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探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用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效果,优选确定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水解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50 ℃、pH 4.8、酶解时间2.5 h、料液比1∶4(g/mL),该条件下的得油率为33.95%,提取率为50.67%。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7.22%,其中油酸含量达50.31%,亚油酸含量达到36.64%,亚麻酸含量为0.27%。  相似文献   

2.
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杨梅核仁为原料,先采用微波处理,再用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水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制备杨梅核仁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的效果优于蒸汽处理和热水浸泡两种预处理方式;影响纤维素酶和蛋白酶酶解杨梅核仁提取杨梅核仁油的主次因素为:复合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3.5%、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50℃、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总油提取率为53.79%;杨梅核仁油的理化指标符合食用油脂标准;其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43%,特别是亚油酸含量达46.14%,杨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玉琴  双全 《食品与机械》2018,34(11):156-160
采用水酶法提取山桐子油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水酶法提取山桐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炒温度150℃、蒸炒时间15 min、酶解温度50℃、料液比15(g/mL)、酶解时间5h、pH 6.0、复合酶用量2.0%,该条件下山桐子油的提取率可达93.88%。水酶法提取的山桐子毛油气味清香,酸值、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均较好,无须精炼,只需经过简单的精密过滤即可,且亚油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丝瓜籽为原料,研究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组成、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经单因素试验与混料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的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复合酶(其中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配比为0.663∶0.237∶0.100),在pH 4.8、温度45℃、液料比7∶1条件下,酶解2.5 h;再加入1.0%的中性蛋白酶,在pH 6.8、温度45℃条件下,酶解1.5 h,最终丝瓜籽油提取率达到93.85%。该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弈琪  陆艇  王超 《中国油脂》2014,39(5):9-12
以杨梅核仁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杨梅核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时间3 h。在最佳条件下,杨梅核仁油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9.0%。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芒果核仁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芒果核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先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过筛目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芒果核仁油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并采用GC-MS对芒果核仁油的脂肪酸主要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芒果核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将芒果核仁粉碎后过60目筛,,以料液比1︰22 g/m L加入异丙醇,在76℃的条件下提取78 min。所得芒果核仁油的提取率可达10.49%。提取的芒果核仁油中主要有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硬脂酸(41.80%)和油酸(40.65%)。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复合酶用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影响因子,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条件为:高压蒸煮20min,超声处理20min,超声温度60℃,料液比1:5、复合酶用量1.75%,酶解pH4.6,酶解温度44℃,酶解时间6.9h。茶叶籽油得率为29.88%。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花生蛋白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酶法结合超声波预处理提取花生蛋白,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出最优的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重点以酶用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的影响因子,花生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确定最优复合酶水解的水酶法提取花生蛋白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1.59%,温度为56.5℃,酶解时间为3.9h,料水比为1∶4.4,pH为9.0,此时蛋白提取率为94.31%±0.37%。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料优化设计对最适合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的复合酶配比条件和水解条件进行优化,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确定复合酶水解的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和蛋白工艺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6(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84%、半纤维素酶添加量0.56%、酶解pH5、酶解温度37℃条件下水解0.75h后,再利用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加酶量1.85%、酶解温度50℃、酶解pH9.26、水解3.6h,总油提取率达到极大值即81.04%,比以往国内研究采用湿热处理工艺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水解黄粉虫提取黄粉虫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酶解时间、加酶量、液料比、温度、pH五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温度、加酶量、pH等酶法提取黄粉虫油的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04℃,加酶量799.38U/g(原料),pH8.49,液料比5:1,酶解时间120min,此条件下提油率为78.51%。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品质优于石油醚提取,采用GC-MS法对黄粉虫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出18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2%。  相似文献   

11.
山苍子精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顾仁勇  刘莹莹 《食品科学》2006,27(11):86-8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山苍子中提取精油,用滤纸片法测定山苍子精油对常见细菌、霉菌及酵母的抑菌圈大小,同时研究了pH值及加热处理对山苍子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测定了山苍子精油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对枯草杆菌和白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处于10~15mm之间,属于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黑曲霉、青霉和酵母的抑菌圈达15mm以上,属最敏感;山苍子精油的抑菌效果在pH值5以下强烈,pH值6以上随pH值增大有所减弱;经80、100、121℃加热处理15min对其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山苍子精油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但其抗氧化能力弱于TBHQ。  相似文献   

12.
以山苍子核仁油为原料,筛选出最佳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不完全水解合成中碳链甘油二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加水量5%(占油重)、加酶量16%(占油重)、反应时间7 h。该条件下制备中碳链甘油二酯的含量为47.51%,而山苍子核仁原油中的中碳链甘油二酯的含量为17.24%,与山苍子核仁油原油中的中碳链甘油二酯的含量相比提高了2.76倍。此工艺为山苍子核仁油的工业化生产中碳链甘油二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付红军 《食品科学》2016,37(17):65-69
研究微波对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法提取山苍子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山苍子油的抑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探讨。两种方法提取的山苍子油中,橙花醛(SD:14.82%,MASD:11.50%,以上数据为相对含量,下同)、香叶醛(SD:17.95%,MASD:13.90%)、柠檬烯(SD:10.80%,MASD:5.57%)、α-松油醇(SD:5.70%,MASD:9.05%)、桉树脑(SD:7.11%,MASD:12.88%)和芳樟醇(SD:8.44%,MASD:12.65%)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微波作用下,单萜类化合物之间发生了化学转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黑曲霉和根霉的抑制活性优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山苍子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根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5、1.56、3.12 mg/mL。山苍子油能够破坏菌体细胞膜结构,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云南木姜子(Yunnan Litsea cubeba)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方法 用乙醇对云南木姜子果实进行提取并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比较不同萃取相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热处理、酸碱处理、紫外照射、金属离子处理、糖和盐处理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云南木姜子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相,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8 mg/mL;云南木姜子乙酸乙酯萃取相经紫外线照射、酸碱处理和不同温度处理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盐和糖处理条件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增强,对于金属离子处理,Mg2+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提高,Fe3+、Fe2+、Al3+和Ca2+等使其抑菌活性降低。结论 云南木姜子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温度、紫外和pH对其抑菌成分的稳定性有较小的影响,金属离子、糖和盐浓度对其抑菌活性影响较大。因此可考虑将云南木姜子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它在保鲜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和...  相似文献   

15.
以酿酒后的酒渣黑莓籽及新鲜黑莓籽为原料提取黑莓籽油,选取影响黑莓籽油提取率的6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选出3个主要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辅助黑莓籽油提取工艺,运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提取的酒渣黑莓籽油和新鲜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提油条件为黑莓籽与提取液的料液比1∶11(g∶mL)、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5 min。此优化条件下,黑莓籽油提取率为17.32%。GC-MS法检测结果显示,酒渣黑莓籽油中总脂肪酸含量及种类(7种,83.47%)均低于新鲜黑莓籽油(11种,92.9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85.36%)高于新鲜黑莓籽油(73.13%),其中亚油酸乙酯(14.95%)和油酸乙酯(9.44%)的含量远大于其在新鲜黑莓籽油中的含量(1.99%和1.12%)。  相似文献   

16.
山苍子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新鲜的山苍子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山苍子油的提取,采用烘箱贮藏法测定了山苍子油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并通过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山苍子油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可以提高山苍子油的得率,此外山苍子粗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7.
山苍子油的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鲜的山苍子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山苍子油的提取,并通过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山苍子油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可以提高山苍子油的得率,山苍子粗油可以有效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其成分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以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成;运用清除DPPH·试验初步评价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5 h,料液比1:5 g/mL,提取时间8 h,在上述条件下,实际得率为10.67%。从大果木姜子挥发油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175%,其中相对含量高于3%的分别为1,8-桉叶素(21.854%)、正癸酸(12.893%)、β-蒎烯(4.873%)、对伞花烃(4.579%)、α-蒎烯(4.452%)、月桂酸(3.734%)、α-萜品烯醇(3.188%);大果木姜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浓度在1.0~6.0 mg/mL范围内时,最高清除率为92.94%。优化的工艺适用于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提取,大果木姜子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萜类、烃类及酸类成分为主,抗氧化结果提示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芥末籽为原料,芥末油出油率为指标,首先确定最佳使用酶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法,建立芥末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并对芥末油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芥末籽出油率的效果最佳;当加酶量为2.5%(g/100 mL)、酶解pH10、酶解温度为45 ℃、液固比为7:1 (mL/g)和酶解时间为6 h时,芥末籽出油率达到了23%,与预测值相差1.8%。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分发现,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81.34%,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2.40%,油酸总含量高达50.72%,芥酸相对含量达到16.42%,二十碳-1-烯酸相对含量达到13.51%,本研究结果可为芥末籽油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