-2013年HFMD病原谱发生了变化,未分型肠道病毒增多,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引起东莞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的肠道病毒型别。方法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标本中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对非EV71非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采用VP4基因测序进行型别鉴定。结果 2011年共检测608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37份为阳性,其中198份为EV71阳性(占36.87%),128份为CVA16阳性(占23.84%),211份为非EV71、非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阳性(占39.29%)。对其它肠道病毒进行VP4基因测序分型,共获得50个可用序列,通过BLAST在线比对确定型别,1例CVA1,43例CVA6,4例CVA10,1例CVA12,1例CVB1。结论 2011年引起手足口病的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构成比已超过EV71和CVA16,成为东莞引起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CVA6构成比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与重症手足口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010~2012年期间龙岗区发生的0-72月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42例和门诊病例83例,计算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标准百分位水平,采用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2007版),评价研究对象的发育状况。结果两组年龄别身高标准百分位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P=0.56),但年龄别体重标准百分位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t=-3.23,P=-0.00);两组儿童的低体重情况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4);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及消瘦情况的构成比相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生长发育迟缓:χ2=1.08,P=-0.30;消瘦:χ2=1.04,P=-0.7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近期营养状况有关,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可能可以从营养学的角度人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8—2011年柳州市手足1:3病的流行特征与趋势,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重心的确立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1年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2008—2011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6253、7953、17020和17201例,4年平均发病率为316.2225/10万;市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县城的发病率;4—6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2.43%;发病年龄集中于l一3岁,占总病例数的72.63%,其中2岁年龄组发病最多;男女性别比为1.51: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62.24%;2010—2011年病原型分别以EV71和CAl6为主。结论柳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流行病毒株为EV71和CAl6,且呈交替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9.
谭学筠  梁小华  熊飞  吴贵琴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406-1407,1419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2007~2012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九龙坡区7503例HFMD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发生HFMD7503例,重症3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37.8/10万,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23%;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0~12月;城区发病多于农村(X2=9.79,P〈0.01);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5.51%,尤以1-3岁发病最高占72.11%;男女性别比例为1.53: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X2=307.87,P〈0.01)。病原学构成普通病例以CoxA16型、EV71型为主,聚集性和暴发病例以EV71型为流行优势株.6年间发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共32起420例,罹患率4.77%,均发生在幼托机构。结论九龙坡区HFM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应加强托幼机构、商业集中的街道社区及流动人口聚居地5岁以下儿童HFMD防病知识宣传和疫情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