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方法采用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32例淋巴瘤均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多位于颅内幕上,也可发生于椎管内,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较清楚,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确诊要靠病理学检查;单纯手术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放疗、化疗有一定疗效,多数预后差。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早期手术、病理证实后采用放疗和化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单发6例,多发4例,手术前误诊7例。肿瘤多位于脑室旁的深部白质。影像学表现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重叠之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手术及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早期手术配合放疗、化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影像学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对PCNS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手术8例,手术+化疗14例,手术+化疗+放疗8例。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期。结果PCNSL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误诊率高达93.3%。24例PCNSL(占80.0%)MRI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团块状及结节状强化,或出现具有特异性的"缺口征"、"尖角征"。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淋巴瘤最多见。Kaplan-Meier分析全组中位生存期32.0个月,2年生存率46.7%。手术+化疗(中位生存期29个月)及手术+化疗+放疗组(34个月)的生存期高于单纯手术组(3个月)。手术+化疗组(64.3%)及手术+化疗+放疗组(62.5%)的2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0)。放化疗患者肿瘤全切组与次全切组的生存率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单纯手术治疗不是首选,应尽早采取以放、化疗为主的全身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3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L)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39例PC NSL。结果 该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 ,男性多见 ;好发于幕上 ,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是否行手术治疗与PCNSL病人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术前易误诊 ,预后不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 ,减轻或解除脑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废损 ,明确诊断。强调术后常规放疗和化疗 ,是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结果单病灶7例,多病灶1例。病理检查为B细胞来源者7例,T细胞来源1例,平均生存时间18.4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术后病理确诊,孤立病灶可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加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弥漫分布型不宜手术切除,可进行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02-2008—12经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13例病人中8例手术切除,5例立体定向活检。本组13例病人共22个肿瘤,其中7例(53.8%)为单发肿瘤,6例(46.2%)为多发性肿瘤。肿瘤多位于额叶、颞叶部及基底节区,12例(92.3%)肿瘤位于小脑幕上。病理学检查发现病人均为B细胞来源。13例患者均行化疗及放疗,生存时间为6~51个月,平均23.5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该病多采用综合治疗,手术治疗,辅以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颅压高症状出现早,多位于幕上,可单发或多发,可侵及室管膜和软脑膜并沿之播散;CT扫捕多表现为等密度肿块,MRI显示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捕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对放疗、化疗敏感。结论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之处,鉴别比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1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其中8例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均来源于B淋巴细胞。临床表现与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相似。肿瘤对放疗敏感,但尽管手术切除肿瘤,并给予放疗和化疗,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初步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15例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脑深部组织如基底节区、小脑半球等,肿瘤T1加权像多为等或低信号,R加权像多呈高信号,也可以为等信号,DWI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多个小突起,似树枝状改变。1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组织活检.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术后14例行直线加速器电子线放疗及激素治疗,1个月后复查提示肿瘤明显变小;1例术后放弃放疗,给予激素治疗,肿瘤明显变小,但易复发。结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及树枝状改变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特征,缺乏特异性;MRI表现及诊断性激素治疗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后行激素及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肿瘤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合理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本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结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颅高压和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结论PCNSL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十分困难,脑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发病机制不明确,预后差。手术不能根治,对延长生存期无益,其作用限于明确组织学诊断,降低颅压,结合放疗化疗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及病理学特征.结果病变位于幕上12例,幕下3例;多发者8例.CT通常示低密度,瘤周中度水肿,均匀增强.MR通常示长T1长T2信号,均匀增强.术前无一例确诊.病理示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型11例,局限型2例,小B细胞淋巴瘤1例,无裂细胞型1例;免疫组化:LCA阳性率为100%.中位生存期:肿瘤全切除后化疗加放疗16个月,肿瘤部分切除后化疗加放疗12个月,部分切除加化疗11个月.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术前误诊率高,预后差,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NHL)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CNSNHL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术前早期诊断12例。随访63例,死亡48例,平均生存期13.74个月。术后行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14.68个月(最长达5年);未行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仅2个月。结论PCNSNHL术前早期诊断有可探讨之规律,尤其是影像学特征;采用包括手术和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诊治与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手术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 10例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生于颅内者8例,椎管内者1例,颅颈交界区1例.手术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2例.病理检查黑色素瘤8例,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2例.随访3月至11年,6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综合治疗后存活了7年,后因并发症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期1.1年.4例术后放疗,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但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结合放、化疗,可延长生存时间,但总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人脑胶质瘤病人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SEER*Stat(8.3.8版本)软件搜集SEER数据库2004~2015年原发性人脑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R(4.0.2版本)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和婚姻状态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原发性人脑胶质瘤18 523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肿瘤直径≥2 cm、病理级别高、肿瘤位于额叶以外部位、离婚、丧偶为原发性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化疗是原发性胶质瘤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全切除或部分切除肿瘤)、术后放疗、化疗均明显延长原发性胶质瘤病人的生存期(P<0.05),婚姻状态为结婚的病人预后明显好于丧偶的病人(P<0.05)。结论 对原发性人脑胶质瘤,尽可能手术全切除肿瘤,同时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同时,临床应加强病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M-DMG)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手术治疗的11例HM-DMG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2020年9月30日。结果 11例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HM-DMG,WHO分级Ⅳ级10例,Ⅱ级1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二次手术;4例术后行规律放、化疗,5例只化疗,1例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6~12个月死亡7例,12~18个月死亡1例。术后存活28 d~13个月,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累积中位生存时间10.1个月。结论 HM-DMG属于高级别胶质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即使采用手术和辅助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病人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至2004年在我院诊治的8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讨论。结果 经综合治疗,本组早期临床症状改善者7例,病情恶化1例。生存期至今最短9月,最长大于8年。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MRI等相关检查,对脑胶质瘤病作出早期诊断,并综合利用手术、化疗和放疗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27例18岁以下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放疗与化疗情况,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并对性别、年龄、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放化疗4个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了开颅手术治疗。包括21名男性和6名女性。24例肿瘤位于幕上,其余3例位于幕下。22例肿瘤得到全切除,另外5例得到次全切除,围手术期无病人昏迷和死亡。8例患儿在手术后接受了放疗和化疗,9例接受了单纯的化疗,另外10例未进行任何放化疗。本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6个月总生存率81.5%,1年总生存率59.3%,2年总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14.8%。男性患儿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女性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在性别上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87)。0~10岁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1~18岁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在年龄上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63)。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而手术+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两组在预后上有显著差异(P=0.0067)。肿瘤全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而次全切除组中位时间为12个月,虽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4),但是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例均来自肿瘤全切患儿。结论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总体预后较差,生存时间与性别和年龄无关,术后放化疗对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切肿瘤不能明显延长患儿生存时间,但是患儿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