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本院定期接受产检并分娩,观察PPROM发生情况并根据PPROM发生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发生PPROM组和未发生PPROM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并经Logistic分析GDM孕妇发生PPROM的影响因素.结果:110例GDM患者经评估,发生PPROM 17例,发生率为15.45%.发生PPROM组中,合并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占比高于未发生PPROM组,血清维生素C(Vitamin,VC)水平低于未发生PPROM组(P<0.05).经Logistic回归显示,合并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低血清VC水平均可能是GDM孕妇发生PPROM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发生PPROM风险偏高,合并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低血清VC水平均可能是GDM孕妇发生PPRO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08例进行孕期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病原菌采集、检验、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史、流产史、生殖系统感染史、糖尿病史、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等相关资料,分析妊娠期女性感染率及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感染结果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感染组根据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结果急进行治疗干预,愿意进行药物治疗者分为治疗组,因对药有顾虑而未采取药物治疗者分为未治疗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及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妊娠结局.结果:408例妊娠期女性中有129例出现生殖道感染,感染率为31.62%;共检出173例病原菌,其中真菌感染占69.94%,衣原体占11.56%,支原体占7.51%,其他病原菌占10.99%.129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咪康唑、酮康唑耐药性较高,但所有感染患者均对两性霉素-B与5-氟哌嘧啶较为敏感.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患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有分娩史、有流产史、有糖尿病史为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给予药物治疗的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者与给予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根据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影响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时根据药敏分析给予药物治疗可降低发生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机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治疗措施及妊娠结局。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根据不同孕期将病例分为A组28~34孕周与B组35~36孕周,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显示A组患者中新生儿感染、窒息、呼吸窘迫及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经长期临床研究证实,引起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为引产史、流产史,而患者的孕周与妊娠结局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因此针对不同孕期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及不良妊娠结局,三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 2 月至2022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24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是否胎膜早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分析两组生殖道感染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B 族链球菌、细菌及总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支原体、衣原体、B族链球菌、细菌及总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研究组胎盘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破膜时间>24 h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破膜时间≤24 h组(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易引起胎膜早破,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对生殖道微生态的影响及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进行住院分娩的PPROM产妇50例,纳入PPROM组;以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50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2组孕妇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2组产妇实施PPROM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分类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分析生殖道微生态失衡与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关系。结果 阴道微生态失衡、GBS感染均是PPRO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对PPROM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较好。GBS感染阳性组妊娠晚期孕妇阴道清洁度Ⅲ~Ⅳ级占比、菌性阴道病占比、需氧性阴道炎占比、念珠菌性阴道炎占比、阴道pH>4.5占比均明显高于GBS感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GBS感染均为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可能与GBS感染有关。分类树预测模型对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20年2月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研究,共计50例,设为观察组,另设同期50例产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另将观察组新生儿根据感染情况分成非感染组和早发性败血症组,对比PCT、IL-6和CRP单一检测和联合应用诊断价值,另对比两组产妇炎症因子水平和不同新生儿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疾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指标,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PCT、IL-6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早发性败血症组各项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CT、IL-6和CRP水平都比较高,可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早发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Gal-1、Gal-3水平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28~33周+6)40例,选取同期与之胎龄匹配的无产科并发症的孕妇40例作为对照.测定母体血清中Gal-1、Gal-3的表达水平,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Gal-1[4.89(4.34~5.97)ng/mL]、Gal-3[43.72(38.99~47.02)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Gal-1[5.91(5.09~6.22)ng/mL]、Gal-3[47.01(45.54~48.76)ng/mL]水平明显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未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Gal-1、Gal-3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77.8%、88.3%;特异性分别为86.4%,95.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Gal-1、Gal-3水平显著升高,Gal-1、Gal-3可能既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病理生理的启动因子,也是预测PPROM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INF-γ、IL-4、IL-33水平变化、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首次确诊并入院治疗的AD患者104例。根据受试者首次发病年龄分为老年AD组及非老年AD组,其中老年AD组71例,非老年AD组33例。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清INF-γ、IL-4、IL-33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NF-γ、IL-4、IL-33等指标的相关性;将老年AD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AD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AD组(P<0.05);老年AD组患者血清INF-γ、IL-4、IL-33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AD组(P<0.05);年龄、TC、LDL-C、空腹血糖、Scr、INF-γ、IL-4及IL-33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P<0.05);将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机血糖、血清维生素D水平、INF-γ、IL-4及IL-33等11项危险因素带入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9.
吴春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646-1648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表达与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汝南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发生组(术后发生尿路感染)和未发生组(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匹配后发生组、未发生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PCT、IL-2检测,并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PCT、IL-2表达与术后尿发生路感染的关系.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伴随少量革兰阳性菌感染;发生组PCT水平高于未发生组,IL-2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PCT高表达是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IL-2高表达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PCT、IL-2水平与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早期检测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与胎盘早剥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重度妊高征、胎膜早破伴出血或经B超检查为疑似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访至产后,根据术中或产后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发生胎盘早剥的孕妇纳入发生组(n=31例),将未发生胎盘早剥的孕妇纳入未发生组(n=51).收集孕早期血清PAPP-A、CA125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PAPP-A、CA125水平与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关系.结果:不同孕周发生组PAPP-A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CA125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而PAPP-A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PP-A水平下降、CA125水平上升是发生胎盘早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PP-A、CA125水平在发生胎盘早剥患者体内变化较为明显,孕早期血清PAPP-A水平下降、CA125水平上升与孕妇发生胎盘早剥密切相关,是导致胎盘早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10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胎膜早破的病因依次是阴道炎18.5%,早产、流产史13.0%,宫颈松弛12.0%,胎位异常8.3%,双胎7.4%,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5.6%,瘢痕子宫4.6%,腹压增加(性生活、咳嗽)4.6%,羊水过多2.8%,外伤1.9%,原因不明21.3%,108例胎膜早破孕产妇自然分娩60例,占55.1%;剖宫产38例,占35.5豫;产钳分娩10例,占9.4豫。结论阴道炎,早产、流产史,宫颈松弛是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托君辅助治疗对未足月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宫缩抑制及孕周延长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80例未足月早产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托君(100mg,静脉滴注),待症状消失停止给药。比较两组宫缩抑制起效时间、孕周延长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细胞-2(Interleukin-2,IL-2)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宫缩抑制起效时间缩短,孕周延长时间延长,产后出血量减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d后TNF-α、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难产、产褥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未足月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采用利托君辅助硫酸镁治疗可有效缩短宫缩抑制起效时间,延长孕周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16例DN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血管钙化患者纳入发生组(n=68),未发生血管钙化患者纳入未发生组(n=48)。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与生化指标,分析DN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16例DN患者中发生血管钙化68例,占比58.6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K2(Vitamin K2,VitK2)、血镁(Magnesium,Mg)低表达、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eae,PTH)、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磷(Phosphorus,P)高表达是导致DN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VitK2、Mg低表达、PTH、CRP、P高表达是导致DN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早期感染清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资料,将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且需行清创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清创组,于同期未发生SSI的患者中按照1∶4比例随机抽取240例纳入无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影像和实验室相关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染清创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选取属于计量资料的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合并糖尿病、总住院时间、住院花费、脊柱侵袭性指数(SII)、手术时间、手术椎体数、失血量、术中输血、皮下脂肪厚度、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和术前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I、皮下脂肪厚度、血清白蛋白和术前血糖是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早期感染清创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I的临界值为9.5,皮下脂肪厚度的临界值为23.5 mm,血清白蛋白的临界值为35.8 g/L,术前血糖的临界值为6.18 mmol/L。结论更高的SII、更厚的皮下脂肪、更低的血清白蛋白和术前更高的血糖会增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发生早期感染清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100例,同期收集来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提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A,经PCR扩增和Sanger测序鉴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 基因多态性,包括野生型CC(CC型)和突变型CT(杂合型,即CT型)、TT(纯合型,即TT型)三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MTHFR基因C677T位点CC野生型占比和等位基因C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T纯合型占比和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进行比较,CC野生型的发病优势比0.650(P=0.039),而TT纯合型的发病优势比高达1.706(P0.001)。单独比较突变型等位基因C和T频率,其优势比分别为0.789(P=0.045)、1.338(P=0.02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早产、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一步针对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进行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CC组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最高,早产、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CT组次之、TT组最次(P0.05)。但在正常妊娠孕妇CC组、CT组和TT组中,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相近(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妊娠结局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提示该位点的突变可能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肾损害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78例SLE患者发生肾损害46例(58.97%),未发生肾损害32例(41.03%);发生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高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并发宫腔粘连(Intra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手术治疗的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并发IUA情况分为发生组(n=14例)和未发生组(n=78例)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阅读所有患者基线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并发IUA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14例发生IUA,发生率为15.22%;发生IUA组合并盆腔炎、刮宫史及剖宫产史情况与未发生IU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盆腔炎、有刮宫史及有剖宫产史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发生I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合并盆腔炎、有刮宫史及有剖宫产史均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发生IU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DF)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6月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90例患者纳入研究,统计DF发生情况与基线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F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F28例(31.11%),未发生DF62例(68.89%);两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周围神经病变、HbA1c比较,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长、有吸烟史、有周围神经病变、HbA1c水平高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F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F的因素影响有糖尿病病程、吸烟史、周围神经病变、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导致患者肝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肝硬化发生情况,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导致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中31例出现肝硬化,占33.70%.肝硬化组患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无肝硬化组,入院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高于无肝硬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血清MMP-2高表达均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血清MMP-2高表达均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56例、足月胎膜早破组38例、正常妊娠组30例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的水平,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MMP-9、IL-1β水平亦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P〈0.01)。结论检测孕妇血清的MMP-9、IL-1β水平可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良好的预测指标,测定孕妇血清、羊水的MMP-9、IL-1β水平还有助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