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染,是植物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茶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针对茶染效果单一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茶染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不同种类茶叶与不同面料染色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了能与茶染技艺相结合,且具有可行性的艺术染色技法.通过探析茶染技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环保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茶染技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茶文化模式,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推崇饮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许多文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茶事活动中,将茶事品茗作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成果丰硕。茶诗的创作是一种文学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明代茶诗体现出明代文人茶虚静空灵、天人合一以及本真自然、闲适清逸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茶文化模式,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推崇饮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许多文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茶事活动中,将茶事品茗作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成果丰硕。茶诗的创作是一种文学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明代茶诗体现出明代文人茶虚静空灵、天人合一以及本真自然、闲适清逸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方式的环保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害化学染料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草木染面料不仅色彩柔和,而且染色工艺取法自然、无污染,在具有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可满足人们对生态环保与健康的需求.在论述草木染相关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阐述草木染在服装中的应用,为服装设计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析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手段。茶道的根源是中国茶文化,而日本将其融入日本文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日本茶道。本文从内涵、构成要素、制作工艺和流派等4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普洱县茶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普洱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过程、优势和存在问题,针对目前普洱茶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势头,提出了要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即应建立新的理念,以积极的政策机制作保障,以开发先进技术作支撑,加大资金、市场、产品质量、产品开发上的力度,通过普洱茶文化建设,促进普洱县茶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7.
茶传入美国后,很快顺应了美国现代化和“快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式荼饮和茶文化,并迅速传遍全世界,影响着全球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同时,茶元素也融入到美国人日常生活和艺术生活中,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创作。文章力图从多层面梳理美国茶文化在美国各领域中的体现,探讨美国茶文化的特质,从而为美国茶文化正名,并为传统茶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有两类茶人,分别从推动茶业生产力和创造茶文化的角度,为中国的茶叶事业作出了贡献。王旭烽写的传记《茶者圣一吴觉农传》明显地体现了这两类茶人的结合。本书以记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茶人的事迹来展现茶文化,将中国茶史的两个源头结合得水乳交融,是引导人们进入茶文化大殿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烹北苑茶有怀》是宋代著名诗人林逋的茶诗。诗歌不仅表露了诗人闲适、雅淡的人生情怀,又向读者点露了流行于宋代的点茶法。通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为标准讨论此茶诗中以意义系统、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为形式的意美、音美以及形美的审美系统在译诗中的重建。原诗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译诗中的重建也使诗人林逋的雅淡情怀和当时的茶文化在不同的语言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对茶文化和茶叶销售包装设计等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 ,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茶叶销售包装风格的发展进行了大致的梳理 ,分析了两者的渊源关系。着重探讨和阐述了中国茶文化之于现当代茶叶销售包装设计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并在对此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就现当代茶叶销售包装设计如何倾注与积淀中国茶文化精神和民族底蕴提出了一些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服装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费内含的文化,没有生活观念的植入,品牌是不会深入人心的.服装生产企业应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创造性地将它融入服装设计之中,丰富服装设计的文化意蕴,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茶文化和茶叶销售包装设计等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茶叶销售包装风格的发展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分析了两者的渊源关系。着重探讨和阐述了中国茶文化之于现当代茶叶销售包装设计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并在对此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现当代茶叶销售包装设计如何倾注与积淀中国茶文化精神和民族底蕴提出了一些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茶文化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将中华文化和礼仪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现象。茶之国饮益身心"姑娘,你是山东人吗?""是""山东,可是喝茶的大省啊。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饮茶。农民弟兄们就是连下地也会带着茶叶,中间休息喝上几口。"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笑着说道。谈话间,有人端上热气腾腾的茶送到我们手中。"中国人喜欢喝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美、肌理美、形态美、色彩美、空间美与人的审美心理的浅析 ,来阐明它们是构成现代纤维艺术美的重要元素。相互之间既有着独立的审美特色 ,又有着高度的有机联系 ,在人的审美作用下 ,它们相互渗透、交融统一形成完美的审美整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纤维艺术审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美、肌理美、形态美、色彩美、空间美与人的审美心理的浅析,来阐明它们是构成现代纤维艺术美的重要元素。相互之间既有着独立的审美特色,又有着高度的有机联系,在人的审美作用下,它们相互渗透、交融统一形成完美的审美整体。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现途径,而茶旅融合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破解茶产业同质化、文化内涵单一、产业融资、人才引进等瓶颈问题。茶旅融合核心动力在于产业创新,需要紧密围绕茶旅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服务系统,进行内涵创新与产业载体构建,做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推动茶文化体验、茶田茶乡休闲度假、茶旅商品开发等茶旅新业态落地,从而推动茶产地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地区产茶与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内涵丰厚,不仅有擂茶、豆子芝麻姜盐茶、银针茶、椒子茶、川芎茶、老叶凉茶、荔枝(桂圆)红枣鸡蛋茶、甜酒茶以及面茶等耐人寻味的茶道,还有别具一格的茶祭礼仪、敬茶礼仪与“五道茶”礼仪.这些茶道、茶俗礼仪彰显了洞庭湖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早期的茶文化中,茶是饮、食合一的食品。在唐以前,人们称茶为茗粥,还常在酒宴上饮茶,因此,茶自古就是与食物搭配的。唐宋以后,茶食迅速发展,至明朝,士大夫阶层里形成了专门用来配茶的茶食,而在民间,茶食已经成了点心的代名词,这正是茶食发展的两个方向。在这两个方向中,民间茶食的发展明显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茶的利用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茶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衍生出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和风格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茶道",并闻名于世。文章试从中日茶文化的发展路径与差异对比的角度,探讨作为茶的故乡,且有着丰富文化体系的中国,是否存在日本式的外在化、礼制化的"茶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不仅是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是历代士大夫娱性抒情的尤物.汪士慎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他把嗜茶、爱梅、赋诗、绘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他诗、书、画艺术淡雅秀逸的风格而在清代的艺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