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发军 《广西医学》2009,31(10):1461-1463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短、中期疗效。方法采用单侧PKP治疗OVCF患者33例共38椎体,观察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椎体高度、脊柱后凸Cobb's角变化,并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结果PKP组术后次日、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也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患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s角均好于手术前(P〈0.05)。结论PKP术治疗OVCF短中期止痛效果满意。好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5例采用PVP治疗,平均年龄76.5岁,B组29例采用PKP治疗,平均年龄75.4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1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并观察随访期间Cobb角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情况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Cobb角矫正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Cobb角矫正程度明显好于A组(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随访期间A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PVP与PKP均可以显著缓解OVCF的疼痛,但与PVP相比较,PKP更有利于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填充囊袋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33例接受骨填充囊袋PVP治疗,为囊袋组;另37例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为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12个月骨折再发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量均<5ml,术中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囊袋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及术后12个月骨折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填充囊袋PVP治疗老年OVCF,在抬升伤椎高度、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满意,较PKP能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批灌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了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治疗,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Cobb角和伤椎高度,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VAS、ODI、伤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9.38%),无椎管内渗漏病例,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且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骨二科因OVCFs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PKP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椎体数目、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及骨水泥注入量。按年龄、性别、椎体数目、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别分组后,比较各组JOA评分的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61个月,平均25.8个月;男54例,女66例;年龄47~97岁,平均64.5岁;JOA评分改善率为(52.7±21.3)%。按骨密度、骨折椎体数目及术后椎体压缩程度的不同分组后,每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性别、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后,每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后椎体压缩程度、骨折椎体数目是影响JOA评分改善率的主要因素(OR=5.217、3.163、1.924,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确病椎数目并准确定位,尽可能恢复病椎高度,合理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谢建毅  石道敏  徐卫星  刘杰 《浙江医学》2018,40(12):1374-137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非伤椎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单侧PKP治疗的单节段OVCF患者162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非伤椎再发骨折,分成骨折组54例和非骨折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身高、体质量、BMI、骨密度值、骨水泥量、骨水泥渗出、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后凸角等因素。根据再发骨折节段的不同将骨折组分为相邻椎体组36例和远端椎体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均是导致术后非伤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6、4.73和4.58,均P<0.05)。相邻椎体组和远端椎体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身高、体质量、BMI、骨水泥量、随访时间、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后凸角方面、骨水泥渗出所占比例和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是OVCF患者PKP术后非伤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46例78椎)使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双侧椎弓根人路组(52例74椎)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椎体高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手术时间[(28±8)min]明显短于双侧椎弓根旁入路组[(3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48h和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1.103、0.697,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0.932、0.715,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均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可安全增加椎体高度,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的31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011年3月~2013年2月16例(20个椎体)为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010年3月~2011年2月15例(20个椎体)为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脊柱前柱高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做比较分析。结果①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随访时前柱高度与术后比较轻微降低.而对照组几乎无变化。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间脊柱前柱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5.00%比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PKP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8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VP组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较PKP组少(P〈0.05);PKP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显著高于PVP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均显著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均为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好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手段,椎体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且稳定性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殷铁林 《当代医学》2013,(30):37-38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其中40例运用后凸成形术(PKP)方法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40例运用椎体成形术(PVP)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度、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1年伤椎高度丢失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度、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高度丢失度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中,PKP不仅能有效缓解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痛苦,而且还具有复位效果优越、更多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优点,但是术后伤椎丢失较高,临床可按情况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0例患者,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4±1.7)分下降至术后的(1.8±1.1)分,最终随访为(1.6±0.8)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0.8±0.1)cm,术后为(1.2±0.3)cm,末次随访为(1.2±0.3)c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28.2±5.3)°,术后为(19.2±4.8)°,末次随访为(19.4±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且远期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χ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χ2=4.394,P=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相似文献   

13.
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个球囊一期多次扩张行PKP治疗多发性疼痛性椎体病变18例45椎,年龄平均68.77岁。其中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1例29椎,椎体转移肿瘤2例4椎,多发性骨髓瘤5例12椎。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手术满意程度等。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127min,平均29.3min/椎。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为87~210Psi,平均为165Psi;扩张体积为1.5~4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为2~5次,平均2.94次,1例球囊在第5次扩张时破裂,1例球囊在第3次扩张时破裂。骨水泥注射量为2~8.5ml,平均3.95ml/椎。1例1椎出现椎管内少量渗漏,1例2椎出现椎旁渗漏,均无症状。患者VAS由术前(8.00±0.97)分降低到术后的(3.28±0.7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的72.8%降低到29.5%。椎体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改善。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受防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均得到稳定的维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未见手术椎体再塌陷或手术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多发性椎体肿瘤的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99个椎体进行PKP手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前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与术后1d、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1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对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部分高度、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G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采用PKP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52例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记为G臂组。55例采用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PKP记为C臂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漏例数,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G臂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C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臂组骨水泥漏例数少于C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AVH、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治疗胸腰椎OVCF不仅可以达到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的手术效果,而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价值及并发症防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8例,其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62~82岁.用国产的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套件,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监测下,胸伤椎穿刺点位于横突肋凹与上关节突之间,腰伤椎位于椎弓根投影外上缘,即左侧9点钟或右侧3点钟确定穿刺位位置,穿刺针经椎弓根侧位确认穿刺针尖位于骨折椎体,正侧位确认位置无误后,按步骤进行手术操作.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2例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2例向椎旁组织渗漏,4例7节椎体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其中1例手术第2天离床活动后出现左侧大腿前外侧疼痛,对症治疗后6 d好转外,余未引起临床症状;2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低热3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第2天离床活动.术后3~18月随访,伤椎最大塌陷处的平均高度由1.58cm增加至2.13cm,后凸cobb角较术前平均缩小(12.3±3.4)°.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恢复骨折椎体部分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进针角度的测量,MRI及3DCT判断伤椎周壁骨质的完整性,全程监测骨水泥推注过程,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后椎体再骨折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206例,共399个椎体.未发生椎体再骨折的作为首次组(185例共364个);手术后发生椎体再骨折的作为再次组(21例共35个),都再次行PKP治疗.根据首次及再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再次组骨水泥量(4.08 ±2.12)mL、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值(0.58-0.10)均高于首次组[(3.53±1.55)mL和(0.49±0.08)](P<0.05);而骨密度T值(-3.89±0.68)低于首次组(-3.16±1.55)(P<0.05).结论 低骨密度、超量骨水泥注入、伤椎前缘高度过度复位可能是PKP术后继发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前VAS为(7.3±1.6)分,术后3d VAS为(2.9±1.5)分,术后3个月VAS为(2.6±1.3)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压缩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 未见术后治疗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无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8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行PVP治疗,对照组采用C型臂透视辅助下行PVP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内倾角度、骨水泥灌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月记录两组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手术椎体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穿刺内倾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手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伤椎Cobb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有15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入椎管,观察组骨水泥渗漏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辅助PV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者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